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是生活、是知识、是能力的综合显现。时下"自立学习"已悄然进入课堂,"写作就是展示真我风采",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去唤醒学生心中渐渐模糊的积蓄,要激活学生的本我积蓄。本文就作文教学问题重拾旧题,意欲就"怎样提高学生作文素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生活的积蓄、思想的修养、语言的训练诸方面的平日积累是写好作文的根基,倡导小学作文教学要在培养学生平日积累的习惯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常常看见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抓耳挠腮,却挤不出一点"墨水"来。仔细分析,主要的原因还是缺少丰富的积累。因为胸中没有"积蓄",所以笔下就流淌不  相似文献   

4.
有人分析当今学生的作文心理,归纳为"三乏"状态,即:学生词语积累贫乏、生活体验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于此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一、生活——作文教学的本色回归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写作的源泉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所有的积蓄,不吐不快。”平时积蓄充实,作文就不感到难了。积蓄什么?积蓄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的积蓄、知识的积蓄、思想方面的积蓄,语言的积蓄。“要写出真实的、自己的话,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那么,源头在哪儿呢?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  相似文献   

6.
正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的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说明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而要有一腔积蓄,就必须靠平时点滴的积累。因此,要搞好作文教学,使学生下笔如有神,就要多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一种工夫活,只有"铢积寸累,工夫到后",才能"自然贯通"。叶圣陶先生曾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应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自觉积累,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多年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正让学生写出个性的、真情实感的文章一直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困扰着无数的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所以要根治"作文恐惧症",让学生畅快为文,就唯有走"生活化作文"之路。"生活化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揣摩和积累丰富的生活语言,将生活  相似文献   

9.
关宁 《快乐阅读》2011,(9):76-76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让学生立足于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当前作文教学的新要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在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进行即兴观察和有意观察,都是促使学生认识生活、从中获取作文素材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和习惯。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  相似文献   

11.
<正>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只要用心观察、不断积累,就可以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作文素材积累的有关问题作一剖析,以便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现状1.作文素材积累意识淡薄在中学写作教学中,师生都没有意识到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平时没有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当写作时才东拉西  相似文献   

1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缘头活水来"。要写出好文章,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积累和感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要唤起、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既在于使学生都能够乐于倾吐,也在于使学生都有"生活的积蓄"可以倾吐,并因此促使学生积极地挖掘"生活的积累"来主动倾吐,从而大大地激发、延续、发展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从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生活实际出发,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感受价值与作用,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素材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让学生体会乐学活学,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有人分析当今学生的作文心理,归纳为"三乏"状态,即:学生词语积累贫乏、生活体验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于此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并不奇怪,但孩子终归是孩子,正因为有不足才需要教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目前初中作文教学的形势却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对作文缺乏必要的兴趣,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无话可说、无情可表。而造成学生们写作言之无物的根源正在于缺乏必要的文学积累和生活积累。下面笔者就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对作文有效积累谈一些小小的看法。一.博闻强记,于阅读中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6.
<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大书。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来写,作文往往"真情洋溢"。然而不少学生"身在宝山不识宝",对身边的人、事、物不加留意,没有素材积累,于是每到作文时便搜肠刮肚,作文就难免"空话、大话、套话"连篇了。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上的积累,我采用了"微练笔"形式的随笔日记,作为对作文教学的补充,让学生通过平时的练笔去捕捉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使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个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段娜 《辅导员》2015,(2):43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他话中强调的是作文要讲究"真实",要展现"自我"。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写作时要结合生活实际,细观察,描绘出自己的真实生活,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主题阅读"作为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备受人们关注,对它的关注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在写作中,积累是非常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小学生作文难、作文空的现状,我们探索出"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两把开启作文教学难关的"金钥匙"."生活积累"主要是积累生活材料,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阅读积累"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写作技巧,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通过观察摄取、访谈摄取、视听摄取、阅读摄取等途径,丰富学生的材料积累;通过生活积累中感悟、阅读积累中感悟和倾心感悟,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通过课堂运用、随机运用、活动运用、创造运用等多种方法历练学生的习作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成效.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学生将胸中的积蓄转化为语言文字倾吐的过程。作文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把胸中的积蓄转化为文字表达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这就强调了积蓄的重要性。学生有了一定的积蓄,作文就很容易写,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