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12,(4):47
当前,假新闻时有发生。要从根源上杜绝假新闻,就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新闻从业者行为规范,而不能光靠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道德说教"。请看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董事会秘书郭全中的《职业化、  相似文献   

2.
每到年尾,都会有“年度十大假新闻”之类的评选.2011年也不例外,“年终奖计税方法调整”最终高居2011年度十大假新闻榜首.毫无疑问,假新闻极大地削弱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损害了新闻从业者在公众心目中的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3.
刘牧 《军事记者》2008,(5):18-19
新闻伦理学,是指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原则解决新闻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的道德关系、行为规范以及新闻媒介的社会道德功能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新闻从业人员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的一门学问。新闻伦理思想离不开对道德关系、行为规范和新闻从业人员品质修养的研究,而灾难性报道与道德关系、行为规范和新闻从业人员的品质修养有着特殊关系。因而,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运用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平平 《新闻世界》2014,(4):292-29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新闻事业空前繁荣,新闻道德问题频发,假新闻、有偿新闻、侵权新闻和媚俗新闻屡禁不止,新闻从业者陷入道德困境。新闻从业者正确如何处理作为雇员与党的喉舌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之间的关系和如何应对个人角色冲突是走出道德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一旦离开了真实性,新闻也就失去了其合法性根基,立即坍塌下来。因此,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中,真实性或客观性问题已经成为新闻行业安身立命的大问题,也成为折磨一代又一代新闻从业者的心结。但是,现实中新闻生产却难与假新闻绝缘,不论是出于主观原因,还是缘自客观原因,假新闻一直如影随形地追逐着真实的新闻。综观中外新闻史,真/假新闻的较量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在中国新闻生产语境中,对假新闻的抵制和阻击一直是十分坚  相似文献   

6.
2002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去年本刊评选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迅即为国内外无数媒体所转载。但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我们毫无兴奋可言,却感到自责和愧疚,因为在我们的理念中,新闻和造假本是水火不容。原打算“十大假新闻”的评选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但是,2002年的传媒依然生产了为数不少的假新闻,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初衷,再作冯妇。比较而言,今年的假新闻有几大特点:一是数量多,几乎涉及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因此,今年我们的“评假”活动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即在每个新闻类别中评选出一条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二是完全造假的少,更多的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让人莫辨真假;三是假新闻的背景复杂,有些假新闻甚至是由一些利益集团直接参与编造。就在本刊付印之际传来消息,一些媒体炒得火热的所谓“三亚有望成为公开品尝虎肉的城市”,纯属无稽之谈,有关主管部门认为,这可能只是一条“经过策划的假新闻”,可见新闻打假之难,更可见对新闻打假决不能有丝毫懈怠;四是上当受骗的多,如转载国外“造假专业户”制造的假新闻。当然,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传媒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公开向读者致歉。如《家庭》《北京晚报》《扬子晚报》《华商报》等。同时,对造假者开始动真格,如《家庭》杂志解聘编辑,《华商报》开除记者……为了让新闻造假者遗臭万年,  相似文献   

7.
李俊 《新闻窗》2007,(6):37-38
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成了虚假新闻的代名词,也为新闻界树立了一个警示牌,一些媒体称他是新闻界的一大耻辱,影响深远。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纸馅包子”事件有许多的经验教训可取。笔者从事新闻采访工作有10年,对如何杜绝假新闻,在采访中有—些教训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概念出发,探讨了"伪新闻"与"假新闻"两者的区别,盘点了当今"伪新闻"存在的各种形式,进而从受众的成熟度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最终提出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成熟受众等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梳理当前国外关于新闻从业者伦理研究的有关文献①,从信息来源保护、新闻从业者角色冲突和伦理困境、新闻从业者伦理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新闻从业者伦理研究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当前世界新闻从业者伦理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有关学者的研究提出对加强新闻从业人员伦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注新闻道德谨防"集体犯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所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随着大众媒介文化对社会的思想和行为的渗透和影响日益深远,新闻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他们的道德状况,越来越为新闻媒介及新闻团体所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争夺和迎合受众,当前社会新闻出现了内容庸俗、品格低下、报道角度偏颇、社会责任弱化、假新闻泛滥、公信力下降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规避这些问题,需从指导思想、新闻操作、写作风格和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养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焦雅奇 《新闻窗》2012,(3):93-93
近年来,我国新闻事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新闻记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媒体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媒体及新闻工作者产生了严峻的挑战。而屡禁不绝的假新闻不仅违背了基本的新闻道德,也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媒体假新闻所表现出媒体公信力与新闻职业道德与的缺失值得我们深思。从假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新闻道德的不良现状,其具体特点表现为:报道跟风,群体造假;新闻寻租,追求不正当利益;“把关人”作用降低,影响事件进程;人文主义关怀的缺失;更正、道歉不及时;新技术造假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盛蓉 《新闻界》2003,(4):50-5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近两年来,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上海《新闻记者》杂志披露,2001、2002年全国出现的假新闻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令人吃惊。“千年木乃伊出土后怀孕”、“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地球生命只剩50年”、“意韩赛主裁判死于乱枪”、“武汉大学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女大学生状告爸爸的吻”等假新闻涵盖了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应该指出,近年来,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少数媒体从业人员为抢夺市场,一味追求抢发新闻的速度和新闻对受众的刺激程度,造成了对新闻趣味性的极端强化和对新…  相似文献   

14.
杜超 《新闻窗》2012,(4):64-65
一、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概述(一)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概念职业操守,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必须秉持的职业行为和必须坚定的道德信念的总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在其工作领域内遵守该行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不得跨越其范围。  相似文献   

15.
媒体要戒躁     
现在,许多媒体正在被一种"传染病"缠身,这就是浮躁.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现在假新闻的泛滥已经到了让公众习以为常的地步.每年的假新闻评选,都会有大量劣质新闻因为匪夷所思的错误而成为公众的饭后谈资.作为新闻从业者,我们应该感到耻辱.  相似文献   

16.
刘丹 《新闻传播》2006,(9):52-52
从“李连杰重返青海修佛法”到“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从“北京孔庙将竖历届高考状元牌”到“女大学生捡剩馒头充饥近两年”,再从“新闻从业人员平均寿命45.7岁”到“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家镛逝世”,假新闻一直都是一种怪现象。关于假新闻现象,已有很多专家学者撰文探讨过。这里笔者想从假新闻的成因,假新闻的类型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一、假新闻的成因假新闻的成因,可以从新闻媒体和受众心理这两方面来说。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看,媒介运作中竞争机  相似文献   

17.
“窃听门”事件引发人们对新闻道德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由于诸多因素的诱发,使得媒体新闻道德失范事件频发.新闻道德对媒体公信力意义重大,要维护媒体公信力,需采取强化新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加强新闻机构的道德建设与强调新闻从业者的道德自律等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来看,大凡有职业产生,就必有相应职业道德相伴随。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职业道德,顾名思义指的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它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并履行其职责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因而,新闻职业道德也是指新闻工作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是新闻职业出现之后,新闻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道德是泛指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或准则。是一种职业道德。一般通过“记者信条”、“记者守则”、“新闻道德规约”等形式加以表述,规定新闻从业人员应有的品格、思想和作风,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的各种复杂关系。其内容主要有:指导思想、品德修  相似文献   

20.
曹鹏 《新闻记者》2005,(7):29-30
中央有关部门最近就反对假新闻召开了专门会议。在新闻真实性这一新闻工作基本原则上由官方出面进行宏观调控与指导.这在世界新闻业的历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可见重视程度。事实上,反对有偿新闻与反对假新闻一直是新闻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偿新闻与假新闻是新闻传播事业的两大致命伤.在西方传媒界,任何从业人员只要沾上二者之一.就等于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所在媒体也必然元气大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