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情景激学、问题导学、实验促学、归纳提升等环节设计并实施"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引导学生从价态观和物质分类观角度自主构建元素化合物学习的知识网络,提炼出相同价态和不同价态物质转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2.
“物质分类与转化”是化学的核心问题,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为例,建立“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基本认识,从元素的视角看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构建物质类别转化和元素价态转化的二维概念图,整体设计了硫和含硫物质相互转化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3.
以“硫代硫酸钠的制备”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含硫物质转化”的复习教学。学生将项目拆分成子任务并转化为化学问题,完成了“硫代硫酸钠的性质预测及制备原理的探究”“硫代硫酸钠实验制备条件优化及产品分离提纯的探究”“硫代硫酸钠产品纯度的检测”等三个子项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含硫物质转化的“价-类”二维图,使学生掌握从物质结构、元素价态和物质类别等多个角度认识物质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尝试将核心知识、学科思维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等有效落实,形成适用于元素化合物复习教学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4.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是元素化合物学习的重要内容,性质可在转化过程中体现。以“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为例,通过设置任务载体,利用“物质类别通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完成转化任务,归纳物质转化的一般路径并提炼“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认识性质视角,从而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框架与学习思路。  相似文献   

5.
硫有多种价态,常见的有-2、0、 4、 6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怎么变化?一般有如下规律:1邻位转化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一价态的硫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先直接升高或降低到相邻的价态,即按如下关系转化:  相似文献   

6.
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为例,让学生完成对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认知地图的主动建构,培养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与模型。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中明确提出9项学生必做实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为学生必做实验之一。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2],实验装置缺乏密闭性,SO2气体的逸出威胁着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接触的实验较少且比较简单,而SO2的制备、性质检验及不同价态含硫物质间的转化实验操作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当学生学完<硫、硫酸>一章后,为了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形象化,我设计一个硫元素九种价态变化的实验。 硫元素的价态共有九种变化可用图示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9.
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以硫铁矿烧渣酸浸还原制备硫酸亚铁为主线,以建构模型为核心,对“硫与环境保护”专题复习采用微项目教学。通过建构化学工艺流程图、物质性质对比、物质性质实验、价类二维认知模型,深化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的认知,发展化学工程思维和化学学科思维,培养模型认知素养,提升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烟花燃放为生活情境,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通过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用真空采血管等进行绿色化分组实验设计和微型化实验探究,发展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进阶式学习任务的驱动逐渐生成“价—类”二维图,总结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建构探究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转化的认知模型,实现学习内容的结构化和认识思路的模型化。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我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82):139-140
以"二氧化硫的一轮复习"为例,阐述了利用二氧化硫知识的复习建立无机化合物的认识模型:价态和类别的二维认识模式;并应用模型预测高考中常见的特殊价态硫的化合物性质和应用,强化学生应用价类二维关认识陌生化学物质的能力及书写陌生反应方程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火山喷发情境,激发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提出问题,产生假设,设计多种实验方案,评选最佳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自主建构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关系,形成化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和原则,体验化工工程师的角色,探讨利用火山含硫矿物制备硫酸、硫化钠等工业生产原料的生产流程,培植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在“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中,以生活中常见的“铁系双吸剂”为情境素材,针对铁系双吸剂的保鲜原理、转化及再利用等实际问题展开系列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基于实际问题情境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含铁物质的类别、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无机元素化合物作为高中化学物质转化的核心内容,是促使学生形成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深受一线教师的重视。但是,这部分的内容繁杂且知识点零碎,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笔者在听课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采用陈述物质特殊性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进行课堂检测的教学模式,忽略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忽略基于物质类别与价态对知识进行深度的模型建构,  相似文献   

15.
同一物质中的某同一元素呈现不同价态时,运用“平均化合价”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有时会使问题简化。例如在Na_2S_O_3中,中心硫的化合价是 6价,配位硫的化合价是-2价,则硫在Na_2S_2O_3中的“平均化合价”是 2价。用这个 2价能方便地配平由Na_2S_2O_3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16.
游航 《学子》2013,(6):81-82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书写硫及其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往往对硫的化合价如何变,反应物如何确定,把握不住。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难点,我们通过分析大量的实例(见附表),总结了一个书写法则,介绍如下,就教于同行。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硫元素的价态。硫在化学反应中,通常存在-2、0、+4、+6四种价态。可用一个“化合价阶梯”表示之(如右图)。然后分析下列两组反应,研究在有硫元素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反应产物如何确定?  相似文献   

18.
硫元素有种价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中,-2价硫只具有还原性,+6价硫只具有氧化性,0价和+4价硫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下面按图分别进行实验.实验①.S─→S取10克锌粉和5克硫粉,混合均匀,放在石棉网上,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混合物迅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花,火花四射,得到灰色固体硫化锌.实验②.S─→S将实验①制得的硫化锌放入试管中,加入3-4毫升浓盐酸,用带尖嘴的导管把产生的气体导出,点燃,使火焰尽量靠近盛有冷水的烧杯底部,看到小烧杯的外底部有黄色硫析出,这是硫化氢不完全燃烧生成的单…  相似文献   

19.
将元素“三角”转化关系结合元素价态变化、物质类别的变化、反应条件的变化、物质性质的变化等特有变化,可以快速准确地破解推断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一、实验改进原因不同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实验之一。2019年版必修第二册教材中的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实验分为了几个独立的实验:(1)硫化钠溶液与亚硫酸溶液的反应;(2)硫化钠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3)浓硫酸与铜片加热制备二氧化硫的反应;(4)硫粉与铁粉均匀混合在石棉网(或陶土网)上用灼热玻璃棒加热的实验。这些实验虽现象明显,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独立实验不具有连续性,操作烦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