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办学数量的攀升与英语专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在新形势下根据院校实际,合理构建服务区域经济和地方发展的特色性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诸多地方性高校英语专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回顾了当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简要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英语(English)+方向”(简称“E+方向”)的英语专业培养模式,以地方院校实践为例探索适合地方院校特色的“E+方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E+"实验区双专业为对象,研究了实验区不同专业学生评教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在学习价值感、群体互动、人际和谐、教学管理、功课量/难度、知识宽度等因素上,单专业学生显著优于双专业学生,在教学热情因素上,两者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实证发现,在影响评教结果方面,单专业和双专业影响因素相同,但不同专业的各影响因素的表现程序不相同,这与各专业自身的特点有关;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E+C”是互联网在线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堂口语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E-leaming采用语音识别技术,完善发音;模拟真实语言环境,介绍专业词汇,提高语言能力;利用网络,获得最新信息。C—leaming中教师能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所学语句,提高交际能力。“E+C”教学模式能使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培养其英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更好地掌握饭店职业英语技能。  相似文献   

4.
“模块+双重目标”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类型和办学目标的定位。章旨在介绍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探索,即“模块 双重目标”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水平的综合标志。采矿工程专业"3.5+0.5"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满足煤矿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有利于采矿工程专业可持续发展。其特点是:素质教育得到加强,"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并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步推进,学用结合得到重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得到加强;民族特色得到体现,等等。  相似文献   

6.
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冬林 《考试周刊》2010,(16):188-189
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培养的人才必须与市场“无缝接轨”。“2+1”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实习与就业顺利过渡,实现无缝接轨。“2+1”人才培养模式涉及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学校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证“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龚凤仪 《考试周刊》2012,(6):144-145
高职院校对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地住是不容忽视的。为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新型“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为多数高职院校所应用。但这一新型模式在发挥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弊端。远程网络课程与“2+1”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应用将有效弥补“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本文对高职院校远程网络实习课程与“2+1”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武汉工程大学国家E+实验区英语(日语)特色实验班为例,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指出了目前英日双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在借鉴传统外语专业模式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区实际,从培养类型、师资力量、教材选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毕业设计等六个方面完善英日双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隐性课程是显性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英语口语隐性课程的“显性控制”,对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对课程组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英语口语隐性课程的研究背景、涵义和特点,阐述了对其研究的重要性,着重强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英语口语隐性因素加以“显性”控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口语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隐性课程"是一项较易被忽视的教育资源,对于高职通识教育而言,隐性课程可以发挥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时代给通识教育的隐性课程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文章从网络校园、教师博客、掌上阅读、义工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了"隐性课程"体系构想,以期加强"隐性课程"在高职通识教育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秦健 《江西教育》2022,(40):86-87
体育课程中有一些隐性的、潜在的资源,这些资源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是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这些隐性的课程资源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有力“抓手”。小学体育教师要抓住隐性的课程资源,积极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体育课程,助力学生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一个专业的个性特征。"行业+基地+公司"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由多种平台、途径和要素组成的立体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通过行业标准与课程教学对接策略、校内教学与基地培养交替策略和项目运作与创新创业融合策略的三大策略来实施。实践证明"行业+基地+公司"人才培养模式能较好地将"做中学"教学理论落到实处,尤其适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三引导+四自主”的教学新模式,结合“日常物理”课程特有属性,深入挖掘该课程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思政元素,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同时,课程教学团队采用过程考核和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思政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15.
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价值及实施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和德育有着必然联系,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道德认识的引导、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调控上。大学隐性课程的实施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6.
“1+X”课程模式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针对技工学校现行的教学实际提出来的,“1”是指根据学生从事具体职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所开设的主要课程;“X”是指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职业实践活动较高次要求而开设的课程。实施“1+X”课程模式,从理论上说有利于实现学生多方位技能的发展。一、实施“1+X”课程模式是学生发展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1、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或缺乏学习积极性及刻苦钻研精神,对学习的欲望不强;2、一部分学生较好或基础一般但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并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3、另一部分学生具有某一方面的天赋,对某…  相似文献   

17.
隐性课程和德育有着必然联系,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道德认识的引导、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调控上.大学隐性课程的实施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创业教育是集素质评价、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就业指导"四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基于这一理念,德州学院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对大学生创业素质评价与选拔机制、创业知识学习内容与方法、创业能力训练系统和创业带动就业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湖北省红安县职教中心(以下简称“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遵循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实施教学,构建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1+1+1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20.
“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庆 《成人教育》2011,(10):48-49
“2+1”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产学合作教育探索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法,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培育学生。但由于“2+1”培养模式仍在探索和发展阶段,在实施过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文章就实施中的薄弱方面作了粗浅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以其能对“2+1”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