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丹经所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不同用途的纸”首先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纸样.观察各种纸做的物品,初步感受到纸的多样性.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各种纸的特性.进一步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从而理解纸的性能与它的用途的相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纸(1)》一课源于新编科学课教材《探索纸的秘密》。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解各种纸并带到课堂上。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还可了解学生对纸的认识的情况。新课开始,直接点明研究的内容《纸》,然后让学生“猜”一张纸后面的关于纸的有价值的问题,“猜”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促进学生思考有选择性的提  相似文献   

3.
李晔 《中国教师》2010,(12):48-49
<正>《纸的秘密》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比较"这种区分事物的科学方法——以"纸"为载体,让学生采取各种方法探究纸的秘密,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纸进行  相似文献   

4.
一、寻找问题、确定任务——知道干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都带有自己的情感色彩和科学兴趣,学生非常乐意自己去摸索探究,于是学生就会围绕提出的问题来确定研究的任务,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如:苏科版《自然》《研究纸》一课教学中,我拿出预先制作的纸衣服,问学生:“你对这件衣服有什么看法?”学生就会对制作衣服的材料提出各种问题:“纸衣服坚固吗?”“下雨天穿纸衣服会湿吗?”“纸衣服有布衣服柔软舒  相似文献   

5.
《凸透镜》一课是观察实验课。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获得凸透镜的有关知识。我在教学《凸透镜》一课时,布置学生自带凸透镜、平面镜若干片,蜡烛、火柴、纸屏等。上课时,先让学生取出透镜,看一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纸》是《科学》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第二部分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指导学生认识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一种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材料———纸。纸有不同种类 ,怎样就能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呢?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感官和适当的工具展开几种活动 ,让学生对纸这种材料进行深入地研究 ,并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教学目标 :1 认识纸是由纤维构成的 ;2 知道一些浅显的造纸技术 ;3 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以及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设计思路“纸飞翼”是“空气”教学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的实验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下落物体会受到多种力的作用,体会到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等会影响物体下落与留空时间的长短。本课学习,只要求学生通过相关实验活动,感知各种实验现象,不必向学生讲述原理,更不要求学生掌握以上概念。实验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在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时,主要是把握好实验因素的控制,从而使有差别因素成为分析原因的依据。记录纸飞翼留空时间长短,教材首先考虑应该使用秒表等计时工具,让学生进行定量观察。备课时发现实验的高度不够,纸飞翼下落时间较…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纸的多样性以及多种用途。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制定研究计划,能用简单器材做观察纸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3.认识到为保护森林资源要节约用纸,体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各种纸制品。教师准备:各种纸制品,放大镜,同样大小的牛皮纸、报纸、复印纸、餐巾纸(每组各一份),铁架台筷子,水槽,红墨水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降落伞的研究》是河北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中《纸飞翼》的拓展部分,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的一些性质后,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进一步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分析学生对纸飞翼在空气中的飞行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知道改变一定的条件,肯定会影响纸飞翼的下落速度,但如何利用空气的性质为人类服务,他们想得很少、做得更少。提出要他们研究降落伞,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设计、制作和玩降落伞等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0.
案例在一次全省小学科学课观摩研讨会上,听《纸》一节课时,老师首先向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张长方形的白纸(类似打印纸),然后让学生通过感官和借助放大镜去观察,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里。观察完之后,老师提问:谁来说说这张白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非常漂亮的物品,你们愿意帮助老师把它画出来吗?(出示由正方体拼成的图形)生:愿意。师:好,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把你看到的形状画出来吧!比一比,看谁画得最漂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如正面、侧面、上面等)观察,画图形。评析:设计符合儿童喜欢涂涂画画的年龄特征,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观察者的角色,培养了学生观察、绘画能力。二、设疑激思学生尝试画图形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图形。师:对同一个物体,为什么你们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呢?让学…  相似文献   

12.
磁铁(一)一、问题情景。教师用磁铁挂图片,但是挂不住。师:怎么挂不上?生:纸太重,磁铁太小。生:因为不是铁做的。生:如果纸是铁做的,才能吸上。生:墙比磁铁重。二、教师设疑。师:我们用磁铁能做什么?我认为磁铁能怎样?我做实验后的结果是什么?我们观察到什么?问题写在记录纸上,让孩子把记录纸粘于自己的观察记录本,然后根据问题将答案写上。【反思】将大的任务切割成若干个小问题,这体现了法国老师指导的策略性。在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感到没有方向或无所适从时,就更需要教师的指导。三、实验操作。教师发实验材料:木头、4块磁铁、钉子。学生分…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全省小学科学课观摩研讨会上,听《纸》一节课时,老师首先向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张长方形的白纸(类似打印纸),然后让学生通过感官和借助放大镜去观察,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里。观察完之后,老师提问:谁来说说这张白纸有哪些特点?至少说出10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课本第九册《热空气》一课实验1,要求学生把纸剪成螺旋状纸蛇,用线悬挂起来,下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观察发生的现象,从而归纳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因而热空气会上升”这一结论。如果按课本上的图示(如图1)进行操作,实验既难成功,又不科学。原因是:①点燃蜡烛前,很难让悬挂着的纸蛇静止不动,因为虽然室外的风大部分被关闭的门窗挡住了,但仍有风从门窗缝钻进来,而且60多个学生在室内的活动以及呼吸等也会造成室内空气流动形成微风,从而使纸蛇难以处于静止状态。②即使大家停止一切活动,屏…  相似文献   

15.
学情分析:折纸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折纸过程中学生也逐渐对纸的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问题。"让纸‘站’起来"这一主题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科学源于观察。苏教版《科学》教材从学生一接触到科学课就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三年级上册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过程技能训练的单元——《观察与测量》,以期让学生学会各种观察的方法。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观察往往很粗糙,他们不会沉下心来仔细地对一种物质  相似文献   

17.
我在上鄂教版第二册自然《搭纸桥》这一课时,按教材意图,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各种各样的纸桥,然后搭纸桥,最后研究纸桥的载重力量大小与桥面形状的关系。在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许多玉米,(因学生找  相似文献   

18.
正一、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尽量做到抽象问题具体化,让学生看得真切,易于记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以灵活应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的推理,引出概念,形成概念。比如,在学"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用"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并让学生充分思考:这两个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学生在观察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的灰,灰不是纸。然后指出在第一种变化中纸没有生成其他物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91~93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正确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水彩笔.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学完《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有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教材上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蔡侯纸”逐渐普遍使用.为什么高希希导演的电视剧新版《三国》中的书写材料都是竹简呢?这位学生提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没在意的问题。《后汉书·蔡伦传》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