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名字趣事     
4月2日晴我们每个人都有名字,每个人的名字都有许多意义,他们寄托着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带着我们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除了有一定的学问,也许还蕴含着一些趣事哦。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不同的含义。有的人叫建国,是希望以后可以建设祖国,报效国家;有的人叫富强,是希望以后家族富裕、强盛;而我的名字叫皓天,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来说说它的来历吧!我出生在鸟语花香的春天。出生前一段时间,正值  相似文献   

2.
3.
闵乐夫 《家庭教育》2007,(9S):26-27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做父母的往往在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回避和孩子谈性的问题。正如有的家长说的那样:“虽然我和孩子不谈关于‘性’的问题。但我担心,好奇心强的孩子会利用其他渠道获取有关性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诗词是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而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品读诗词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9,(1):124-126
唐诗宋词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学史无法逾越的巅峰,对唐诗宋词的传承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唐诗宋词歌曲的现代演绎,不仅是对唐诗宋词的传承,同时也是对唐诗宋词的鉴赏和再创作,经历岁月的洗涤,会让唐诗宋词以另一种形式流传下去,承载传统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并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唐风宋韵闪烁着时代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唐诗宋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极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将唐诗宋词融入其中,必须坚持继承与扬弃的统一、价值引领、主次分明等原则,通过融入课堂教学、开展第二课堂、拓展实践教学、激活诗词地理游学等路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英文名字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算稀奇了,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的时候为他们取一个英文名字,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日益全球化的经济和文化中。  相似文献   

8.
教师可以尝试在日常碎片化阅读、经典阅读、文化热点现象、教材教学中寻找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材料,然后尝试添加写作任务,进而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更新了传统文化考查方式的同时,也丰富了写作内容,拓展了写作空间.  相似文献   

9.
依据井字格取名法写作理论所设计的学习单具有可操作性和教学意义.《蒹葭》一诗经由井字取名法学习单的设计与实践,总结出学习单的原理有两个:其一,任一文本的取名和送字两道式提问.其二,大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皆适用学习单范本.通过井字格取名法写作学习单的教学设计,在替意象取名和选字的过程中,可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写作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黎恩厚 《云南教育》2008,(22):23-23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这是中国旧时的“珍视生命”的教育,珍视生命是对父母的感恩。“以孝治天下”的生命教育观同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务本位。珍视自己的生命乃是“孝”的义务要求,“父母在,子不远游”,已是延伸到生活与生存的范畴了。  相似文献   

11.
崔高翔 《成才之路》2013,(29):I0005-I0005
各种中华传统的佳节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唐诗宋词元曲这些诗词歌赋也是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主流,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几千年。当前,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华的传统文化受到了空前冷遇,出现了圣诞节重于春节,情人节重于七夕节的现象。因此,应该加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激励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2.
13.
As a unique social offspring,name bears a close link to its culture. This paper intends to probe into the cultural mentality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which will be conducive to know better about th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ames and promot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4.
徐琰 《文教资料》2013,(29):81-82,89
《废都》自出版以来争论颇多,许多学者和评论家从不同的视角和文化立场出发,对废都的文化意义加以界定。本文将从贾平凹的传统文化观照视角出发,以城市与乡村、外界与内心、男人和女人三个方面为主线,解读废都和废都里的人,并以此探析作家文学观的渊源和情感寄托。贾平凹是一个立足传统的作家,其农村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在与城市文明的冲突中演变成了一种浓烈的乡土情结,两者共同筑成了作家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然而,也正是这份情感,致使作家在对城市、知识分手的全休地位及女性人格的宙视知判断上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5.
《法制晚报》报道,寒假期间,北京市有近七成家长帮孩子报名上各种课外辅导班。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不少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进行唐诗宋词及书法等传统文化方面的熏陶。传统文化培训班渐热,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对此,人们的看法也不一致,有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仙女”是一个美好的化身,她神通广大,总是在人们需要她的时候及时出现。读了本期的《掉牙和牙仙女》一文,您会发现虽然东西方文化有差异,但是人们对于美好的向往却是共同的。读这篇文章,我不止开心地笑过一次,也感叹了不止一声。让我笑的是掉牙竟然能和“  相似文献   

17.
18.
人名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同复杂的社会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也是帮助人们从侧面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宗教、习俗等信息的一个窗口。文章从1912年-2005年中日男子的常用名入手,就其各自的特点以及文化内涵方面的异同作了一些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的瑰宝,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中小学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部分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薄弱,因此,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本文从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市民踊跃参观”现象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在中小学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孝道漫谈     
笨子 《班主任之友》2007,(10):58-59
人老了弯腰弓背,手拄拐杖,老态龙钟,古人据此创造"孝"字──上老下子作服侍状。孝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善事父母者"。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踪迹可以寻觅到上古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