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路遥小说《人生》为例,重点分析了这部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批评意识,主要通过对传统美德的叛离、对传统美德回归的期待、对传统美德的坚守等,大大凸显出了传统美德坚守的重要性,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佛教与文学的关系,是近年来学术界甚为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它涉及到佛教经典的解读和文学文本的解读的双重困难。俞晓红教授的《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  相似文献   

3.
罗昕如新著《湘语与赣语比较研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湘、赣两大方言进行了全方位的条分缕析的比较,揭示了二者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共同特点与差异。该书全面系统,重点突出;语料丰富,观点新颖;描写细致,论述入微,研究成果填补了湘语与赣语全面系统比较研究的空白,对于推动汉语大方言之间的比较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犹太作家索.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是流浪汉文学的经典之作。贝娄通过出生富裕的主人公所经历的一系列冒险的过程中,展现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其精神层面上的流浪和追求,在保留流浪汉小说艺术模式传统的同时又有创新和超越,成功塑造了一个现代版的流浪汉形象。通过分析作者对这一文学体裁的创新运用表现汉德森的流浪是现代人在物质富足情况下精神困惑,而其最终的解脱和转化显示了作者对这个群体出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坛可谓巨著丛生,法国作家梅里美的短篇小说《卡门》以一位吉普赛女郎的爱情悲剧为主题,在众多佳作中脱颖而出。小说一经发表,就引来了其他艺术领域里改编者的高度热情,其中最为后世流传的莫过于同时期、同国籍的作曲家比才创作的同名歌剧。将两部作品从女主人公的塑造和戏剧情节方面进行相互比较,揭示其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是具有研究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电影<边走边唱>改编自小说<命若琴弦>,小说和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但情感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彰显了各自的不同内涵:小说表现了人类对生存之路的追寻和永远在路上的生存状态,而电影则突出了对极端的理性精神、愚昧的家族制度和盲目的个人崇拜的批判,最终却失去了观众.  相似文献   

7.
赵兴勤先生《理学思潮与世情小说》一书,堪称近年来世情小说研究的力作。本书作者以哲学眼光观文,以史学眼光论文,以文学眼光品文。该书内容丰富,创获甚多,是一部颇具深沉之思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8.
尽管国内外关于老舍或曹禺的"作家专题"性质的研究已开展得相当深入,但在二者"比较研究"方面却几乎还是空白,只有片段或资料性的文字昭示着二者的"可比性",所以将这两位著名作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比较研究,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和创新性,其学术价值不容忽视。王俊虎的《老舍与曹禺比较研究》一书,正是这方面研究的力作。该书以平行比较的方法、历史的视角、国际的视野凸显出老舍和曹禺在家族文化、女性思考、戏剧构想、宗教信仰、文学理想、晚年境况等方面的异同,极大地拓展了老舍、曹禺研究的学术领地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9.
《格萨尔王》开拓了史诗小说的表现空间,可以称之为一部新史诗小说。它将世俗性与神性,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结合为一体,将欲望的日常生活化与宗教的拯救意识糅合为一体,从独特的角度处理了格萨尔王这样的史诗题材,并试图找寻摆脱后现代语境中人类生存困境的途径。小说中的人物执着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和寻找战胜欲望之魔的力量,也让我们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时代,感受到遥远的神性召唤。  相似文献   

10.
艾特玛托夫在《死刑台》与《白轮船》中对人类征服与控制自然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他不仅揭示了人类征服践踏自然万物的可怕场景和严峻后果,还探讨了造成这种生态灾难的原因.他用“恶战胜善”的生态悲剧以及道德悲剧,揭露并批判了人类身上一系列恶的种子.同时,他还从人性、道德、精神的角度思考生态问题,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艾特玛托夫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融入自然并具有自然美的人物,并希望通过将“爱与善”的人道主义延伸到自然界来解决生态问题,唤醒人们的生态良知,为人类指明一条融入自然、诗意栖居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是第一部从流派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专著,也是体现严家炎学术风范和研究思路的经典文本。它在研究对象的深度与广度,研究方法的灵活与新鲜,研究风范的朴实与严谨方面,具有开拓和典范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P.K.费耶阿本德是西方科学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费耶阿本德哲学被介绍到中国来,中国哲学界至今发表了近50篇论。王书明教授的《科学、批判与自由一费耶阿本德有限理性论研究》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费耶阿本德哲学的学术专。该书注重本研究与研究框架的创新,对费耶阿本德哲学做了新的探索。通读全书,可以发现与国内外哲学界的同类研究成果相比,该书有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茅盾文学奖的研究专著,《茅盾文学奖研究》完整、辩证地概括了茅盾文学奖之“制度——美学”、“文本——美学”以及“比较——美学”,在整体把握对象的同时,充分运用西方文论对茅盾文学奖进行了学理层面的阐释.该著聚焦于茅盾文学奖本及其获奖作品进行论析,拓展了茅盾文学奖研究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4.
《新安志》是徽州区域真正意义的第一部地方志书。《新安志》的编纂宗旨及内容与主纂罗愿丰富的政治主张和识见密不可分。全书具有博观约取、因事设例,详于名物、考证精洽等特点。《〈新安志〉整理与研究》一书的出版,具有承前其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互通与交流已经成为新时代语境中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青年学者黄擎所著《视野融合与批评话语》在较高的学理层面上实现了文学理论、当代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三者的有机融合,表现出了敏锐而明确的问题意识、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有感而发严谨为文的学风。  相似文献   

16.
蔡熙教授的新著《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在大量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元素,对狄更斯创造的“文学伦敦”这一现代性的文学空间进行了全面且颇具深度的探讨,清晰地勾勒出由伦敦街道—闲逛—视觉—听觉—都市空间—现代性构成的六位一体的文学版图;对小说中的空间叙事、视觉叙事、声音叙事等现代叙事形式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在对小说现代形式和叙事风格的分析中,更加凸显狄更斯作品的现代性体验和个性化表达;同时,该著还饱含着对现代文明的回顾与思考,对狄更斯城市小说中蕴含的现代性都市经验的揭示,对指导和启迪我们当前城市文学和都市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安志》是徽州区域真正意义的第一部地方志书。《新安志》的编纂宗旨及内容与主纂罗愿丰富的政治主张和识见密不可分。全书具有博观约取、因事设例,详于名物、考证精洽等特点。《〈新安志〉整理与研究》一书的出版,具有承前其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路标集》是1909年出版的俄国七位知识分子学者关于自身的一本论文集,主要从三个方面对19世纪以来的俄国知识分子进行了自我反思与批判: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却又耽于幻想,相当功利主义、民粹主义地为抽象概念而奋斗,实行禁欲主义;英雄主义、极端主义与远离人民乃至反整体反集体;驱逐真和关,又仇视、惧怕财富,也不尊重法律,缺乏法制意识,而看重外在的规则和准则。  相似文献   

19.
《先秦士人与司马迁》一书,是一部论说先秦士人与司马迁较为详尽的专门论著。此书最大的特点是对以往研究观点有所超越。在研究内容上,把先秦士人与司马迁进行系统地研究,并从思想史、文化史的角度给予关照;在学术观点上,探讨了先秦士人理性精神与《史记》的创作宗旨的关系,研究了先秦士人史鉴教育传统对司马迁《史记》史学社会功用论的影响,深入系统地从先秦士人的道义传统思考司马迁《史记》的批判精神,并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研究话题。论著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对先秦士人与司马迁研究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从"人"的角度研究文学是历久弥新的话题。黄伟林的《人:小说的聚焦》在关注"人"的同时,有意识地将"人"纳入"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中考察,连接起新时期中国不同形态的小说,切入了当前小说研究的核心。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人:小说的聚焦》挖掘出新时期小说的深层共性,将之升华到理论高度,既有深度又有内容,对当前"浮化"和"泛化"的小说研究是一种反拨,别有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