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教育家、世界文学名著《神曲》中文译者王维克,一九○○年生于江苏金坛县,一九五二年四月四日病逝于故乡。他是华罗庚的老师。王维克在金坛县中学时,曾担任过华罗庚所在班级的数学课。那时,华罗庚才十三、四岁。王维克先生发现华罗庚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涂了又改,解题十分独特别致,就经常关心他,引导他认真学习。王维克经常借一些书籍和杂志给华罗庚看,华罗庚也常登门求教。一天,王维克正在书  相似文献   

2.
华罗庚是我国蜚声世界的著名数学家。他在数学的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治学和为人深深地影响了几代学子。华罗庚坎坷而奋进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曾被他的好友、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写进《华罗庚传奇》中。  相似文献   

3.
公元一九三○年,二十出头的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第二期发表了《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当中国的数学泰斗熊庆来了解到作者只是一个念过初中的小店员时,说;“真不简单,真不简单,应当请他到清华来,”于是,华罗庚当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助理员兼旁听生。 华罗庚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攻下了数学专业的全部课程,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远远超出大学毕业生的水准。华罗庚一次寄出三篇论文,全都在国外刊物上发表了,这在当时的清华是创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4.
吴艳芳 《辽宁教育》2007,(1):107-10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53—55页。  相似文献   

5.
学与识     
现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1985年6月12日下午在日本东京讲学过程中,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于当晚不幸逝世,恶耗传出,举世震惊,华罗庚教授在世时,不仅在数学科学研究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且也十分关心青少年一代的教育和培养,他曾专门为青少年做报告、写文章,指导他们如何治学和进行科学研究,在华罗庚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本刊特将发表在1962年12期《中国青年》上华罗庚教授所著《学与识》这篇文章,予以转载,供我们共同学习,并表示我们对他的怀念.  相似文献   

6.
华罗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仅有中学文凭后来却蜚声海内外的数学家。在评论或介绍华罗庚数学成就的同时,人们关注的目光往往会停留到一位创造条件使华罗庚人生之路发生重大转折的学者身上。这位学者就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为推动中国数学教学和数学研究付出了毕生经历的熊庆来先生。熊庆来先生是云南弥勒人,他不仅发现并培养了华罗庚,还培养了陈省身、严济慈、钱三强、赵忠尧等一批在我国、甚至在世界上都享有声誉的科学家。直到晚年,他还拖着患病的身躯,亲自指导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7.
他有许多令人自豪的头衔:省劳动模范,中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全国科协会员,娄底地区数学学会顾问、数理化生学会名誉理事长。他曾受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赞赏。他先后在《数学通报》、《数学教学研究》、《中学理科》、《数学园地》等30多家省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数学教学论文上百篇,出版了25万字的专著《解析几何解题技巧》。他与中国科大数学教授常庚哲等合著出版了五本学术理论著作……然而,谁能想到,他原来只是一个高小生!  相似文献   

8.
宋宝和 《教育探索》2000,(10):34-34
华罗庚是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的成就涉及数学很多重要领域。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在人文科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并且表现出了较强的逆向思维特征。 一、敢于质疑名家名篇,善于发表独特见解 华罗庚在思维活动中常常呈现出质疑性,具体表现在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天经地义的事理、权威人物的高论,敢于持怀疑的甚至是批判的态度,而不是轻信和盲从。 华罗庚在初中读书时就经常向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教科书也敢于挑剔,甚至对名家名篇也毫不客气。一次,国文老师让他读胡适的《尝试集》,并要求写一篇读后感。《尝试集》有首《序诗》…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2007,(Z1)
我国已故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出生在一个摆杂货店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但他凭借自己一股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宗师。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熊  相似文献   

10.
华罗庚(1910—1985)是多个数学领域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也是我国跻身世界著名数学家行列的最杰出的代表.他为中学生写的几本通俗读物都是极为优秀的科普读物.深受读者喜爱.在这些科普书籍中.有一本是与众不同的.因为这本书并不像其他书那样.就某个数学问题进行专门阐述.而是从如何学习数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华罗庚自己几十年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心得体会.这本书就是《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限于篇幅.我们选取两个问题大致介绍此书.看看华罗庚是怎样看待数学学习的.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编写的《初级中学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第44页上,这样写着:“三、一幅有关的对联1980年,华罗庚带领小分队到江苏省指导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他在一张图表的两侧题写了一幅对联: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人;举手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相似文献   

12.
今年73岁的王元院士,早在他二十六七岁那两年,就因证明出哥德巴赫猜想中的“3+4”及“2+3”命题而名声大振。2002年他又因一部科普作品——《华罗庚》,再度“出名”。  相似文献   

13.
<正>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  相似文献   

14.
1938年,华罗庚的论文《堆垒索数论中某些结果》发表在英国《数学季刊》上。他是我国研究哥盂巴赫猜想并取得重要成果的第一人。后来,我庚又提出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表达式。该式促使人们从两条途径解决这猜想,也促进了数学基本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华罗庚是我国已故著名的数学家,他不仅精通数学,文学功底也很深厚. 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团出国考察.旅途中,科学家们谈古论今,情趣盎然.华罗庚即景生情,便口占一句上联: 三强韩赵魏; 联中“三强”指的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强国,同时又隐喻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一时无人应对.华罗庚见大家不语,又吟出一句下联:  相似文献   

16.
华罗庚爷爷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在26岁时撰写了“塔内问题”的论文,被国际上誉为“华氏定理”,后来他又被美国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祖国解放几十年以来,华罗庚又为我国数学理论研究和应用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神州学人》2015,(2):8-11
走向全世界的中国留学生,把中国形象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一张张"中国名片"上,刻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符号。1936年,26岁的华罗庚由清华大学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华罗庚留学的目的很明确,他曾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数学大师哈代为他提供的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而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大学的2年中,华罗庚的才华与努力使他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就,他就"华林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大师华罗庚,出生在江苏金坛的一个贫困家庭。初中毕业后,他仅在上海读了一年职业高中便辍学在家。失学后,他曾帮父亲料理过小杂货店,作过校工,还大病一场,并留下终身残疾。但华罗庚凭着刻苦自学,在数学众多分支作出了开创性工作,成为一名世界知名的数学家。他...  相似文献   

20.
<正>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