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中小学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但现在课程改革也遇到了与之发展不协调的因素——评价制度,它已慢慢地对课程改革的进程起到了阻碍作用。现行的评价制度依然是过去的一套,它根本没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而迅速地改革自身。如果说改革,那也只是在理论探讨阶段,根本没有以可具体操作性实施于新课程改革的阶段性评价。笔认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改革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2.
李建平 《福建教育》2003,(9B):26-29
为了推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和解决评价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育部于2000年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评价研究。项目组,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教授主持。两年来,“评价项目组”组织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及一线教师,积极开展研讨与培训活动,就评价改革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为实验区评价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3.
对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程改革是人们对课程进行的根本性改造,与一般的、具体的课程改进相比,综合性更强、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持续时间更久,它往往涉及有关课程的价值观念、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制度政策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或方向性调整。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是人们通过学校课程的不断改变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改革中我们经常会采用线性思维方式和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值得反思和改进。对课程改革的评价可以考虑课程改革的适切性、进步性和正义性。  相似文献   

4.
杨国金 《湖北教育》2004,(23):25-2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既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和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在教育教学改革领域,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课程改革是核心,评价制度改革则是关键。没有评价制度改革的跟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可能半途而废。纸笔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无法取消,但已是非改不可了。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管理角度出发阐述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关系。在总结我国新时期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简称“教改”)和高考制度改革 (简称“考改”)经验的基础上 ,明确两者的关系是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必须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 ,从而提出今后“教改”和“考改”的发展思  相似文献   

6.
反思课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文章也是应时而生,大量地“创生”着,其中也不乏课程评价理论的论述。审视时下的课程评价理论,我们发现,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现为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这是课程评价的全部吗?如果不是,课程评价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呢?我们的课程评价理论为什么只集中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原因何在?在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教师应该如何对课程进行有效地评价?本文试图对以上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各位学者同仁。一、课程…  相似文献   

7.
教师评价观念和制度的根本转变是幼儿园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幼儿园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关键。为此。要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教师评价,这是教师评价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评价改革是推进新课程的制度保障,其本身就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科学课的教学评价提出了很有指导意义的改革意见,但是从课程标准到评价目标再到评价内容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制定行之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评价方案,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课程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对教师评价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教师评价改革刻不容缓。当前基础教育中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应从教师评价观念的转变、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的采用、评价理念的更新等方面多管齐下,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0.
课程评价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对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两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根据发展性评价实施建议,以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原则,尝试建立定最评价与定性评价相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深深感觉到课堂教学评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新课程改革步伐的重要“瓶颈”之一.从而也越来越重视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这一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笔者结合近几年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实践,对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探讨与研究.现就有关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校课程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校课程评价的现状分析,高校课程质量评价作为高校课程管理的一项手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预期目的。在现代高校管理改革中,我们应当重视课程评价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建立并逐步完善高校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艰巨任务,也是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考试评价改革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任务之一。在实践中 ,我们进一步感受到这项改革任务的重要性 ,但更感受到这项改革的艰巨性。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地加强学习 ,深刻地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 ,同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进行独立思考 ,理清评价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下谈谈我们的学习体会。1 排除四个思想障碍第一 ,认为考试评价改革可以放后进行。不少老师认为课改实验启动后 ,当务之急是搞好课堂教学 ,评价改革可以慢一步开展。评价应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评价的目标、内容同教学目标、内容本来就是一致的 ;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必须结合对学生…  相似文献   

14.
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评价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制度一直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影响着作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核心内容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新课程改革把评价改革(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课程评价)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评价改革为研究对象,在描述传统管理性(或奖惩性、规范性)教师评价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缺陷,进而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提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理念。传统教师评价的特点与缺陷(一)传统教师评价的特点1.功能:管理与奖惩传统的教师评价是面向过去的教师评价,它着眼于教师个人…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评价改革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师评价具有导向、监督、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多重功能,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的初期,有些实验区着重在学生评价领域进行了很多改革与探索,但后来发现,如果教师评价改革不及时跟进,在教育实践中仍沿用传统的标准与方法评价教师的工作,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目前,教师评价改革已经成为实验区教育评价改革关注的重点之一。实验区教师评价改革主要体现在评价功能、评价标准与要求、评价主体、评价措施与方法等几个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校课程评价的现状分析,高校课程质量评价作为高校课程管理的一项手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预期目的。在现代高校管理改革中,我们应当重视课程评价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建立并逐步完善高校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艰巨任务,也是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兴衰与成败。如今,在课改春风指过的课改区里,新的评价方式使课堂气氛更浓了,学生更活跃了。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学生们更喜欢上课了,新课程所散发出的人文关怀让每住学生都得到了学习的信心,潜能得到了发挥。课堂一改传统评价方式的古板、教条,而呈现出灵活和多姿多彩。新课程评价正在悄然改变着学生,更在改变着教师们。本期选编了七篇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有改革评价方式探索的,也有对现行评价方式进行改进和反省的,刊登出以引起大家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格健全、素质全面、创新能力卓越成为新时代人才的基本特点,过去那种高分低能的人才己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改革评价制度、破除分数崇拜迫在眉睫。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尖锐地指出:“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是分数崇拜的支柱,不改变这个支柱,教育观念就难以转变,分数崇拜就难以破除”。“考试制度不改革,学无宁日,教无宁日。”以往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当前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改进和激励功能;评价的…  相似文献   

19.
评价改革是推进新课程的制度保障,其本身就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生物课的教学评价提出了有指导意义的改革意见,但从课程标准到评价目标,再到评价内容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制定行之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评价方案,对发展学生的生物素养,促进生物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评价改革的探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建立起学校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制度,而不能激发教师和学生对评价的热情,并以评价主体参与到学校所有的评价工作中,评价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师对少于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如果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会影响课程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