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然而,许多老师和家长总觉得,一、二年级的孩子应该以识字写字为主要任务,以便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各门功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至于课文的情感内容方面不必多作感悟,现在启迪情感为时过早,到了三年级以上,他们的情感自然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
在某教育杂志上读到一则故事。王老师和朋友九岁的小女孩闲聊什么是“提拔”,王老师着实费了一番口舌进行解释,小女孩在弄明白的当儿,问王老师是不是语文老师。原来小女孩心目中的语文老师是喜欢解释的人。这件事引发王老师思考。王老师联系到平时语文老师太喜欢解释、说教,遭遇孩子反感,认为一句“你是语文老师吗?”折射出孩子对这种解释、说教的潜意识抵制,  相似文献   

3.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这已被所有语文老师所公认。“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就“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一、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课本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到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感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理念已植根于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内心.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感受或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不理解的,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等等.笔者认为感悟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今年的第一期开始,我们在《校园内外》栏开辟“学习辅导”小专栏,目的是通过母女之间自然放松的对话,让母亲给女儿作一些有效的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给孩子一些阅读方法,提高其阅读能力。杨明明老师是一位有40年教龄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她认为提高孩子语文素养的关键是培养阅读兴趣及提高阅读能力。她希望家长能够指导孩子及时总结学习规律,她也愿意为家长朋友提一些可行的建议,以便于家长在指导孩子时参考。家长朋友有什么需求可以给编辑部写信、发电子邮件,我们会转交给杨老师。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典范,文质兼美,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课文内容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如果要我写教过我的语文老师,我应在“语文老师”这四个字后面加一个“们”字。因为从小学到高中,是他们教我遣词造句做文章,以至于今天成了一名作家。抱歉的是,一些小学语文老师的名姓都不记得了,脑子里只留下他们的影像。我现在已年过半百,记忆力差,想这些老师是会原谅我的。对于初中的回忆便清晰一些。那时教语文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她个子不高,又无威严感,上起课来,她在上边认真地讲,同学们便在下边“议”,叽叽喳喳,如同茶馆一般。我很愤怒,但也没有用什么英雄的举止来制止这种目无师长的  相似文献   

8.
专家举荐“儿童的眼里有一汪鲜洁的清泉,期待着教师精心的呵护;儿童的心灵是一方纯真的世界,渴望着教师真情的引导。”在刘小杰老师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同时又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在语文教学中,她满腔热情地点燃孩子们心灵的智慧之火,精心地呵护着他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引领着孩子们走进灿烂的、充满情趣的语文世界。——儿童的语文应该是儿童自己亲历的体验。在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刘小杰老师深切体会到,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必须伴随情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有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向往美好的情境”“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吉志华 《考试周刊》2013,(31):36-36
<正>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很喜欢语文课,常常被书本中漂亮的图片吸引,被书本中的故事吸引,被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吸引。一直喜欢语文,直至现在,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成为语文老师之时,我发现并不是每个孩子一开始都是喜欢语文这门课的。有时,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调皮的孩子真是让我无法认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评价”中提出“语文学习具有中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一词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词汇,“情感体验”、“实践体验”、“审美体验”等新鲜词汇在语文老师的口中更是频频出现。“体验”自然也就成为了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课改工作不断深入,但也不难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许多操作问题值得三思。  相似文献   

12.
黄雪松 《甘肃教育》2007,(10S):34-34
语文教学情感派代表于漪老师曾对语文教学的朗读有过精辟的论述。她认为语文是情感的海洋和火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若不能使学生体验到“海的澎湃”、“火的热烈”,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就没有把语文教好。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语文的澎湃激情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朗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将作者寄托在文字里的饱满热情流泻于字正腔圆的朗读中,就会使学生受到激情的冲击,得到悦耳愉心的美感,从而体验到语文世界“海的澎湃”和“火的热烈”。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涉及到的“体验”,虽说吸收了哲学、心理学、还有美学的各种关于体验的研究成果,但它只能是课程论视野里的一种“体验”,而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中的体验,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与认知发展相伴相随的情感体验,是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活生生的、对于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感性把握。1学生是体验式教学的主体伴随语文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主体行为,它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相当的主动性,只有具备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的情感体验才会在学习过程与语文如影相随,才会与作者的情感波澜共起伏,和人物的成败得失同悲欢,从而产生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陶冶。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情感体验过程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放进作品中去,联想到相似的情感、熟悉的生活、所处的社会或所经历的时代,从而产生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形成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体验,这样一来,其精神世界自然而然地受到真善美的抚摩、沐浴、滋润或激荡,感到一种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从而使人格得到塑造,心智得以健全。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健康、积极情感体验的领域有: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应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然而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往往流于形式,课堂上老师都是用固定的模式追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文章赞美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等,忽略了作者通过文字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无法让学生深入体会文字所表达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喜欢。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阅读呢?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喜欢语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些学生经常被老师逼着读书、逼着写作文、逼着做试卷。凡是被逼着做什么事的人,是不会喜欢所做的事的,因为喜欢的事不用去逼,他自会乐此不疲地去做。所以,让学生喜欢语文不能靠“逼”。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喜欢语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一天到晚不读书、不看报,一年也不写  相似文献   

17.
于永正老师无疑是个成功的教师,他的课不仅深得学生的喜爱,而且得到广大教师的喜欢. 对于于老师的成功,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解读,获得不同的启示.我以为,他的巨大成功,就在于把语文教学常识做到了极致. 语文教学常识是什么?比如,语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学习读书写字,这是语文教学的常识;又如,小学语文就是要“小”字当头,就是要面向儿童,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常识.  相似文献   

18.
尹辉 《考试周刊》2014,(1):44-44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这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从孩子的特性出发,在课堂上创设一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吸引孩子的眼球,在情景交融中,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快速进入到阅读的角色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兴趣,读出语文的魅力。一、巧引新课,让学生爱上课文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很关键,设计有趣的活动引入导语,能让学生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兴趣十足地跟随老师的  相似文献   

19.
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理念倡导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感悟、情感体验,鲜有人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如果有,也只是蜻蜓点水。难怪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口头表达强了,错别字多了;朗读水平高了,语法水平低了。”人文性不等于工具性,反之,没有工具性,人文性便会成为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回归。一、观念上要实现语文基础知识的调整和回归《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  相似文献   

20.
赵锐 《贵州教育》2005,(10):44-45
语文课程标准除了继承《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强调的独立阅读能力外,对阅读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注重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2004年5月,笔者有幸听了来自武汉的洪镇涛先生在遵义的讲学和公开课,他也特别注重读。他还说读要“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思想”;“对语言要品味、对情感要体验、对思想要感悟。”这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他特别反对“分析语言、分析情感、分析思想”。当洪镇涛先生谈到语文教学的本质时,他说:“老师们,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是什么呢?一个字———读!”听了洪老师的这次公开课和讲学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