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8月31日楚天都市报以<一声"蝗虫"好伤人,老师给学生取绰号惹麻烦>为题,报道了发生在武汉市汉口某学校的一起真实事件:吴女士的孩子在课堂上被老师取绰号"蝗虫",同学们跟着叫个不停,结果伤害了孩子,导致孩子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最后,家长被迫给孩子转学.  相似文献   

2.
编辑老师:您好!女儿今年14岁,平时就是喜欢跟别人取绰号。见到别人爱唱歌,她就叫别人“百灵鸟”;见到别人喜欢画画,她就喊“达芬奇”。昨天她的同学来找她玩,两个姑娘一见面就在嘀咕着“猫老板”的事情。我和她妈都听迷糊了,后来女儿才告诉我“猫老板”就是她们的班主任,因为平时走路的脚步声很轻,所以就取了这么一个别号。你说,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知道尊重人,居然连老师也敢取绰号了呢?云南杨丹爸这位家长:您好!在我国,起绰号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从你女儿给别人取的几个外号来看,并没有不尊重人的成分。它只是群体内部对某一群体成员最…  相似文献   

3.
今天批阅学生日记时,看到朱名的妈妈在朱名的日记本上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朱名的,一封是写给我的。在写给我的信中,朱名的妈妈是这样写的:老师:今天晚上与孩子交流时,孩子说家长也可以给老师写信。我便想借她的日记本与老师交流。从上四年级开始,朱名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这语文老师太好了!”这样的话几乎每天都有,有时还求我说:“妈妈,你给老师写个信吧!就让他一直教我们到小学毕业。”这样的话她说了好几遍。后来,我问她:“你老师怎么好法?”她说:衣老师尊重我们,理解我们;他的教学方法好;还没有架子,还帮我们打扫卫生……”这…  相似文献   

4.
参加考试本是学生的事,然而我们却常常感受到: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一些家长在孩子“漫长”的复习应考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相当严重。我们一面听着学生说:“我在家里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个为什么。”一面又听到家长无奈地求助:看到孩子晚上十点左右就上床睡觉,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半夜十二点孩子还在用功时,又担心第二天孩子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学校老师讲课讲多了,就担心孩子没有剩余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早放学,让学生回家自习时,又责怪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的这种失衡心理给正迎…  相似文献   

5.
人是爱美的,青年人尤其爱美。但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外表美如何与内在美统一?有些青少年学生并不十分清楚。有的学生穿得漂漂亮亮,但是却随地吐痰,乱掷脏物,开口便是粗话脏话;有的学生见到教师竟直呼其名,或者背地里给老师取绰号;有的男学生蓄怪发型,女学生穿奇装异服,似乎这才“有气派”、赶上了“时髦”,等等。  相似文献   

6.
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好,是由很多的因素促成的。帮助孩子在学习上走上健康之路,实现良性循环,家长可做的事很多。我认为最显见、最重要的,却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道理就是学习和生活的“不可替代性”,即任何人(包括家长、老师)都不能代替孩子学习。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在孩子需要时,给一点儿必要的帮助。老师违背了这个规律,搞“注入式”教学,让学生进行重复性的劳动;家长违背了这个规律,干出很多出力不得好的事:一会儿给孩子买课外练习册,一会儿又送孩子上补习班、培训班、特长班,一会儿又亲自动手给孩子加码留作业……弄得孩子比大人还忙。本来是…  相似文献   

7.
很久以来,校园里流行这样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小命根。”的确,自从进了校门,学生就被分数分成了三六九等。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好,为自己争光;老师希望学生考分高,以证明自己有水平。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差,一切免谈。有的家长对孩子明确表态:只拿考试成绩来说话:有的老师公开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让人心灵震撼的文章,一个典型的留学生成长案例。它讲述的是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个孩子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在这些评价后面家长的心理状态及孩子的成长状态。我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作为一个母亲,我能感受学生和家长的感受,能理解学生和家长的心。虽然我的孩子在学校是老师一致公认的“好学生”,从未被老师骂过过火的话或有过对孩子伤害的评价。 作为一个编辑,我热切地希望“美国老师说,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能被更多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看一看,读一读,希望它能感动更多的人和引起更多的人思索。 我要说: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但愿我们的老师将这一理念深藏于心中,并时时用不同的言语反馈给我们的孩子,多给他们予肯定、多呵护他们成长中的那颗自尊心;但愿我们的孩子坚信自己,不要被外来的言语摧毁自信,如果有条件,出国走一走,感受一下异国他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10.
黄解放 《湖北教育》2003,(23):24-26
四、谁是班上的第一名 我在报刊上读了这样一则故事:一名学生转到一所新学校上学,数学成绩很不好,第一次测验只得了20分。家长找到老师,希望让自己的孩子留级,老师建议家长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老师找这名学生谈了一次话。老师问学生:“你想不想学好数学?”“想。”“老师帮你学习好不好?”“好!”“那老师给你定一个目标,下次测验增加20  相似文献   

11.
正孙云晓老师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作为一线老师,我非常认同孙老师这个观点!惩罚之前我必做一件事,那就是与孩子们一起商议,找出存在于班级中或者是各个孩子身上的各项问题,并且是反复出现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制定惩戒方案。比如恶意给同学取绰号,那个取绰号  相似文献   

12.
“不要跟‘坏同学’做朋友,要跟‘好同学’做朋友。”昨天,张小姐发帖称,同事的孩子在花同某小学渎一年级,上周五老师给家长们发了这样一条短信,让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不器跟“坏同学”做朋友,要跟“好同学”做朋友。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令”字的用法老师给学生们上课时,要求学生们说话要有礼貌,称呼中要带个“令”字,例如“你爸爸”叫“令尊”;“你妈妈”叫“令堂”;“你女儿”叫“令媛”等等。某日,有个学生上门找这位老师,刚好他不在家,于是他留下张纸条给老师说:“令老师:你好,我来令屋,令你不在,只见令狗在汪汪叫,幸好我跑得快,爬上令屋顶,要不然非给令狗咬伤不可。”自卫小明在学校里很淘气,还动手打同学。老师在气愤之余,打了他5下手心。第二天,小明的妈妈打电话来找老师,希望她以后不要再打孩子。妈妈说:“老师,孩子虽然很淘气,但希望你今后不要动手打他。我们在家…  相似文献   

14.
参加考试本是学生的事,然而我们却常常感受到: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一些家长在孩子“漫长”的复习应考试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相当严重。我们一面听着学生说:“我在家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个为什么”。一面又听家长无奈的求助:看到孩子晚上十时左右上床入睡,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夜半十二时孩子还在用功时,又担心第二天孩子无足够精力去学习。学校老师讲课多了,家长担心孩子没有剩余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早放学,让学生回家自习时,家长又责怪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的这种失衡心理给正迎接中…  相似文献   

15.
论文老师:“你这篇论文是抄袭的吧?”学生:“下次不敢了。你就饶了我这次吧。”老师:“这篇论文是我6年前写的。”学生:“啊!对不起。老师,我事先并不……”老师:“不过,我还是决定给你‘优秀’。”学生:“谢谢老师,可这是为什么?”老师:“当时我的导师只给了我‘及格’,可我我的那篇论文应该是‘优秀’。”作文小美在作文里写上长大后的愿望:一、我希望有个可爱的孩子;二、我还希望有个爱我的丈夫。老师评语:“注意先后顺序。”开心坊:老师颂(Ⅳ)  相似文献   

16.
开心QQ糖     
北极探险家孩子:“爸爸,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北极探险家。”爸爸:“好极了。”孩子:“可是我想现在就训练。”爸爸:“怎么个训练法?”孩子:“每天给我买个冰淇淋,这样我就能适应寒冷天气了。”称一称您的儿子一位妇女匆匆走进一家商店:“5分钟前我让儿子来买1千克果酱,回去称时分量不够。这个,你怎么解释?”售货员礼貌地回答道:“太太,请回去称一称您的儿子。”教师的先见放学前,老师把一个学生叫到办公室,拿出一粒止痛片说:“你把它吃下去吧。”学生不解地说:“我身上哪儿也不疼呀?”“过会儿就疼了!我已经把你考试不及格的消息告诉你爸爸了。…  相似文献   

17.
师爱悠悠     
我是1954年入学的,那时乡亲们称老师为“先生”。有学生读书的人家轮流给先生管饭。每天早晨管饭人家的孩子得给先生提一壶喝的水,再端一盆洗脸水送到学校;黄昏时再给先生送去晚餐,大  相似文献   

18.
贴近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不要把孩子看得多能耐。你会发现,在孩子眼里,汽车司机要比汽车大王伟大得多。数学老师要比数学家更有智慧。 有的老师教育学生:努力读书,好为了将来。但是你可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对10年后的事感兴趣。因而与其告诉他“读书是为了将来”,不如对他讲: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好学生。 有位老师对一个三年级写作较好的学生期望是:长大后当文学家,并给他看一些《红与黑》、《战争与和平》之类的名著。可想而知,当孩子在读  相似文献   

19.
四十多年前,我的启蒙老师肖雪山老师,和蔼可亲,视学生为己出,对学生的关爱无微不至:学生饿了,她给吃的;学生冷了,她给穿的;学生病了,她守护在身旁.她是一名极其平凡的小学老师,但学生们都亲切称她为“肖妈妈”……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2003,(Z1)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老师给六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一道以“春天”为题的作文。回来后学生纷纷交了作文。61名学生中大多以“春天好”为主题,赞美春天的和风细雨、花红柳绿。惟有学生王晓的作文与众不同,认为“春天并不好”:春天细菌繁殖旺盛,春天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结果,他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老师认为:“古往今来一些文人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胡思乱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