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疑问 有一题:给成年的肥胖者和非肥胖者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溶液后,开始的30min内,血糖上升的直接原因是小肠肠腔内的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此题明确给出葡萄糖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人教版(2007年第2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第70页有这样一段话:"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  相似文献   

2.
壁虎攀爬墙壁的技术可堪称一绝。多少年来,人们根据壁虎趾底膨大所形成的足垫和耻下鳞(中师教材上称为瓣,瓣上生有刚毛,刚毛又分枝为更加细小的刚毛.其顶端膨大为浅盘状的吸盘).推测这些结构就是它贴附在墙壁爬行的吸盘和工具淇实这是一种误解。近些年来.动物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壁虎趾底的浅盘,发现它不是具有吸力的浅盘.而是在足垫和趾下鳞上密布着一排排成束的微绒毛·这些微绒毛只有gO微米长·Ic微米粗,它们就像一只只弯曲的小约,能够轻而易举地抓住物体上任何细小的突起,毫不费力地爬行。目前有人还在微绒毛的顶端找…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黑龙江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1)黑龙江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依次为:食管为13.6±3.41;贲门为68.71±11.61;胃为71.85±19.60;幽门为28.15±4.09;十二指肠为12.8±2.75;空肠为3±1.18;回肠为3.45±1.39;直肠为5.7±2.75。(2)嗜银细胞在食管部分主要集中于食管粘膜上皮之间,呈细长锥体形,并有一个突起指向食管腔或固有膜;在胃部主要分布于胃腺上皮细胞之间和胃上皮细胞之间,呈圆形、椭圆形、棱形;在小肠部主要分布于绒毛上皮之间,呈梭形、椭圆形;在直肠主要分布于直肠上皮细胞之间,呈锥体形。  相似文献   

4.
纤毛是细胞表面特殊分化的细长突起,周围包着细胞膜,内部是由微管组成的轴,轴的基部与基体相连.纤毛较短,一般长约5~10微米,直径约0.15~0.3微米.在光学显微镜下勉强能够看到.它是一种运动细胞器,倾向于以协调的节奏摆动.但也有例外,有的不能运动,称为静纤毛,具有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5.
周发 《生物学教学》2001,26(5):F003-F003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 (必修 )认为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 、葡萄糖、氨基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学生使用的许多练习册 (如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同步训练》 ;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 ,云阶主编的《高中生物“3 X”成功方案》等 ) ,在设计相关练习题时 ,也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上述三种物质的方式“法定”为主动运输。这是有科学错误的。实际上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 、葡萄糖、氨基酸既可以是协助扩散—也可以是 (而不一定是 )主动吸收。正如郑国钅昌在《细胞生物学》中所言 :“这种运输方式 (指协助扩散 ,笔者注 )在动物细胞中…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各脑室壁室管膜细胞和脉络丛组织的超微结构特点,取成年大鼠侧脑室、Ⅲ、Ⅳ脑室和中脑水管上皮细胞及侧脑室脉络丛组织制成超薄切片,JEM-100CXⅡ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表明:(1)脑室不同部位室管膜上皮细胞的排列层次稍有区别,以其电子密度高低不同,可分为明细胞与暗细胞两种类型。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游离面有微绒毛和纤毛;线粒体较丰富;细胞基底部有长的胞突伸入神经细胞之间。(2)脉络丛:表面覆盖着单层立方柱状上皮,游离面有丰富的锤状微绒毛;脉络丛中轴为有孔毛细血管,血管周围间隙明显,本研究为探讨的脑脊液循环和障碍原因,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第一部分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下一一细胞液泡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核仁核膜内质网上有核糖体图1一1酵母菌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BD(北京海淀区试题)分子式为(透7现83氏崛氏的物质最可能是(、)o~A_糖类B.脂肪c.蛋白质D.核酸(浙江嘉兴联考题)下列哪些过程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增加(.)o①肾小管上皮细胞使原尿中的葡萄糖进人血液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变为氧合血红蛋白③葡萄糖进人红细胞④K干、Na十进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中国考试》杂志)下列与体液免疫有直接关系的细胞结构是()。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⑤…  相似文献   

8.
话说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群属于真菌的单细胞生物,大小在1~5微米宽,5~30微米长。一般呈卵圆形、球形、圆柱形,有些酵母菌的亲代写子代细胞互相连接,形似菌丝,称为假菌丝。酵母菌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其细胞核有明显的核膜,位于细胞质内。 酵母菌通常以出芽方式进行繁殖。当酵母菌长到一定大小时,先在细胞的一端(或两端或多边)发生一小突起,并进行核分裂,分裂的核,一个留在母细胞内,一个进入小突起内,突起膨大而成芽体。以后由于细胞壁的收缩,使芽体与亲细胞隔离,芽体可以继续生长,成为新个体。如果在母细胞的各个方向出芽,则为多边芽殖,这时细胞都是圆形、椭圆形或腊肠形,大多数酵母菌均如此。如果在细胞两端出芽,为二端芽殖,此时细胞常为柠檬形。如果在三端出芽,细胞就呈三角形,这种情况较少。 酵母菌常生长在有糖的环境,如水果、蔬菜、花蜜以及植物叶子上,特别是果园、葡萄园的土壤中较多。酵母菌能够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所以能用来酿酒。你知道吗?我们常吃的面包为什么那样蓬蓬松松,适口好吃。因为面粉里除了含有淀粉以外,还含有少量的糖。面粉发酵时,由于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就要膨胀,因此,面包和馒头里面就产生了很多的气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材中提到,小肠液的葡萄糖浓度远低于它在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浓度,且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事实上,小肠液的葡萄糖浓度有可能高于其在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浓度,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根据其相对浓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既可能是逆浓度梯度的继发性主动运输,也可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协助扩散。  相似文献   

10.
初级中学生理卫生课第七章第二节讲过“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后,安排了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的小肠绒毛的分组实验内容。河南省商水县实验中学陈思明老师在该实验指导方法的基础上予以改进。他用解剂剪截取5~7cm长的猪小肠一段,翻过来,使小肠内表面向外,用清水冲洗干净,用镊子夹住洗净的小肠  相似文献   

11.
要弄清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明白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不沟通的。(见图) 当受精卵发育成胚泡植入子宫壁后,其最表面的细胞逐渐形成许多绒毛突起,这些突起经多级分枝后发育成丛密绒毛膜,与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层共同形成胎盘。胎盘通过脐带与胎儿相连接。胎儿的血液沿脐动脉及分枝流入绒毛的毛细血管,与胎盘绒毛间隙中的母体血液进行物质交换后汇入静脉,由脐静脉返回胎儿;母体  相似文献   

12.
H-E染色,产蛋鹅甲状腺滤泡腔小,内含少量胶质,柱状上次与细胞核高;停产期滤泡腔大、含大量胶质,上皮细胞吴立方状.超微结构显示,产蛋期上皮细胞胞器丰富,富含精球形线粒体(Mi);粗面内质网(RER)分布广泛并扩张成池或小泡,其内含低电子密度絮凝物;溶酶体(Ly)贯穿胞质;胞项还积聚大量胶质商(CD),游离缘伸出多而长的做绒毛(MV);核股不高电子密度异染色质少,细胞功能活跃。停产期上皮细胞胞器结构不发达,CD与MV较少,细胞功能呈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细胞凋亡 (apoptosis)是指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 ,遵循自身的程序 ,由基因调控的主动的死亡过程 .  细胞凋亡细胞形态特征有 :凋亡早期 ,细胞首先变圆 ,随即与邻周细胞脱离 ,微绒毛消失 ,胞浆浓缩 ,内质网扩张成泡沫状并与细胞膜融合 ,线粒体保持形态上的正常 .核染色质凝聚在核周边呈半月形 ,随后核固缩 ,进而碎裂、崩解 .细胞膜皱缩、内陷将细胞自行分割包被形成多个内含数目不等的细胞器凋亡小体 ,这些小体从凋亡细胞表面出芽并脱落 ,在机体内被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所识别、吞噬 ,或自然脱落而离开生物体 ,这种死亡过程不…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黄糯1号)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5个浓度山核桃黄酮提取液(0.00~0.5mg.L-1)处理盆栽玉米幼苗,研究在高温干旱胁迫下山核桃黄酮对玉米叶肉细胞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未经山核桃黄酮提取液处理的玉米叶片细胞叶绿体浓缩弯曲变形,被膜严重破损,内容物外渗,内部出现空洞,基粒片层排列混乱;线粒体外形及膜受破坏程度较小、内部嵴部分消失;细胞膜与叶绿体贴叠并有撕裂、突起呈小泡状等.经山核桃黄酮提取液处理的玉米叶片细胞叶绿体及线粒体损伤不明显,其中以0.05~0.1mg.L-1黄酮处理后的效果最好,叶绿体外形完好,被膜光滑,基粒片层清晰排列整齐,线粒体膜和嵴完整.研究表明,山核桃黄酮对提高玉米在高温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耐受性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物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结果的直观性和可感知性的前提下,如何使实验简化、节能、环保?自制教具无疑是一条很好的解决途径.下面是对小肠教具模型制作的一点尝试.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其中有关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学生在理解时存在一定难度.教材中的小肠结构示意图以及实验--小肠结构的观察,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在实验前若增加更为直观的小肠结构教具模型讲解观察,则在帮助学生理解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肠内壁的结构特别是皱襞和小肠绒毛这两个结构,突出了小肠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针对皱襞和小肠绒毛,笔者设计制作了以下两个教具模型.  相似文献   

16.
周颖 《科学教育》2009,(6):45-45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是帮助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到关键作用的辅助知识点,通过实验来观察小肠内表面的小肠绒毛和皱襞可以大大增加小肠的内表面积,从而增加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得出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主要特点,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但如果脱离实验,“小肠内表面结构”将由于其抽象的特点成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个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尝试制作一个新的类比模型进行演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1)实验材料的改进:透析袋换成鱼鳔。(2)实验原理: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大分子有机物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直接吸收,而这些大分子物质经消化道消化后形成的葡萄糖、氢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能通过消化道管壁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实验用的透析袋或鱼鳔具有相似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功能。(3)实验材料用具:鱼鳔(大、中型)两个,大小相似,100 mL 烧杯两个,3%可溶性淀粉液,浓度较大的葡萄糖  相似文献   

18.
《红领巾》2006,(11):21-21
小肠大约有5.5米 ̄7米长呢。小肠里有很多又细又小,放大后像手指一样的绒毛。它们负责吸收营养。如果把它们摊(tān)平后放在一起,大约有4500平方米,都可以盖住足球场了!我们的小肠有多长?  相似文献   

19.
文中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鸭绿江茴鱼肠道粘膜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前肠皱褶是沿着肠管方向呈波浪状,中肠则表现为锯齿状,后肠的皱褶则呈现为无序的瘤状;中、后肠微绒毛多且呈明显的簇状;杯状细胞从前肠到后肠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0.
用不同浓度的铅(Pb~(2 ))诱导鸭血红细胞凋亡,通过制作血涂片,Giemsa's染色,光镜下观察并记录细胞发生变化情况,测定凋亡率.结果表明,在P~(2 )的胁迫作用下,鸭血红细胞呈现细胞变圆、细胞膜突起形成泡状、核变圆、核边缘化、形成凋亡小体等凋亡形态特征,且低浓度的铅易导致细胞形态改变,高浓度的铅易引起细胞发生坏死.凋亡细胞随着Pb~(2 )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