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可将例1分解为两个小题,分步进行.第一步:小黑板出示分解出的第一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张华从家走向学校,每分钟走65米,经过4分钟到达,他家距学校多少米?"要求学生回答"求距离,怎么列式?"第二步:出示第二个一步应用题"李诚从家走向学校,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到达,他家距学校多少米?"同样要求学生回答"求距离,怎么列式?"  相似文献   

2.
相遇问题是匀速运动中的一种,也叫做行程问题,题里反映的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运动带有方向性,从而使数量关系变复杂了,产生了不同的计算问题,根据数量有已知和未知的不同,又分为求路程、求相遇时间和求速度3种情况。“求路程”这节内容是求相遇时间、求速度的基础,也是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的基础。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章节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确定为:1.理解求路程的行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3.能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求相遇时间的行程应用题。…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吴老师笑容可掬地站在讲台前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1.一步计算的求路程的应用题。(1)多媒体演示录音叙述 :这是一列货车 ,它每小时行5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 ,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呢?这是一列客车 ,它每小时行6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 ,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呢?(2)录像放完了 ,吴老师接着说道 :“相信这两道题肯定难不倒大家 ,谁能说说 ,你对这道题有什么想法?”学生1:“这两道题全是已知速度和时间 ,求路程的应用题。”学生2 :我觉得这两列车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 ,只不过两列车的速度是不同的。”学生3 :如果…  相似文献   

4.
5.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第2小节例5和例6,从两个侧面讲述了相遇行程问题中求路程及求相遇时间。这两个例题属于同一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基本数量关系,特征是两个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越来越近,在途中相遇。传统的教法是讲完一例,接着作模仿性练习,即使学生尚未完全理解,也能硬套解法,但效果欠佳。因此,教学这类应用题时,我改变了一例一题的教法,设想用整体思想进行教学,将两道例题改编同样的内容,两例齐下,集中练习,寓学法于教法设计之中,放手让学生联想思考的顺序解题,老师仅作适当引导,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拟定这节课的  相似文献   

6.
相遇应用题     
一、目的要求: 通过学具操作,使学生认识相遇应用题的特点,正确理解速度、时间、距离三个数量间的关系,学会解答相向而行求距离的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二、学具及教具准备: 学具:儿童人物图片。汽车图片、轮船图片各2张。教具;绒板一个,人物图片2张。三、操作过程及教学建议; 1.通过操作学具,导入新课。教师在绒板上用甲、乙表示两地,用一条线段  相似文献   

7.
【课例简析】“相遇”问题应用题,是在学生已掌握一般行程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相遇”问题应用题需要考虑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时间和结果等因素,因而“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比一般行程问题应用题复杂,加之小学生生活经验少,抽象水平比较低,故“相遇”问题应用题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教学这一内容,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采用“创设情境、加强感知、引导观察、归纳总结”的导学方式,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幻灯片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尤其在教学诸如较为抽象的“相遇问题应用题”时,效果更为明显。在教学开始时,我在投影仪上放置两个可活动的展示两人相向行驶的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两个人在干什么?(运动)怎样运动的?(重点理解“两地”“同时”“相对”“相遇”等词义)然后在学生理解运动状态的前提下,教学例题。我是这样设计的:在第一组灯片下加一组两人每分钟行进的背景图,抽动第一组灯片,让学生观察1分钟、2分钟、3分钟后张华、李诚各自走的路程,直至两人相遇。…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没有专门设置归类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师生面前的是大众化、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但在新教材中,"行程问题"、"植树问题"等应用题仍有所安排,学生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难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没有专门设置归类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呈现存师生面前的是大众化、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但在新教材中,“行程问题”、“植树问题”等应用题仍有所安排,学生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今举儿例,请专家与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1.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一单元包括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个小节。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都是本单元的数学重点。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是本单元应用题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其中的“相遇求路程”问题又是相遇问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认识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和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并会用不同  相似文献   

12.
正"问题家长"必然存在。作为一名教师,遇到了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做?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们:"问题家长"不是"问题学生"的家长,而是"问题"在己身的家长。基于此,与这样的家长打交道,切记不要拿学生说事儿。与带有"问题"的家长沟通,在考虑对方家长身份的前提下,要仔细区分"问题",分别认真对待。若家长只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产生了焦虑,或在与学校、教师互动中形成了误会而护子心切以致着急、冲动,进而出言不逊,大可冷静对待,绝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节制,就是讲理性。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讲理就是讲感情,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关心孩子就当为孩子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相遇应用题属于典型应用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仍然是速度X时间一路程。但是有些稍复杂的相遇应用题,因为运动对象的运动时间不一,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如果指导学生处理好“先”与“后”、“静”与“动”的关系,可以大大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一、处理好“先”、“后”关系相遇应用题是两个人#两个物体参与运动,如果出发时间有先有后,造成运动时间不一,容易导致学生解题错误。例l.甲、乙两地间有一条公路,客车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升往乙地;1.5小时后,货车以每小时对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再过3小时,两车还相距15千米。…  相似文献   

14.
教“百分数应用题”,可以从分数应用题引入,对比进行教学。这样,既节约教学时间,学生又容易接受。我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时,先不直接讲授,而是板书出3/4、75%两个数,让学生讨论,使他们明确前一个是分率,后一个是百分率,而分率、百分率在意义上是相同的。这可以从以下的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相遇”应用题是行程应用题的一种,“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只编入“相遇”问题,即“两个运动物体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若干时间相遇”的问题。“相遇”问题题中反映的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由于涉及两个运动对象,解题时除了考虑速度、时间、...  相似文献   

16.
教列方程解应用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指导学生仔细读题,找出  相似文献   

17.
18.
一、抓住关键,寻找规律 例1.某校1000名师生要到距该校100公里的某地参观,现有汽车五辆,每辆装50人,汽车速度每小时25公里,人步行速度为每小时5公里。问全体师生要同时到达目的地最少要多少时间? 分析:将参观的师生分为4组轮换乘车,途中保持一组乘车另三组步行,为使他们同时到目的地,则他们步行(乘车)路程(时间)相等,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9.
20.
一、准备练习,分散难点。出示准备题“两个小朋友共同植树10棵,第一个小朋友每小时植3棵,第二个小朋友每小时植2棵,几小时可以植完?”学生回答出“2小时”后,教师追问:解这道题最关键的是先求什么?再结合线段图讲明思路与解法:每小时共植(3+2)棵。10棵里面有几个(3+2)棵呢?要用除法计算,算式是10÷(3+2)=2(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