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不少老师总是按照长幼有序的原则,强调年龄较大的孩子要谦让年龄较小的孩子。孩子们一旦发生纠纷,这也常是老师解决问题遵循的原则之一。这种做法合理吗?您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并处理呢?让幼儿从交往中学会谦让谦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历来为人...  相似文献   

2.
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学会谦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雪珍 《山东教育》2003,(27):37-37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像,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学会谦让,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手段。“谦让”是谦虚地推辞或退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在孩子发生争执或其他行为问题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会说不会做,更可笑的是有的孩子认为谦让是别人让我,这说明孩子对谦让的理解并不完整。在角色游戏中,怎样使孩子理解和学会谦让呢?一、帮助幼儿理解谦让在游戏中,小朋友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扮演角色,而在选择时常常会发生争执。如顾琰和罗丹妮两人争做娃娃家的“妈妈”,顾琰…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如何正确理解谦让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多数老师总是按照长幼有序的原则,强调年龄大的孩子要谦让年龄小的孩子。孩子们一旦发生纠纷,这也常是老师解决问题遵循的原则之一。但现代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的谦让现象。  相似文献   

4.
张黎 《家教世界》2013,(8):17-17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谦让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独生子女来说,谦让教育更显得尤其重要。所谓谦让行为,就是教育者所期盼的在幼儿身上出现的一种"亲社会"行为,是人际交往的一个主要手段,更是幼儿适应社会,实现自我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谦让行为是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之一,是促进幼儿与他人良好互动的重要途径。研究者选取了武汉市某一幼儿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利用观察法与访谈法,重点考察了大班幼儿谦让行为数量、谦让者性别、谦让对象、谦让行为动机、谦让行为主题内容、表现方式等,进一步整理分析发现大班幼儿的谦让行为呈现如下特点:幼儿谦让行为的动机以非功利型为主;幼儿谦让行为的主题内容以玩具谦让为主;由女孩发起的谦让明显多于由男孩发起的谦让;幼儿谦让行为主要发生在关系较为亲密的同性同伴之间;幼儿谦让行为表现方式以非言语型为主。影响幼儿谦让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幼儿自身因素、活动因素、教师因素。据此,研究者提出促进幼儿谦让行为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谦让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对于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大多缺乏谦让和分享的意识,倡导谦让教育十分必要。通过归纳幼儿谦让行为的差异,分析混龄教育模式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影响。为幼儿园和家长提供培养幼儿谦让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二孩"背景下如何培养幼儿分享与谦让的品德行为习惯是摆在幼儿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分享与谦让品德习惯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与他人合作相处的重要品行,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基于"二孩"背景如何培养幼儿分享与谦让习惯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谦让属于亲社会行为。本文从幼儿谦让行为的意义与价值、幼儿谦让行为的现状与谦让教育的必要性、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与培养以及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反思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关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不少老师总是按照长幼有序的原则,强调年龄较大的孩子要谦让年龄较小的孩子。孩子们一旦发生纠纷,这也常是老师解决问题遵循的原则之一。这种做法合理吗?您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并处理呢?来稿在800字以内为宜,请在5月1日前寄到。信封上标明...  相似文献   

10.
幼儿谦让行为是幼儿同伴互动行为中的一个类别.从属于幼儿亲社会行为范畴。笔者通过一个多月在幼儿园大班(幼儿年龄为5-7岁)的实地观察,总共收集到96个幼儿谦让行为案例。在对观察资料登录、编码、整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关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类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根据幼儿的行为动机可以分为功利型谦让和非功利型谦让,根据幼儿谦让的主题(或谦让的资源)可以分为物质资源的谦让和非物质资源的谦让。  相似文献   

11.
友好谦让栏     
大班幼儿常会为一点小事而你争我吵,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我们组织幼儿集体讨论,决定开辟“友好谦让”专栏,并师生齐动手剪剪贴贴,很快在教室一角布置好了专栏。平时,发现能谦让的孩子,教师及时表扬,并鼓励幼儿去寻找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每周评一两次,请喜欢画画的幼儿将被表扬的孩子和他谦让的事画下来,教师注上文  相似文献   

12.
苏芬 《山东教育》2002,(36):39-39
人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交往,特别是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其健康成长也极为重要。但是,如今大部分家长比较注重幼儿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常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许他们交朋友,使孩子的交往范围大大缩小,孩子慢慢变得封闭自己,任性,不知谦让。怎样让家长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科学地指导孩子,并真正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呢?我不断寻找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一、让家长转变观念,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关心,过…  相似文献   

13.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合作、助人、分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重视和加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中认知和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现象。如,幼儿嘴上说“游戏时小朋友应当相互谦让”,可一玩起来谁也不让谁;幼儿知道“要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可面对跌倒在地的同伴却视而不见。幼儿亲社会言与行严重脱节,只会嘴上说,到了该做的时候却做不出来。这在幼儿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多数教师也反映,如今的孩子只知关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情况以及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谦让行为的实施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磊 《课外阅读》2011,(12):397-397
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比较娇惯,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为中心,缺乏互相谦让、互相关心的良好品德,与人相处、协商、合作的能力较差。而《两只小羊过小桥》这个故事形象生动,富有很强的教育性,故事情节、角色对话通俗易懂,幼儿比较容易接受。通过学习,幼儿能从中得到教育,明白相互谦让也是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16.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它能满足孩子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要。为强化游戏的德育功能,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谦让教育渗透到游戏过程中,为幼儿创设协商玩、轮流玩和互相谦让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协调和克制,能为满足同伴的愿望作出让步。具体做法是: 一、向幼儿讲明谦让的粗略含义如教师说:现在有三个小朋友都想当娃娃家的妈妈,可是娃娃家只需要一个妈妈,那么其中两个小朋友就要作出让步。这样使幼儿粗知谦让的含义,建立初步的谦让概念。  相似文献   

17.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倡要教导孩子克己让人、提倡对人忍耐、宽容,提倡“吃亏是福”.但是,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少父母认为,这些观念已经不适合下一代,时代不同,谦让已经成为一种懦弱的表现,竞争才是适应时代的.面对这样的争议,家长该采取哪种观念来教育孩子呢?其实,孩子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是否谦让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决定.  相似文献   

18.
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主要有合作行为、谦让行为和分享行为,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其分享行为发展有很大的局限,加之独生子女被几代人娇惯,刚刚进入小班的幼儿很难适应集体生活,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众多的困扰。科学指导幼儿学习分享,对幼儿的健全人格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尊重幼儿是一个儿童观、教育观的问题。尊重幼儿实质上就是要承认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认真剖析一下这一观点,尊重幼儿的内涵也就清楚了。其一,幼儿是人,具有人格,他有受人尊重的权利。有些家长和教师经常出现一些伤害孩子人格的语言和做法,经常剥夺孩子合理的需要和正当的权利,其根源是他们没有把孩子真正作为人看待,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抑制幼儿能力的发展。其二,幼儿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尊重幼儿就是要尊重幼儿发展阶段的  相似文献   

20.
东方峰 《家长》2015,(2):28-29
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做出的虚假谦让,或者为了逃避而做出的忍让、赌气做出的谦让,就背离了快乐共享的目标,在孩子心理上都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很"独",自私、占有欲望强,不懂得与人共享,担心孩子日后与人难相处。而跟只"争"不"让"的霸道孩子相反,过分谦让的孩子不懂如何"争",只知一味"让",家长又担心这样会不会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吃亏。"争"与"让",到底哪个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