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认为“通货膨胀无害论”有两个理论基础:一是西方发达国家中“温和型通货膨胀无害论”,二是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通货膨胀战略”。前者从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和预期概念两个角度进行论证,而没有抓住市场机制和政府财政货币政策互补的关系,其实是对通货膨胀的原因没有认识清楚。后者从资本形成角度进行论证,同样没有抓住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与市场经济制度演进协调的关系,也是错误的。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看,“通货膨胀无害论”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误区,在每一时每一处产生的都是负面效应,只不过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这种负面效应有时是明显的,有时是潜在的而已。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我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问题的讨论中,有人认为我国出现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是由于凯恩斯理论的影响;也有人以凯恩斯理论及西方国家的政策实践为例,说明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及财政赤字不足为虑;更有甚者,有人据此提出“通货膨胀、赤字财政有益无害”的观点,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五、资本主义经济“滞胀”时期7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初期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时期 ,即经济发展停滞 ,伴有严重的通货膨胀 ,两者并存。这种奇怪的“结合” ,并不是短暂的 ,而是较长期的 ,约有十来年时间。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滞胀”。在此期间 ,生产停滞 ,失业剧增 ,物价上涨 ,工资下降。造成经济“滞胀”的原因有 :( 1)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 ,造成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 ,通货膨胀终于抬头。关于赤字财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朱钅容基总理在全国人大九届二次…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通货膨胀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关通货膨胀理论所谈的“温和型的通货膨胀”,它的产生是由货,币因素和制度因素综合决定的,它从理论上和实践都无助于经济的发展,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应着重从制度因素考虑,应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在货币政策上,要用利率杠杆来作为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这样才能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方经济学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指导西方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释“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开始到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提出,一代又一代的西方经济学大师都在孜孜不倦以求得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臻于完备。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通货膨胀”、“生产停滞”的顽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失灵,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指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乘势而起,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综述“通货膨胀有益论”的若干观点及其理论基础之后,针对“有益论”者的理论和观点,结合经济学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际,对“有益论”进行了批驳,以确立通货膨胀有害的看法,并指出,消除“通货膨胀有益论”的错误影响,坚定不移地控制通货膨胀,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70—80年代初世界发达国家加剧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归纳为奉行“赤字财政”,推行低利率和投资信贷膨胀,实行“高消费”政策,以及无控制的货币供给和无干预的物价政策。同时,以事实为依据,论述了发达国家对付通货膨胀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文章在对通货膨胀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又从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国家通货膨胀的特殊原因以及应付的措施。本文对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认识和制止通货膨胀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学者们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现有的几种观点包括:促进论、促退论以及无关论。本文认为对于通货膨胀是否能促进经济增长并不能简单地加以判断,需要对通货膨胀的不同阶段进行具体的分析。在通货膨胀的初期,温和的通货膨胀是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而在严重通货膨胀阶段,居高不下的通胀率则会对经济造成许多不利影响。本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浅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目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各国经济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衰退,世界各国纷纷出台金融救助和经济刺激政策.迄今为止,各国财政刺激政策取得了明显的短期成效,但是经济中长期存在的根本弊端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并且,大规模的刺激计划所导致的巨额负债,使各国政府进一步刺激经济的政策空间几乎耗尽,也为全球经济的长期发展埋下了债务危机及货币危机的隐患.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的赤字财政是导致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这种因赤字财政导致的问题再用更大规模的赤字财政加以治理的恶性循环,应引起人们对经济运行规律以及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通货膨胀政策曾在世界上某些国家起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我国这几年,不论在理论上是否承认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但实际上采取了膨胀的货币政策。面对这种已经膨胀的需求,我们今后的对策是相对紧缩还是继续执行温和的通货膨胀政  相似文献   

11.
如何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对河北省隆化县教育经费统管情况的调查王承华,徐俊儒隆化县位于承德市西北部,经济欠发达,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之一,由于近年来财政入不敷出,连年赤字,到1992年年底全县累计赤字812万元。从1992年...  相似文献   

12.
坚决抑制通货膨胀平抑物价北京大学教授范家骧江泽民同志在天津考察工作时指出,一定要把通货膨胀率降下来,我们不能走用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路子,这在很多国家是有深刻教训的。这个指示十分正确。我们知道,凯恩斯用国家财政与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的主张,为西方...  相似文献   

13.
西方通货膨胀理论及其启示罗菊芳通货膨胀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经济顽症,为害甚烈。通货膨胀对于社会的安定、人民的生活、整个经济运行、国家改革与发展,无疑都是非常有害的。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和有识之士都认为,注意防止和治理通货膨胀,应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一...  相似文献   

14.
再谈物价     
再谈物价钟斋物价问题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大热点。本刊前两期曾分别就“什么是通货膨胀”和“国家通过哪些手段抑制通货膨胀”等问题向同学们作了介绍。这次我们再来谈谈1994在物价上涨的特点和原因,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过去一年中,物价上涨呈现出这...  相似文献   

15.
凯恩斯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其“一般逻辑”之一是用适度通货膨胀刺激消费.从罗斯福到尼克松,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就是实施凯恩斯的反危机主张.然而,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恶性通货膨胀条件下人们正常的储蓄偏好及未来实际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大等原因,美国经济中出现了一个不合逻辑的现象--通货膨胀的效应与预期目标相反,高通胀率伴随着高储蓄率.“储蓄热”不仅使赤字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大打折扣,而且导致通货膨胀不可收拾,美国经济初陷“滞胀”困境.  相似文献   

16.
凯恩斯与凯恩斯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恩斯是现代最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之一,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斯经济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凯恩斯主义是经济危机的产物,开创了西方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目的就是试图找出危机的根源与应付危机的对策。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础是有效需求理论,其最核心的内容则是国家干预政策,凯恩斯主义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经济危机,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它也必须会带来通货膨胀,形成“滞胀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学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日益完善 ,教学内容不断改进 ,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混乱和模糊的认识。笔者根据多年的财政学教学实践 ,对有关财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一、关于对“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区别的理解和教学思路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 ,财政学界逐步借鉴和接受了西方市场失灵理论 ,并将这一理论作为我国财政学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 ,以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理论体系。这无疑对传统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国家分配论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对此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十年来,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显著改善。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015亿元,同世界各国同期的发展相比,我国也是举世瞩目的。 然而,我国的改革是在生产力低水平条件下起步的,我国经济总的势态是有效产品供给不足的“紧运行”,市场透明度低。放开价格管制,发挥市场的自我组织功能,必然使物价上涨。要抑制通货膨胀,必须由政府支付大量补贴。而我国财政年年赤字,不可能支付这部  相似文献   

19.
地理环境与民族性格的关系,是一个令人兴趣盎然的问题。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曾有“温和的土地产生温和的人物”之名言。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太史公司马迁,也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可贵的探索。近代西方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则把地理环境因素对人们气质性格的影响的理论系统化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的气质性格,人们的气质性格又决定他们采用何种政治法律制度。他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对这种理论作了集中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以往人们大多以“劳动价值”论和“反劳动价值”论作为主线去评价西方经济学说的地位,这是一种片面的方法。本文对重商主义以来的西方经济学说作了客观的评价,并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形成过程作了纵向的比较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