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节日的引进     
春节的长假没过完,传统的上元佳节还没到,中间又夹了一个“洋节”——情人节。情人节是“引进”的,并非中土所有,所以它也具备了一切引进事物共同的遭遇:一是排斥;二是变味儿。排斥者大体是从卫道的角度,以为天下之节早已大备于中华,何必再去引进!引进外国的节日,便会搅乱中国固有的文化。不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个多节日的国家,每个节日都有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图书馆以节日为载体,根据每个节日的特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活动,做好为节日活动服务的工作,更有利于图书馆职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陈旭 《大观周刊》2013,(6):313-313
本文讨论了腐败现象,分析了腐败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打击腐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21):55-59
在互联网社会化加速、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的背景下,具有先进传播优势的微博成为当前民间反腐利器,其舆情活动亦为中国互联网最为突出的民意现象。微博反腐是公民权利反腐,是对权力反腐的一种有益补充和促进。本文探讨微博反腐及其民意表达实践,分析了其特征及其中存在的混乱与失范问题,并对加强权力反腐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彭华新 《现代传播》2015,37(2):73-77
伴随着中国政治文明进步和媒介环境发展,"网络反腐"成为一道媒介景观,同时也进入了不少研究者视野。但是,在媒介语境中,建设性的"反腐"理应涵括"网络反腐"与"新闻反腐"两种模式,形成平行的"媒介反腐"双轨结构,催化传统新闻与网络媒体的各自优势。在实践中,当今的"网络反腐"与"新闻反腐"生存空间各异,各自的技术劣根和媒介陋习等"原罪"制造了话语权争夺,降低"媒介反腐"效能,破坏政治文明进程。基于此,有必要祛除"媒介反腐"任何一端的话语霸权,加强法治规范,并使其反腐效能长效化和深远化,从而充分发挥"媒介反腐"的积极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6.
<正>春节前夕,家家户户开始备办年货,云南人过去除夕、祭灶及春节期间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传统食物———什锦南糖,这是由芝麻片、核桃酥、豆沫糖、花生沾、牛皮糖、鸡骨糖等十余种糖果混合而成的一种地方特色糖果,因为喻示着富足、甜蜜同时又因其内容丰富,口味香、甜、脆、糯、酥皆备,甜而不腻,因此广受人们喜爱。逐渐成为云南人春节期间接待亲友必不可少的摆件,不管到哪家拜年都会看到案几上摆得有;不少糖果厂、糕点铺都能制作,但尤以"合香楼"的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7.
网络反腐舆情事件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复杂的发生过程。事件的主体、对象、载体在多元的开放式系统中互相作用,形成网络反腐的阶段引爆点、干预阈值等重要因素,从而促使政府等干预主体采取举措。本文对2011-2013年三年内282起影响较大的网络反腐事件进行实证分析,从网络反腐的发展历程、要素等层面进行深度考察,采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网络反腐事件发展的阶段、内在机理以及现实存在的问题,并对网络反腐的未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梁欣 《传媒》2017,(24):94-96
网络反腐是近年来伴随互联网迅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反腐途径,并且伴随新媒体的发展,反腐报道也从传统媒体的单一传导逐渐转变到以新媒体平台为主的形式,新媒体在传播反腐信息过程中呈现出了追求奇观化、绚丽化、负面化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在这个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促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透明。只要乐意,每个人都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而这种分享只要符合大众的胃口就会以极其迅速的裂变方式传播出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见。图片反腐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图片对社会中一些有争议的甚至丑陋现象的批评揭露,具有见证性和现场感,因此也更具有威慑力。再加上借助新媒体社交平台,让其又具备了传播迅速而广泛的特点。本文将就图片反腐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借助电视生动直观、声像兼备、图文并茂、善于渲染气氛的巨大优势,CCTV春节联欢晚会日渐成为十亿多中国人最重要的年夜饭之一,并逐渐演变成了现代中国人过春节的一个新符号、一个新标志、一种新仪式。在中国,节日电视化的趋势还有被进一步强化的可能。每年春节前一个多月,各种媒体就大张旗鼓地报道“CCTV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的进展情况,提醒着、引导着观众的收视欲望。可是,年后从媒体到网络以至民间口头上,对节目、主持人、演员的褒贬、挑剔、抨击却又铺天盖地。这是为什么?难道广大观众不喜欢,不需要了吗?不是,如果说春…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彦泽  赵华 《新闻世界》2011,(6):272-273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的西方节日在我国迅速发展流行,而我国传统节日却遭到国人的冷落。本文分析了传统节日淡化和西方节日流行的原因,指出传统节日应当如何与"洋节"相博弈,并对两者的博弈制衡提出一些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璀莹 《视听》2021,(2):88-89
单从叙事结构上看,大胆巧妙的悬念设置、精准有力的空间呈现,彰显出《十二只猴子》的独特魅力,荒诞戏谑的表现手法更使其带有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通过导演吉列姆独特的处理方式,将看似复杂的错乱时空体验完美呈现出来,并勾连出内在的社会关系与话语权力.在整体遵从穿越叙事的框架下,更将对社会现实的隐喻和对现代文明的批判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最近官方所披露的数据,近三十年来,外逃官员数量约为4000人,携走资金约500多亿美元,算起来平均每一贪官携走资金约1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5.
周承 《大观周刊》2010,(46):200-20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少数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共有包括苗、布依、侗、土家等17个世居民族。各民族节日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丰富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非物质实体。,如何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同时保护本民族的节日文化,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在保护民族节日文化中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又通过开发来更好的保护传统节日,这是一个两难问题.也是保护贵州文化千岛.开发少教民族原生态旅游.促讲贵州民族地区社仝经济和谐发展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从仪式到消费:大众传媒与节日意义之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扬子晚报》1997至2007年十年间节日报道为分析文本,观察传媒对节日形象的呈现,进而从理论上探讨大众媒介对节日意义变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消费类议题的报道数量持续增长,而大众传媒则通过替代、建构节日两种方式完成对节日意义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7.
翁小龙  房新宁 《新闻知识》2013,(5):36-37,22
网络反腐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利用网络舆论惩治和遏制社会腐败的发生,增加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网络反腐的无序非理性化,伤害了许多无辜人群并滋生了新的腐败,极大地消解了其本身带来的正能量。本文就网络反腐中正负能量的冲突进行分析,并对网络反腐的平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节日经济的崛起,消费者日益关注生活中的仪式感和参与感,节日广告越来越为品牌主所青睐.本文认为节日广告对品牌有经济效益、情感联动、文化归属、社会动员四个方面的功能价值,从产品和节日的紧密度、关联度、适配性三方面分析节日广告的内容框架,并总结了节日广告常用的三种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仁海 《传媒》2023,(10):41-44
传统节日寄托着中华民族情感体验、智慧思想和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持续奋进、不断沉淀的产物。河南广播电视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运用创新思维,拓展创作模式,以“先锋姿态”对节日文化进行了新颖、新鲜、新锐的影像表达,其意境的清新、意韵的悠远、意义的广博,创造了新时代中华文化审美和中国故事讲述的新表达、新语态。本文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着力点,研究探讨了节日文化的影像化、审美化和河南台“多品牌”文化节目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