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炮拳,形意五行拳之一,五行属火,五脏属心。拳经云:"炮拳似炮,所以炮拳以迅猛刚烈见长。"炮拳在演练中与其他拳法不同,呈"之"字形行进(与之相同的还有横拳)。这种技法虽与形意拳的"脚踏中门"有所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敌袭来时吾侧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相关文献及史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出现的"拳捷"一词,以新的视角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与阐释,并就有关历史人物的"拳捷"功夫记载进行了考辨,认为"拳捷"是指轻功,而非拳技,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和武术史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顾燕冲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94-1096
内家拳是中国武术与道教体系结合的产物,它在拳理技法等各方面都体现了道教的核心思想,尤其是道教的教理教义对内家拳的拳理核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利用道教思想精华指导习练武术内家拳,有利于人们更好把握今生,长生久视,实现人生梦想;继承和发扬道教教理教义的精髓,对构建和谐社会,以"道"为核心,实践"道法自然"也有作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飞腿”沙亮在查拳传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拳起源于山东冠县,是著名的回族"教门拳",在外界有"回回拳"之称,历史上出现了"飞腿"沙亮、马永贞、"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张英振、常振芳、张文广、何福生、庞林太等高手.沙亮是清朝雍正五年的武进士,绰号"飞腿",是在查拳门历史上有正史记载的第一位高手,在查拳的传承过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经其改造后的查拳才开始在武林中名声大振,广为流传,甚至被查拳门公推为第二代掌门人.著名武术家张文广教授认为查拳的创编者是沙亮,传说中的创传人"查密尔"是"沙密尔"的讹传.通过在查拳故里做的大量田野调查及文献研究,认为沙亮只是查拳传承历史上的一位重要宗师,并非创传者.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对濒临消失的土家族宏门安定堂"梁拳"进行挖掘、探源,并与现代武术中的散打结合起来,把最原始的梁拳基本技法、训练方法等运用到散打运动之中,为现代武术服务。文章主要采用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文献法等方法对"梁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梁拳"技法手段众多,运动形式多样;有较高的技击与防御性;具有悦心健身、防身之价值。另外,从武术的健身、攻防、竞技等多个方面得出:"梁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与发展前景,特别是其作为民运会项目武术中的传统拳与传统器械组别具有较强的参赛性。  相似文献   

6.
毽球运动以其自身的优势已跻身于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行列,目前也已在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了解晋中市小学开展毽球运动的相关问题,笔者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晋中市的1200多所小学中抽取了104所学校进行调查。文章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结果为文章在分析"晋中市小学开展毽球运动的影响因素"方面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研究还在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晋中市小学开展毽球运动的对策"。研究丰富了"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毽球运动"议题的讨论,为毽球运动走进学校体育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至譓认为"学拳之要,惟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洪拳者所为耳。"周至譓所谓的"神",即拳意,是拳法的精神,有"神"才能有得于心。他所谓"气",即行气,是拳势首尾相应,一气呵成。周至譓认为只在外形上刻意模仿而无拳意的精神,这是不懂得洪家拳真谛的人之所为。周至譓在自己的习武实践中很注重这点。他练洪拳既依样画葫芦,又重神、势、气。所以黄达生先生赞说:"周至譓的洪拳,气力浑厚可谓洪家四平大镇拳中之雄!"  相似文献   

8.
余有拳友,练拳与教拳已四十年,在他居住的县城颇有名气与影响.余与其偶遇,非常高兴地问:"还在练拳与教拳吗?"他沮丧地说:"没有了."这出乎余之意外,于是惊问:"为什么?"他说:"单鞭下势打不下去了." 他的回答使我想到了一个太极拳训练的大题目: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梅永顺 《武当》2011,(9):13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的拳式名称,虽然与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拳式名称相同,但是拳式动作却是不尽相同或大同小异,这里介绍的"搂膝拗步"只是其中的一个拳式动作。在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搂膝拗步之拳式动作简单松柔,用意不用力,运行轨迹走的是正面方向。与之相比,我所习练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  相似文献   

10.
孙禄堂是清末民初武术家,创立"拳与道合"武学思想,但什么是拳与道合,似乎不太好理解。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孙禄堂"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以期人们对孙禄堂武学思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西域教门"为线索,研究我国回族武术产生、表征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研究证实:回族是通过古丝绸之路输入并经过改造的一个外来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崇尚《古兰经》,其宗教文化与武术技艺相互融通;回族武术源于明代,与元末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有着密切关系,最具代表性的查拳始创于山东冠县人沙亮,这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查拳大师;吴钟是另一位杰出的回族武术名师,他是八极拳在沧州地区的第一位传人;民间俗称的"昆仑派"存在有其合理性;在回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查拳、华拳、腿拳、洪拳、炮拳、弹腿和摔跤,回族武术最终形成了"把式加跤"的特色。博爱、共享文化思想奠定了教门回族武术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中山濠头郑家拳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探明了中山濠头郑姓家族的迁徙脉络;郑家拳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才得已成形;探明了郑家拳的拳械套路种类;郑姓族人口口相传的"饭萝五"实指郑妙允;郑妙允与濠头郑家拳的创始人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四通捶     
王春华 《武当》2011,(6):12
四通捶是流传于山东潍坊一带的地方拳种。有人认为,"四通捶"在早期被称为"撕捅拳"。因其在技法上以"撕抓捅打"为主,后又取其"意与势通,势与法通,法与气通,气与力通"的"四通"之意,逐步演化为"四通捶"。还有种说法是,"四通捶"实为误读了"同"之音,其真正名称应为"四同捶",是由两肘与两拳同时出击而得名,又因带"捶"字的拳种多是拳肘结合并用,联合击打的。  相似文献   

14.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推动当地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晋港台之间的友好交流,5月3日,由山西省晋中市体育局主办、晋中市心意搏击健身俱乐部承办的"中远威杯"晋港台泰拳王争霸赛在风景如画的晋商故里举行。  相似文献   

15.
刘全球 《武当》2015,(1):11
2014年12月4日,湖北黄梅县大河镇小学在学校操场举行了"岳家拳"比赛。学生们列队整齐,伴随着《精忠报国》之乐声,有板有眼地演练岳家拳,赢得了全校师生及家长们的阵阵掌声。据悉,黄梅县大河镇第一小学在办特色学校的理念引领下,积极开发地方资源,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全校师生共同学习"爱国英雄岳飞"的爱国、忠孝、勤奋等精神;岳家拳传承人、黄梅县青少年业余体校校长、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武术教练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黄梅县中小学"岳家拳"总教练  相似文献   

16.
论浙江南拳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浙江南拳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浙江南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福建南少林保持着特殊的渊源,在封建社会武举环境中成长,在防寇、抗倭斗争中逐渐成熟。浙江南拳主要分布在浙东南沿海,以温州南拳最为著名,乐清南拳、天台皇都南拳、平阳白鹤拳是浙江南拳的"三大流派"。浙江南拳有古朴端庄、不断推层出新、兼容、务实的特征。发展至今,浙江南拳面临相对封闭、影响有限、开发与保护力度不够的困境,建议扩大知名度、与校对接和获得各方支持等。  相似文献   

17.
"双龙出海"、"仙人指路"、"拉弓射箭"……在大课间的操场上,同学们集体操练."永春白鹤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虎虎生威,这不一样的课间操,让他们过足了"功夫瘾". 学校为什么要引进白鹤拳?如何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如何切实有效提高青少年体质?这是我们近年来不断探索的课题.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总结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效作法,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引起中央电视台和教育部、省市教育部门的关注,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我校研发的"永春白鹤拳操".  相似文献   

18.
周至譓 《精武》2007,(12):15-17
本文作者自幼习武,师承岭南洪拳名家刘天佑,为"烂头何"一脉洪拳正宗嫡系传人,习武数十年,勤操不辍,拳艺日臻纯化,境界堪称一绝,现任广州市武协洪家拳会副会长,一级武术教练,在岭南武术界享有盛名。——编者  相似文献   

19.
余有拳友,练拳与教拳有四十年,在他所在县城颇有名气与影响。余因与其偶遇,非常高兴地问:"还在练拳与教拳吗?"他沮丧地说:"没有了。"这出乎余之意外,于是惊问:"为什么?"他说:"单鞭下势打不下去了。"他的回答使我想到了一个太极拳训练的一个大题目:实用性。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会呈现衰老状态,诸如柔韧性差、精力减退、耐力减弱等。练太极可以延缓衰老,但不可能阻止衰老,太极拳大师也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20.
鹰爪翻子拳又称"鹰爪拳、鹰手拳法",是中华武术优秀名拳"八闪翻"繁衍出的新拳种,此拳经过两三代人悉心研究、充实、试验发展而成。它是以翻子拳的技法为基础,吸收少林拳术、岳氏散手的擒拿技法,鹰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融合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鹰手"手法特点的翻子新拳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