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论战,是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理论探讨,长期以来,史学界在评论这次论战时,几乎都是采取肯定一方否定一方的态度,这是欠客观的。本文试就讨论双方所持基本观点作出新的评价,以就教于有关学者。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论战,是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理论探讨,长期以来,史学界在评论这次论战时,几乎都是采取肯定一方否定一方的态度,这是欠客观的。本文试就讨论双方所持基本观点作出新的评价,以就教于有关学者。五四运动后,各种新思想、新学说汹涌而来,尤其是社会主义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并很快成为一切关心祖国前途和进步的中国人所共同探讨的问题。其时,张东荪、梁启超等人在宣  相似文献   

3.
后世学者在评论五四时期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时,往往把张东荪、梁启超等人的言论完全当作反动的观点看待,这是有待商榷的。本文以翔实的史料,对论战双方在当时中国是否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上所展开的论争作出重新评价。并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论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局限性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百年前就在一些人中间开始争论。20世纪初,同盟会的《民报》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在中国要不要、能不能实行社会主义和土地国有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民报》尽管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有模糊认识,但却反映了当时进步思想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建党前夕陈独秀南下广东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夕,陈独秀却于1920年年底离开上海去广东政府任职。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陈炯明的再三邀请;北洋政府的通缉迫害;共产国际的积极推动;陈独秀的革命意愿;李大钊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大量存在,为此,我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同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一次是同胡适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进行的论战;一次是同研究系政客鼓吹的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一次是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这三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觉醒,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第三次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的爆发,引起了中国政治形势的空前巨大的变化。人民反帝爱国的热潮几乎席卷全国,特别是工人运动更以锐不可挡之势勇猛地向前推进着,成了整个人民运动的先躯。这时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已表明了他们将要由过去给资产阶级当助手的地位而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最伟大的政治力量和领导力量。他们一方面迫切地要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指导,迅速建立本阶级的新型革命政党,作为革命战斗的司令部;另方面又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工人阶级新型革命政党的创立日益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为适应这一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由十月革命炮声所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便广泛深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作为学说、运动、制度,在它产生的一百五十多年间,三个发展阶段上经历了四次大论战。由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长期性,论战还将持续下去。共产党人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心理准备,坚定社会主义必胜信念。  相似文献   

9.
在中苏论战的十年间,作为这场论战的直接参与和实际领导的邓小平,直面苏共及其领导人,就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论战。本仅阐述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共同道路争论中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达在建党前理论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战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建党前马克思主义论战中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研究系的假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第二国际和第四国际等思潮的批判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思想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繁荣富强,使中华民族跻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历尽艰辛,前仆后继,终于在“五四”时期,找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六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辈,为了捍卫这条真理,在中国实践社会主义,在各个时期与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才赢得了社会主义的今天.今天,我们回顾党成立前夕的历史,学习革命先驱们为救国救民,勇敢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精神,对于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加速“四化”建设,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苏论战曾经启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但是随着论战的加剧又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历了几起几落的曲折过程.总结中苏论战期间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必须按照文化发展规律来管理文化,明确并紧密联系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文化建设,充分信任和使用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3.
中苏论战中所争论的本质和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此论文从中共关于中苏论战的九篇评论切入,发掘了中共在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揭示了我党在这一时期有关社会主义认识的误区和错误,并以此总结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主义学说”,“是十九世纪的产物”。在近代中国人中,最早接触和介绍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是流亡在国外的早期革命党人,资产阶级改良派和留学生。二十世纪初期,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开始零星地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5.
1786年的一天,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把一只剥了皮的死青蛙放在一块金属板上,旁边恰好有一架静电起电机。无意中解剖刀触到了死青蛙的腿,这时死青蛙的褪突然剧烈地痉挛抽搐起来,他大为惊异。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是在国际共运分裂的复杂形势下开始认知社会主义的。其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倾向于社会民主主义。一是执政者谋资本劳力之调和是人类幸福。贫富悬殊绝不是社会之福,只有保护个人、限制兼并、实行劳资调和才是"人类之幸福"。这正是当时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以经济改良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张。二是通过协调资本"个人社会间利益两全"的办法发展大工业。三是认为中国产业未兴,尚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的主客观条件。四是陈独秀不迷信任何理论和权威,充分显示其追求科学、民主与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王丽 《文教资料》2011,(22):110-112
对于20世纪20年代那场关于中国该不该发展资本主义、能不能实行社会主义的争论,过去理论界总是一边倒地认为主张暂缓实行社会主义的梁启超、张东荪失败了,主张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的陈独秀、李大钊一方完全胜利了。胡绳晚年对这场争论作出了新评价。他指出,梁启超、张东荪认为当时中国应当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对的,而他们主张放弃革命是错误的;陈独秀、李大钊主张革命是对的,但他们不顾条件,立即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试析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苏论战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客观效果来看,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消极方面大于积极方面,表现在中断了八大开始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形成了"现代修正主义"理论,把"斯大林体制"推向极端,错过了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拉大了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知识界围绕中国能否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的问题所进行的几次大论战,为革命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舆论基础,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领域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纪之交的今天,重新审视前人在重大历史关头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所进行的思考,无疑有着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从陈独秀等社会主义者与梁启超、张东荪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知识分子群体的论战中,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在中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并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思潮,是与中国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条件相适应的,正是这种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社会主义思潮在落后的中国生长的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依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论断,考察了中苏大论战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大论战对国际共运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初步总结了大论战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