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文学革命"和"革命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次重要的文学运动.而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革命 恋爱"小说,正是知识界主流从"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的产物.从这一文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变迁来论述"革命 恋爱"小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著名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如何获得"世界性"问题的讨论,其实离不开对博尔赫斯在获得"世界性"的过程中作家身份建构问题的探讨。博尔赫斯的独特生活经历和文化处境造成了他感情倾向中对西班牙文和英文的两难选择,这种两难选择表象的背后则反映出了他身份定位的焦虑。在博尔赫斯通过想象来构建他的文学世界的过程中,博尔赫斯把自己当作了西方文化的继承者,同时把写作视角放在对世界文化的整体观照之上,站在西方立场上对异质文化进行了归化性的改造。博尔赫斯以这种融入体系内的策略来摆脱现实语境中的话语劣势,进而充实了自己的"世界性"的作家身份,消解了对自身身份定位的焦虑。因此,博尔赫斯的"世界性"是基于西方文化体系之上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3.
“革命文学”运动充斥着宗派主义的不良习气。太阳社、后期创造社等革命作家,对“五四”文学与作家进行了重新评价,批判一切的决绝冲动显示出他们对待文学遗产的虚妄态度;作家战线的营垒划分又表现出“唯我独革”的“霸权”姿态。这些宗派主义作风与苏联、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消极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曾有抄袭"不良记录"的郭敬明,9月24日被中国作家协会正式"破格"批准为会员。他的"作家"身份得以"转正"。郭敬明的推荐人是著名作家王蒙和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  相似文献   

5.
在英国浪漫主义时期,女性作家深受传统道德观念和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文化思潮的双面影响,她们徘徊在淑女与作家之间,在女性积极"展现"自己的社会中尝试拒绝"展现",她们进行着自我身份的寻求。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文学三十年”与“现代文学三十年”之间的巨大差异,显然不是各自的生成语境所能充分解释的.而当人们注意到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同新时期以来的当代作家之间的显著不同时,或许会对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产生更深的体会与理解.第一,当代作家与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文学翻译的分离;第二,当代作家与社团成员、办刊人、刊物编辑的分离.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新时期以来的当代作家身份较为单一,由此折射出作家自身与当代文化可能都已经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7.
上山下乡经历是知青一段印象深刻的文化记忆,这段记忆或被作为宝贵的文化经验,或被视为深刻的内心创伤,而身份迷失却是他们的共同困境。返城知青在心灵挣扎之后省察时代情势,借寻根以寻找自我,追认和重建自我身份,这是他们进行寻根小说创作的文学理想之一。带着"我是谁"的困惑,寻根小说作家在文学创作中通过个体认同、群体认同以及民族国家认同三种策略建构其社会身份与文化身份,借以升华其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8.
身份是一个作家的标志,也是一个时代文学印记的表征。浩然是中国当代作家。从作家"身份"的视角审视浩然的创作,并结合其所处的特定的时代背景分析,发现他对身份的欲求与其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先是农民,继而成为基层工作者,又从事过记者职业,最终获得了"作家"身份。每一次身份转变带来的精神的、思想观念的,乃至心理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总是会投射到创作中,影响了作品的生成。"作家"身份的确立决定了他言说的选择、走向与矛盾痛苦,也决定了作品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文学批评中,接受美学、现代阐释学、反阐释学及后经典叙事学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传统文学批评范武被打破,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被提高到令人瞩目的地位.同时现代文学批评也充分注意到读者阐释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0.
黎元洪是辛亥革命中不得不提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一生中有几次显著的身份角色转变,从封建主义旧官僚转变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者,从一个表面的革命者内化成一个民主共和的拥护者,从一个活跃于政府舞台的政治家转变成一位民族资本主义实业家。黎元洪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也充满了矛盾和争议。  相似文献   

11.
"才子佳人"是形成于封建科举时期的中下层群众最理想的爱情、婚姻、仕途三位一体的文学模式,它在历时中经历了置换变形并在革命文学中大量出现.由于它本身积淀着封建性因素,因此在使用时有必要对之进行现代性改造.  相似文献   

12.
乡村小说中革命农民形象和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及两者关系有一个明显的交织在一起的消长过程,造成这种消长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作家的革命者身分的强化。作家对知识分子的塑造显示了其建构身分的紧张感。伴随着形象的消长,作家身分出现了谦卑化趋向。革命知识分子身分的特定性导致了作家身分的崩溃.作家的自我认同中存在无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13.
乡村小说中革命农民形象和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及两者关系有一个明显的交织在一起的消长过程,造成这种消长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作家的革命者身分的强化。作家对知识分子的塑造显示了其建构身分的紧张感。伴随着形象的消长,作家身分出现了谦卑化趋向。革命知识分子身分的特定性导致了作家身分的崩溃,作家的自我认同中存在无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14.
鲁迅早期关于文学与革命的关系认识主要来自于托洛茨基。本文比较苏联同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接受者的观念,进而确认鲁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思源与托洛茨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文坛上,王蒙被评论界视为“复出”作家、“意识流”作家或“现实主义”作家,但我认为,某种意义上他还可以被称作“新时期”的“革命作家”。当他以多义、有趣、感伤、尖刻或故意偏离等多样缠绕的叙述形态“叙述”革命和个人的“关系史”的时候,人们会注意到其创作“自述”与小说在无形中其实呈现为一种缠绕、互疑的关系。是什么刺激了王蒙“自述”的欲望?怎样看待“自述”与小说之间存在的矛盾和不一致的现象?或者说,借助于对这一现象的细读,能否将作家创作世界中某些重要的侧面再度打开?于是,在创作“自述”与中篇小说《布礼》之间的关节点和有意味的纽结,就需要稍微留心了。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叙事体系中,以阶级/国家为话语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叙事有突出地位。从身体政治,分析革命叙事中对长相、体格和穿着的看法,探究革命话语对身体的拣选、规训、操控等等,说明它不仅是一套话语体系,同时也是一套操控制度。  相似文献   

17.
今年 ,是中国共产党 80周年华诞 ,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开拓者蒋光慈的百年诞辰 ,我们特编发史挥戈副教授的这篇长文 ,来探讨总结我国早期革命文学建设得失 ,以此纪念蒋光慈这位先驱者。  相似文献   

18.
19.
红色文学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对革命者英勇行为的叙事,往往存在着享虐的倾向,乃至红色文学中的享虐叙事几近泛滥。享虐,按其虐待的含义可分为对施虐行为的享受或是对受虐行为的享受。这两种情况在红色文学中都存在着。当然享虐叙事是被遮蔽在堂而皇之的革命叙事背后的,论文试图揭示革命叙事与享虐叙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