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介”因素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化外译”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提出“翻译经纪人”概念,认为翻译经纪人是适应国际惯例和顺应时代巨变的必然产物.翻译经纪人主导的市场推介,促进多方共赢,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清朝末年是我国翻译史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严复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众多翻译家的代表,被誉为"译界泰斗"。他的代表性译著《天演论》为中国翻译界树立了一座不朽的标杆,他提出的信、达、雅标准更被中国翻译界视为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力图钩沉翟理斯《笑林广记》译本,这一中国笑话外译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文本细读基础上评析翟理斯英译中国笑话的得失,探寻中国笑话外传的翻译策略与流通艺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外译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发现,相关单位或机构缺乏外译意识、翻译工作者与相关文化产业部门劳务关系不密切、缺乏翻译人才管理规范、专业翻译人才缺乏、翻译工作者缺乏工作经验以及现有翻译工作者总体水平不高等,这些是影响文化产业外译质量的主要原因。加强翻译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工作、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翻译工作者加强责任意识是文化产业成功外译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马博 《兰台世界》2017,(18):112-114
杨宪益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是我国翻译史上为数不多致力于典籍英译的翻译家之一,他一生译著等身,无愧为当代译界之泰斗。概述杨宪益的翻译贡献,并从翻译目的、翻译标准以及翻译策略等方面阐述其翻译观有利于提高我国译者素质,促进典籍外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史凯  吕竞男 《中国出版》2013,(16):57-60
文学出版走向世界是一个长期过程,翻译扮演着桥梁的角色。本文旨在求证当前语境下应以何种译者主体作为文学外译的价值选择,指出一代当有一代的翻译,合作翻译是实现中国文学出版走近西方读者这一现实需要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晚清维新派为中国翻译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无论是从翻译译书的选择上还是翻译译书的社会功能,晚清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时代的进步性。而本文主要探讨了晚清维新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翻译历史的贡献,为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翻译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有着"文艺复兴"式的翻译大师赞誉的王佐良,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致力于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和探索,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他对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的贡献有力推动了中国译坛的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9.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享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严复的《天演论》的翻译出版对近代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所遵循的"信达雅"和择善而译的翻译原则,推动了中国译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侯华洁 《东南传播》2017,(12):68-71
先从探讨翻译中"创造性"的必要性为入口,然后具体以"いただきます"为例,着重讨论"创造性"翻译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发挥"创造性"。最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在翻译中有必要发挥"创造性";由于日语与汉语的特殊关系,在日译中中更加需要注意发挥"创造性"来解决翻译中文化信息丢失、以及"望文生义"的翻译"事故";为了译出"いただきます"在日语中的真实含义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创造性"地通过添加简短说明或脚注来补充其历来汉译文的不足;日语中大量的寒暄语、人称代词等的微妙区别在汉语翻译中经常被忽视,而造成信息传递的不完整、甚至错误,解决这些问题,同样要发挥"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韩淑芹 《出版广角》2021,(11):89-91
以英文版《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为研究对象,通过书中具体实例分析厚译、薄译、创译的翻译策略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明晰厚译"厚什么""如何厚""厚多少"、薄译"为何薄""如何薄"、创译"如何创"的问题,可为中医翻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任振涛 《兰台世界》2015,(1):141-142
具有与众不同翻译气质的林语堂以其独到的翻译理论和双语创作"脚踏东西文坛,评价世界文章",深受中西方文坛、译坛的敬重。他的翻译注重对原文的选择、心理因素的融入以及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为后世定立了一代翻译标杆。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来,我读过中国出版的以翻译学命名的三本书籍:一本是张振玉《翻译学概论》(1992),它主要讲了中国佛经,明清及清末民初之翻译及译论,比较粗略,未涉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研究最繁荣而引人注目的成就;另一本是黄振定《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1998),其特点是以哲学观点探讨翻译学的两论问题,研究比较深入;第三本是湖北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9月出版的谭载喜《翻译学》,它不仅是该书作近二十年来对中西翻译史与中西翻译理论研究的结晶,同时是我国近二十年来译学研究成就的总结。可以说,它既总结了我国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宝贵经验,又为新世纪我国译学建设提供了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专。  相似文献   

14.
王鹏  张颖 《河北广播》2005,(5):49-50
外宣工作中的翻译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中译外,也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翻译成外,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这一特点决定了除去所有翻译工作都需要遵循的“信、达、雅”标准之外,还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5.
蒋冠 《档案学研究》2015,29(4):14-18
如何翻译“records”,是一个关系国内档案学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关键问题。将“records”对应于“文件”是学界的惯例,近年来却出现了“records”翻译之争。笔者试从国内档案专业发展的角度,探讨“records”的中译表达,提出应将“records”对应于“档案”,并立足“档案”构建新时期我国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翻译家研究》叙事性强,以当代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翻译学派的诸多传统,如一脉相承的艺论、时代责任、从直观印象到理性自觉的译论演进路径、译家的“知行合一”等,从客观上构建了一个翻译家坐标系,藉此可对当下和后来的翻译家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估和定位.  相似文献   

17.
李耀 《东南传播》2021,(10):92-96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及国家海外形象建构已成为国家和学界层面关注的焦点,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孟子》的英译史已逾百年,译本高达70余种,当前还未有学者从翻译传播学的视角考察《孟子》译介各环节中的影响因素.研究从翻译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出发,结合《孟子》外译的特异性表现,从译介过程中主体、客体、媒介及受众四个层面展开研究,总结出不同层面下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新时代典籍外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戴乃迭是现当代著名英籍翻译家,她热爱中国,也热爱自己的翻译事业.她以深厚的中国文化和语言造诣,独译或与丈夫合译了大量中国古今名著,向西方译介了大半个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机遇下,大力支持并发展区域文化对外传播,将地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和优秀因子作为名片推动中国文化的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与交流,提高互利共赢的综合效果与对外传播的整体水平。文章研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文化对外传播与翻译的路径创新,从传播学与翻译学的跨学科角度来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从目前南京地区文化外译传播现状为出发点,集中分析区域文化外译传播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沙博理在中国翻译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沙博理的翻译选材、翻译成就、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策略为轴线,勾勒了其颇具传奇色彩的翻译"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