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动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记忆、理解的效果会更好。边读边划,让学生通过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真正读懂课文。下面我就以“读划”结合的方法谈谈《寒号鸟》一文的教学。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用铅笔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词语组合要正确,弄清多音字的读法。由于本课生字较多,我采用学  相似文献   

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第四节结束句“他向学生宣布了试验结果,还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教学时可紧扣句中的两个“试验”展开阅读。一、初读课文,划出过渡句。在学生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简介伽利略和亚里斯多德。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思考:①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伽利略?②划出第四节中承上启下的句子。二、围绕“试验”,反复读议。1、紧扣  相似文献   

3.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顺全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各是什么?2.再读课文,边读边划,把不懂的词句划下来;用“‖”标出课文各自然段,理解每段的意思;划出写“大家”和小光看企鹅的不同动作的词语,以及小光看喂食企鹅时“心想”和“没想到”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学会抓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读懂读好课文.3.自学第一段、第四段,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练习2的(1)、(2).  相似文献   

4.
《趵突泉》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写“泉”景,让人从中受到启发。教学时应根据课文特点抓好学生阅读和思维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多方面的能力。一读——抓三个“泉”字,训练观察能力初读提问:作者描写了趵突泉的哪三个地方?观察点是怎样转移的?让学生边读边划出  相似文献   

5.
《鲸》是一篇阅读课文,着重介绍鲸的特点、种类及生活习性,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意着重分析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认识结构的逻辑关系.特别要在鲸的“大”这方面做文章.鲸的“大”,是世界上任何动物都不可比的,它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导力.所以教学中抓住鲸的“大”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还能通过抓住鲸“大”这个特点,明了课文段落之间的联系,领悟写动物的规律,学习到多种说明事物的方法.一、抓特点:教学时首先要抓住鲸“大”的特点,抓住这个特点,就可以提领全文,使学生对文章的联系一目了然,学习有兴趣.在学生对课文感知的基础上.出示思考题:①鲸有什么特  相似文献   

6.
刘元生 《青海教育》2002,(12):27-27
《鲸》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鲸的大小、属类、种类和生活习性;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和它的生活习性。教学步骤是:1.通读全文,感知整体。2.从全文入手。让学生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3.让学生有顺序地把有关描写“鲸”的主要词语(中心句)说出来。4.板书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指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来默读课文。通过画、思、讲、读,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课后的思考题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文,抓住课后的思考题讨论分析,将全文从不同的三个问题划分成三段。第一段,写鲸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一、勾划法读课文要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划,划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划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要在课本上留下自己“钻”过,“爬”过的痕迹。二、问题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明确,学生读书时就不会泛泛而读,而是边读边思考问题。例如读《西门豹》一课时,我出示两问:①西门豹向老大  相似文献   

8.
我校开展了“一课二教”的教研活动 ,这次是由五年级一班的刘老师和五年级三班的张老师分别执教《鲸》这课。在教研会上 ,这2节课引起了较大争议 ,现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简述如下 :鲸》教学设计A ,刘老师执教1 填一填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具体数字写出了鲸很大 ,刘老师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画出有关数量词 ,然后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将数字填在括号中。2 说一说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鲸的进化过程 ,刘老师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鲸 ,将这一段话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转述给同学听。3 比一比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按鲸的种类写了鲸的生活习性 ,教师引导学生读书…  相似文献   

9.
《鲸》是进入高年级以来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说明文。课文借助列举数字、举例、比喻说明等方法,首先以生动有趣的开头介绍鲸是特大、特重的动物,接着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鲸的演变进化过程,告诉读者鲸属于哺乳动物,最后从食物、呼吸、睡觉、生长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教学设想:“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自我感悟、体验、积累、创新的过程”。根据课文特点,我试着将学习与学生爱看的《大风车》栏目相联系起来,把《大风车》每周二的固定栏目《顽皮家庭》节目搬进课堂,把鞠萍姐姐和大肚子顽皮请进教…  相似文献   

10.
精彩片断之一:师:同学们,上节课我和大家一起饱览了天游峰那美丽的风光,还认识了一位老人。(揭题: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伊始,学生在教者亲切温馨的话语中很快进入了新的情境。)师:这位老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你们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位老人?请大家边读课文,边划出有关语句。(揭示要求:用“—”划出老人神态的句子;用“”划出老人的语言;用“△”划出老人的动作。)生:(边研读课文,边划出有关句子。小组交流,讨论研读成果。)师:大家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请把你研读的结果写到黑板上。(全班同学争先恐…  相似文献   

11.
《夜莺之歌》歌声响亮江苏刘尊立一、通读课文,理清线索《夜写之歌》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暗含着文童的线索。教师在教学时先向学生提问:“课题为什么叫夜莺之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文中写夜莺歌声的词句。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句子就能基本...  相似文献   

12.
教法一画中学学中创□范里课文围绕着鲸的种类、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介绍了一些有关鲸的知识。文中列举的许多数字及鲸的进化等内容都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我在教学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抓住画文结合这一突破口 ,让学生在画中学 ,在学中创 ,不但丰富了活动内容 ,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一、通过画画 ,初步感知一画———表现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先了解课文的内容 ,再画一头鲸 ,把预习课文后了解的有关鲸的知识尽自己所能在画中表现。学生把对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的认识 ,形象地表现在了预习作业中 ,教师再通过…  相似文献   

13.
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的互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解放眼睛,使他能看 我在政治课教学中,采用了语文教学上的阅读——质疑——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充分使用他的眼睛。在一节政治课前,先在黑板上出示“四看”:①看框架;②看重点;③看难点;④看知识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四看”,自己先阅读本节所学内容,边读边用红笔勾画出“四看”,并且边读边写出教学提纲,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动性。此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把学生的眼、耳、手、脑都动员起来,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通过自己的实践,逐步形成读书的能力。我在讲一篇新课之前,通常是要求学生先自己小声读全文,边读边用铅笔划出没有注解的生字难词,以备下一步查字典。这种小声诵读叫做试读,目的在于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接着是教师范读,学生一边看着课文,一边注意听。有了试读的基础,范读一  相似文献   

15.
《我和企鹅》是一篇阅读课文。该文篇幅长,内容多,并涉及企鹅种类、生长过程等知识,对刚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步骤让学生边读边想、步步深入。 一、教学生边读边想:该怎样概括归纳段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学生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以在学生刚接触课文时,就要教他们提纲挈领,把握全篇。可让他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①全  相似文献   

16.
一、阅读提示这篇课文写斯代地在家里办图书室的故事。课文通过“我”在斯代地家一个钟头的见闻,具体记叙了斯代地办图书室的详细情况,反映了他非常爱书和爱看书以及“我”对他羡慕敬佩的思想感情。二、阅读方法一、指导学生初读,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边读边思考课后四个思考题,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7.
《鲸》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文章围绕着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介绍了一些有关鲸的知识,文中列举的许多字及鲸的进化内容都与学生生活阅历距离甚远。如果采取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本文,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胜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根据教学理念,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中采用画文结合的  相似文献   

18.
一、优化课堂教学横向结构的实例优化课堂教学的横向结构是使课堂教学中纵向的每一阶段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有力保证。如教《说茶》一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课文说了哪些与茶有关的知识 ,并通过归纳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围绕这一目标 ,我设计教学步骤依次是 :(1)导入课题 ,让学生根据课题确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弄懂课文到底说了哪些有关茶的知识 ;(2)带着问题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在书中划出有关重点 ;(3)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 ,其余学生边听边继续思考 ,补充答案 ;(4)让每个学生把划出来的要点写在纸条上 (…  相似文献   

19.
《鲸》是一篇以状物为主、易于迁移习作方法的说明文。课文围绕着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介绍了一些有关鲸的知识,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因此,这一课的教学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要了解介绍动物的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认识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是教学的重点,其中鲸的进化过程是理解上的难点;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让学生谈谈: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你没读懂 …  相似文献   

20.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鲸》这篇常识性的课文。打开书,先请同学们读第一节。想一想这节告诉了我们什么?要边读边想。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现在谁能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这一节告诉我们鲸非常大。 师:回答完全正确。而且“非常”这个词用得好。到底鲸有多大呢?请看投影画面。(图1) (评析:小学生活泼天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发达,采用直观教学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好知识、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