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间坐拥书城、自得其乐的书房,是读书人的梦寐所求。不少名人学者都写过关于书房的文章。如宋代大诗人陆游题《书室》的“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的句子,其书房中的闲情雅趣,便令人神往。有一间书房,读书就有了一个安静的环境,写作似乎也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当然,这也不可一概而论,到了“华北之大再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抗战年代或“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文化有”的“文革”时期,书房再大再幽静,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我们只说平常日子,而不提战争或“文革”的非常岁月。我从少年时代起,便梦想有一间自己…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图书馆对社会大众的良好服务,为读者提供优良的读书、研究环境和安全场所,就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问题读者”,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年代更需要英雄?是不是战争年代比和平年代更英雄辈出?从新中国建立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虽然已经进入建设时期,但社会的氛围仍处于激情高涨的战地动员状态,无论是搞运动还是搞生产,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英雄模范推出,他们成为鼓舞人民士气、教育青年一代、净化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4.
常常听到一些出版社的朋友说,要找时间进修进修了,老是付出,老本快用完了。他们将编辑工作,将看稿子“为人作嫁”当作是一种“付出”。确实,编辑审稿是工作,是职业,与读书深造不同,不是学习和吸收,而是使用和付出,审稿审久了,就会感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或曰“知识老化”,需要吸收新的知识,这就是老本用完需要进修的道理。那么如何进修呢?进各种研修班短期学习是一种途径,有计划地读一些书更是人们普遍愿意采用的方法。因为读书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但最近又听几位朋友说,许多出版社的编辑很少读书,有的人还自诩从来不读书;更有甚者,有一位在报社编副刊,自己也能写点文章的朋友,居然说他从来不看  相似文献   

5.
十年“文革”动乱,出版事业遭受摧残,造成了全国性的严重“书荒”。粉碎“四人帮”后,人民群众渴求知识,渴求读书。广大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年读者,在初步满足了升学需求的数理化丛书的同时,对其他各类图书尤其是中外名著的需求量骤升,人们排长队购书,处处是图书供不...  相似文献   

6.
当编辑记者,一定要学会读书。尤其是年轻同志,不可一日不读书。但读哪些书,怎样读书,却是大有学问的。阳春三月,是读书的好季节。本刊记者就这个问题求教《红旗》杂志副总编辑马仲扬同志。马仲扬说,关于读书,前人积累了丰富经验,唐诗中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古往今来,这方面的文章也做过许多。但是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一个好的编辑、记者,需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读书多,视野开阔,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高,运用文字的能力强,写报道、改文章就得心应手。遇到复杂的情况也不会迷失方向。刚参加新闻工作的年轻同  相似文献   

7.
学海之舟     
小学还没念完,就停课了。尾随着来家中查抄藏书的“造反派”,我来到堆满“毒草”的废旧物公司书本库。善良的阿姨冒险放我进库翻阅,冬去春来,在这特殊的“图书馆”里,我遍读文学名著、史学典籍,像饥饿的人扑到了面包上。图书馆终于又开放了,我成为她复苏后的首批读者之一,不但饱览那丰富的馆藏,还聆听各种学术讲座、为书评专栏撰稿、参加读书演讲赛、刻印读书辅导材料,成为市、区图书馆的“基本读者”和省职工读书“优秀读者”。动乱年代读的两年中学,没有给我更多  相似文献   

8.
1990年前后,上海图书馆学研究进入一个转折时期。一方面,1980年代前期由于全社会读书热潮推动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教育热潮,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转向“市场经济”,图书馆事业与“阅读”、“学习”一样受到社会管理者和知识界的冷落,上海的图书馆事业在这种转型中又首当其冲;另一方面,上海的图书馆学人才队伍自身出现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好读书者,好闻书香,世人也把世代读书、相沿不变的人家誉为“书香世家“、“书香门第”。读书贵在培养兴趣,这是从“苦读”变“乐学”的关键。“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深切体会。古语云:“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撰,读诸子百家味如酸醢”。这是说,读经典会作,有如吃米面主食;读文史书籍,有如吃荤素菜肴;读一般普及读物,有如吃酱醋佐料。倘若读书读到这份JL上,那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之类的景状也就很难避免了。晋代的陶渊明便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癫性。如果没有兴趣,读…  相似文献   

10.
《大观周刊》2012,(30):1-1
在上个世纪东西方冷战依然存在的那个年代,“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或许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必须指出的是,将体育——这里主要是指将竞技体育等同于“战争”,不啻是对体育与竞技体育本质属性的歪曲。为什么?因为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体育更多承载的是强身健体和增强一个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功能;而在今天,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其健身与“政治”功能之外,其经济功能与娱乐功能日渐看涨,比如说美国职业篮球,就很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建安,是东汉末代皇帝刘协从丙子至己亥间(196—219年)所使用的年号,这是中国从统一走向分裂的动乱时期。四分之一世纪的时光在历史上不过是暂短的一瞬,然而以“三曹”、“七子”为核心的人物却面对战争与苦难开创了文学的自觉时代。以“建安风骨”为特征的建安文学一直受到文学史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出版事业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用什么来服务? 离开了多出好书,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多出好书也是斗争的需要。通过平息动乱暴乱,通过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扫黄”,大家都反映,思想、文化领域“干净”多了。但是,这个领域不可能是真空的,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腐朽意识形态就会去占领。我们  相似文献   

13.
选了个大题目,写的只是小文章。题目大,倒没有哗众取宠之意,无非想引起人们一点思考 回眸五十年,往事知多少 我在出版社耽了四十五年,经历了50年代中期的“向科学进军”,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脱帽,于是改善编辑的工作、学习条件,我在的出版社为编辑创造安静的工作环境,走廊里铺上红地毯,有专人接电话;为了鼓励编辑读书,还给每人添置书柜,然而好景  相似文献   

14.
打狗记     
“狗子是汉奸”的年代,是腥风血雨的恶劣环境时代,是根据地军民奋勇与鬼子伪军展开反“清乡”、反“扫荡”的战争年代.我抗日军民开展反“清乡”、反“扫荡”的斗争,一定要在隐蔽的环境下进行,特别是在夜间进行居多,但狗子吠叫声,往往会把我们的计划打乱,甚至暴露了我军的军事行动,给鬼子和伪军“送了情报”.  相似文献   

15.
3月份的新闻报道,有许多牵动人心的事。最突出的是两件事:一是人大、政协“两会”;二是伊拉克战争。“两会”年年开,年年不寻常,今年更不寻常。这是党的十六大后的第一次“两会”。是十六大部署的继续;是换届的“两会”。这次“两会”报道也是《人民日报》实行扩版改版后的第一次“两会”报道。伊拉克战争的新闻报道事关大局,事关稳定。遵照中央的指示精神,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应当说,这两项报道都搞得比较好。“两会”闭幕,但“两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还要持续下去;伊拉克战争的报道随着战事的发展,也将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在各方面对报道…  相似文献   

16.
上海“孤岛”时期的艺术报刊是研究中国在战争时期艺术史的重要文献.文章结合“孤岛”艺术期刊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对这一时期包括电影、戏剧、美术、音乐等在内的艺术期刊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由此勾勒出“孤岛”时期艺术期刊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17.
赵金 《青年记者》2001,(3):34-35
90年代初期,报业市场爆发了酝酿已久的“发行大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激烈的“战争”,由70年代末80年代初160余种迅速增至2000余种有全国统一刊号的各类报纸各出奇招争抢市场份额。在这场大战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以公费订阅为主的党报。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发行机制,全国省以上党报的发行量几乎都处于不断下滑的趋势。党报如何在“发行大战”中突出重围?这成为业内人士长时期关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报刊上失实的虚假报道给社会和新闻界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为什么这些“病症”久治不“愈”呢?我以为有三个原因:一是现实社会中的“面子风”、“人情风”;二是动乱年代的“虚假根”;三是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差。“杜绝”失实报道并非易事。我感觉较好的如《人民海军》报,发现报道失实或抄袭之作,马上追回稿费,并将作者的真实姓名公布于报端进行批评,停止半年用稿资格。当然,这只是报社方面采取的措施.只是一种对失实的惩罚办法,毕竟是在发现失实之后。那么,如何使作者自觉不搞失实报道,怎样克服这个顽“症”呢?看来很值得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实际上,无论是青春年华的学生时代,还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抑或日理万机、领袖群伦年代,他都嗜书如命,手不释卷,以书为伴:书以伴行,书以伴眠,甚至书以伴厕,直到临终前夕仍在索书,一生读了难以数计的书。就毛泽东读书来说,在20世纪中国和全世界的革命家和政治家中,实难有出其右者。  相似文献   

2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教他的弟子的第一项要求,也是孔子一生治学中最深刻的一种体会。一个人如果好读书,又能时时刻刻地温习和钻研,自然就会获得无穷的乐趣。不侍说,谁能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谁就会有不可估量的丰收。“三日不读书,语言无味”。书籍是人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