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媒介教育范式历经70余年发展,走过"免疫范式"、"辨析范式"、"再现范式",伴随信息技术发展不断走向转型。我国媒介教育虽起步较晚,但是却取西方之精华合中国之特色走出了一条中国当代特色媒介教育范式—"融合范式"。  相似文献   

2.
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肇始至今,经历了免疫—甄别—批判—赋权4个范式,每一次范式的转换都与西方社会的变化、媒介技术的进步、文化研究和受众研究的转向密切相关。在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网络媒介日新、大众文化兴起、个人诉求多元、社会矛盾多重的复杂语境下,如何将西方媒介素养的范式有效地借鉴过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走向媒介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大众传媒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媒介文化已成为当代文化的新景观或新现实。在正面当下问题意识和借鉴西来学术的基础上 ,要把“媒介研究”提升为“文化研究” ,走向“媒介文化研究”。由此初步解析当下流行的“媒介文化”概念 ,探讨媒介文化作为新型生活方式的特点 ,追寻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研究和批判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4.
媒介生态学( Media Ecology )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媒介的一门科学。它起源于人文技术哲学领域,经过伊尼斯、麦克卢汉、波兹曼等人的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一门学科,并于20世纪末开始传入国内。国内媒介生态学学者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和继承国外哲学思辨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所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在媒介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中,可以清晰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范式---即从学科交叉的视角出发的“以媒介为中心”的研究范式和从哲学思辨层面出发的“以人为中心”的研究范式。对教育技术研究者来说,这两种范式互为补充,给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鉴于媒介学与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媒介环境学在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上的相似性,德布雷对“媒介”的概念进行了拓展,提炼出“媒介”的四层含义,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学术名词——“媒介化”和“媒介域”。从媒介定义、研究问题和分析框架三个角度,对这两个领域的核心假设和关键概念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整个学术史的发展脉络加以阐释。媒介学在以下两个方面富有创见:首先,媒介学将“媒介”定义为由“设备—载体—方法”组成的系统,一反此前媒介环境学对物质载体和技术设备的过度关注,突显了媒介本身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属性;其次,为避免出现媒介环境学中的“媒介技术决定论”倾向,德布雷搭建了一个由传播工具和文化环境共同组成的分析框架——媒介域,用于分解和解读人类文明史,从而为弥合主体与客体、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对立作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出场是在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总结和评价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学科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宏观探讨、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归宿不同而进行范式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范式等几个方面。但从整体上看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还是以“传统教育学范式”为蓝本、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非此即彼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的阐释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以深化其范式研究,勾勒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内在逻辑及其具体演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内涵,贯穿主线、问题域以及境界层次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巴特对媒介文化的符号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特是上世纪法国著名的符号学大师。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运用语言学与符号学方面的专门知识 ,对媒介文化 ,特别是流行服饰杂志作了独到而深刻的分析 ,其中包含的“解神话”理论的一些思想 ,对于当今开展传播学研究 ,无疑提供了一个独到而崭新的视角 ,对于当下的服饰媒介及相关话语天空 ,更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形成了以"和合"为范式的研究建制,忽略了"和合"的创新意蕴,需要一次范式的转换,即从和合范式转换到和谐创新范式。和合文化的本质是和谐创新文化。和谐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刻的底蕴和精髓。为此,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一次价值再建。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55-157
宣纸承载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媒介属性。作为饱含丰富文化的媒介形式,在经济发展日益加速与文化冲击不断加大的今天,更需要加强保护与传承。文章首先分析了宣纸的文化媒介属性,探讨了宣纸的文化媒介内涵,最后提出了宣纸文化媒介传播的特征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教育系统范式变革的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工业社会中形成的学校教育范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教育系统范式变革,建立适合信息社会的教育系统范式已成为教育研究者的跨世纪研究任务。教育系统范式变革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是巴纳锡、赖格卢斯和达菲,特别是赖格卢斯最近几年提出的变革的最新观点和思路,包括个性化教学、教学设计理论的系统重构和教学系统范式变革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理论,对肖今教育变革带来的启示是: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系统,过度强调某一个因素的变革不利于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作为媒介文化的新的分支,DV文化的生发因袭了媒介文化生发的机理,同时它也是由个人兴趣发展为社会实践运动的典型媒介文本。该文从媒介文化与DV文化的属种关系阐释了DV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传播渠道及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精品课程的建设范式体现在理念与目标、建设与研究、实施与管理等方面。国家级精品课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建设具有鲜明的教育技术支持的范式特征,具体表现在:以生为本,培养教育技术人才和大学生文化素质;道器结合,拓展素养教育及其资源开发的途径;开放共享,构建持续发展、和谐相生的生态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14.
文化社会学转向与大学文化研究范式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文化社会学的转向,大学文化研究必须突破原有的学术话语和研究范式的局限,实现新的变革.从Cultural Sociology的视角出发,大学文化研究可以而且应当成为社会文化分析与批判的契入点,通过大学文化的研究与分析来把握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魏垂忠 《考试周刊》2009,(38):24-25
苏轼于文化的意义不仅在文学,更在于其对祖国、对人民的真诚关怀而产生的思想、学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谪居文化范式。本文对此进行探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美国教师教育基于“问题意识”,经历了从“课程设置”“教师培训”“教师学习”到“教育政策”研究范式的演变.本文通过对其历史动因的考察,结合研究和实践两个维度分析它们的社会价值、国家价值和教育价值.作者认为,反观美国教师教育研究范式演变过程有利于审视我国当前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促进职前和在职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比较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源于对普遍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扬弃,它以解释学的理解为核心,坚持开放的解释观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然其本身也存在不足,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既有启示也存在困扰,如理解中的"先见"、价值判断及借鉴与反思问题.因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纳入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与和谐共生理念,时刻反省自身以适应时代及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全民关注"和"全面危机"使得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域显现多样性。大学文化研究已然成为学界的热点之一。人们习惯于将"大学文化研究"解读为"大学文化的研究"。大学文化研究范式存在一定的缺失与错位。应该说,以大学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范式是不可或缺的,但大学文化研究不应仅是以大学文化为对象的研究。从文化社会学(Cultural Sociology)的视角出发,大学文化研究可以而且应当成为社会文化分析与批判的契入点,通过大学文化的研究与分析来把握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空间是国际社会科学研究的焦点,也是国际城市更新、城市转型的重要路径。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的主要议题与实践过程可从城市空间的相关概念、研究范式与实践三个层面进行剖析。伴随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空间具有前所未有的地位,文化空间概念主要来源于海德格尔、列斐伏尔和布迪厄的相关理论。城市文化空间具有集聚性、高度融合性和复杂性,也出现了虚拟化趋势。文化空间的主要研究范式,包括空间实证主义、行为主义与人文主义、结构主义等。借鉴相关城市文化空间研究及其实践,构建中国式城市文化空间理论与研究范式,对于推进当下城市文化空间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媒介形象的现实缺陷成为其自我建构的动因,但变被动建构为主动建构困难重重。需要依据形象内涵,通过适当的过渡形式,用戏剧性手段主动对现实需要施加积极的影响,既不能缺少创新,也不可脱离必要的规范。社会表演学所具有的注重现象分析与应用推广、既普适又富有中国特色的特点,为这种需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