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综合科目”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是跨学科的综合,“综合”不搞学科知识的“拼盘”,而是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利于引导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庆欣 《贵州教育》2009,(23):25-26
课堂观察,是教师个人在施教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状态、总体反应等的观察,也是听课、观课者在倾听某一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施教者与受教者在同一课堂范围内的具体情状的综合反应。  相似文献   

3.
浅谈“3 综合科目”高考下的地理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我省(江苏)将从明年(2000年)推行“3+综合”高考科目设置方案。其中,“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3个必考科目,“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根据我省目前的教育状况,综合科目分文科(政、史、地)综合、理科(理、化、生)综合。到2002年,实行不分文理的综合。无论什么样的综合,它决非是这些文化科目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强调各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综合,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备受关注的高考科目改革大动作——综合科目考试终于浮出水面,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去年9月,当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广东省2000年高考试行“综合科目考试”的通知)时,在全国,尤其是在广东省中学界引起极大震动。综合科考什么、怎么考?老师教什么、学生怎样学?六科综合集于一卷,是否加重了学生负担?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上问题随着7月10日上午综合科考试的结束,从而有了一个“说法”。  相似文献   

5.
李玉钧 《广东教育》2002,(10):32-33
1999年,广东省实行“3+X”高考方案:语文、数学、英语为必考科目,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中选报一科或多科。2000年在“X”中又增加了英语复试和“综合科目”(即政史地理化生六科的综合),“综合科目”规定为报考本科以上的必考科目。2002年把英语复试改称为英语Ⅱ。这种高考方案比以往“大文”、“大理”具有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那么,了解学生在选报科目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是本次调查的目的。一、调查对象…  相似文献   

6.
综合能力是指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能力。在今天,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进而把综合科目考试付诸高考和其他考试中。综合科目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的要求来看,实行综合科目考试是  相似文献   

7.
一、综合科目与综合科目考试 (一)综合科目的内涵 综合科目是指根据建立在高中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周与思路而为“3+X”高考模式设计的考试科目。 综合科目起源于保送生的综合能力测试,是应“3+X”高考改革模式而诞生的,它是“3+X”高考科目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3+X”高考方案的精髓。 综合科目按学科类别划分,可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按学科内容多少划分,可分为大综合、小综合。2000年广东实行的是大综合的考试,江苏、浙江、吉林、山西等省实行的是小综合考试。 (二)综合科目考试的目…  相似文献   

8.
一、综合科目与综合科目考试 综合科目是指根据建立在高中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与思路而为“3+X”高考模式设计的考试科目。 综合科目起源于保送生的综合能力测试,是应“3+X”高考改革模式而诞生的,它是“3+X”高考科目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3+X”高考方案的精髓。 综合科目按学科类别划分,可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按学科内容多少划分,可分为大综合、小综合。  相似文献   

9.
卢巍 《山东教育》2004,(8):28-29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考科目设置和内容改革应进一步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要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1999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实施“综合科目”考试。“综合科目”考试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其用意不仅仅在于为高校选拔具有全面而又宽厚的基础文化知识的、综合能力强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还在于引导基础教育沿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10.
今年,“3 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在全国展开。在新的高考科目设置中,出现了“x”制综合测试科目。综合测试在考查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科内和学科间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这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学生物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深化知识联系,加强综合教学。  相似文献   

11.
张军 《化学教学》2001,(6):29-30
从2001年开始,我省将实施“3 X”高考模式(其中“X”分成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众所周知,“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它不是理、化、生等科目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拼盘”,而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的测试;“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的复习教学既要练好“内功”——以化学双基知识为出发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00年全国高考试点,广东省率先试行了“3+X+综合考试”,其中的“综合科目”即指“理、化、生、政、史、地”6个学科的大综合。虽然是第一次综合考试,但学生的反应普遍良好,认为题目内容既体现出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考查,更多的是要求考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综合科目是建立在多个学科知识基础上的一种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测试。对这种新的考试模式,作为生物学教师如何把握好复习的方向,给学生真正的指导作用呢?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去认真总结和进一步摸索。 由于综合科目是6个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13.
“3+文综/理综”是“3+X”高考科目设置试行方案之一。教育部[1999]6号文件中指出,综合科目的考试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省今年高考将要使用“3+X”科目设置方案,面对新的高考模式,如何做好化学学科的复习工作,笔者认为理科综合中的化学学科高三复习要注意如下策略。一、立足学科,夯实基础,突出知识梳理和学科内综合教育部[1999]6号文件指出:“综合科目”考试首先是学科内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因此,高三化学…  相似文献   

14.
今年,“3+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在全国展开。在新的高考科目设置中,出现了“x”制综合测试科目。综合测试在考查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科内和学科间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这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学生物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深化知识联系,加强综合教学。一、加强学科间知识点联系,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生物学与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联系密切。据不完全统计,在现行高中《生物》课本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有30处,与物理相…  相似文献   

15.
1.今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给高中物理教学提供的几点信息 1.1物理是综合科目中的重点从大纲上看,高中物理比化学和生物课时多;从今年的高考题来看,物理占到120分稍多一点,比化学和生物占的分值都高.这说明物理是综合科目中的重点科目,对此教师和学生应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综合库”训练是汽车场地训练科目之—,同时又是初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者的必考科目,即科目二的考试。根据公安部2004年4月30日发布的第71号令《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对小型考车“车长不小于4米的轿车”的要求:各地把桑塔纳轿车作为考车之一。在教学中,由于操作要领不统一等,致使学员考试的合格率不高。本文针对桑塔纳车就综合库训练的操作要领进行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2003年开始,几乎所有的省份高考都开始实行综合科目的考试了。对此,每个老师都深有感触,尤其是这些科目的任课老师,高考的改变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变化,对学生的影响更不用说了。综合科目给高中教学带来了什么?是否达到了改革的初衷?总体上看,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学生多门科目成绩数据采用总分法和Z积分法分别进行测量和排序,通过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比较发现:在学生多门科目成绩的综合评价中,Z积分法成绩排序质量明显优于总分法。提示Z积分法可取代总分法用于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根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中小学不同课程与学生环境意识的关联程度不同。在小学 ,主要从自然、地理品德科目获取环境知识的学生 ,环境意识的各组成部分与综合值要高于其它科目 ;在中学 ,主要从地理、生物科目中获取环境知识的学生 ,环境意识的各组成部分与综合值要高于其它科目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不同课程与学生环境意识的关联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民 《学科教育》2000,(12):41-44
根据调查与统计分析,中小学不同课程与学生环境意识的关联程度不同。在小学,主要从自然、地理品德科目获取环境知识的学生,环境意识的各组成部分与综合值要高于其它科目;在中学,主要从地理、生物科目中获取环境知识的学生,环境意识的各组成部分与综合值要高于其它科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