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10):20-25
教师角色转型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新课程倡导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向"创生取向"的转变,蕴含了教师形象从"忠实执行者"向"反思性实践者"的转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程角色是对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价值的重新发现。那种认为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型是"把改革的成败推加在教师身上"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3.
教师课程理解:现实问题与应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课程理解是课程意义生成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进行有效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个体精神和生存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课程实践中,教师的课程理解存在对象狭窄化、取向极端化和角色对立化等问题,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我国新课程改革需要的课程理解取向是教师从生存视角对课程精神进行忠实理解.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5.
唐德应 《现代语文》2009,(5):150-151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新的课程标准也已深入实施,而课堂教学作为新课改的落脚点,在如何落实新课标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因此,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就成为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我们的一线教师,应该主动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忠实执行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新理念体现在三方面: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变以往不完善的评价制度,把课程评价观念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2.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3.新课程实施以来.评价发展迅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以及使用的评价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教师角色转型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新课程倡导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向“创生取向”的转变,蕴含了教师形象从“忠实执行者”向“反思性实践者”的转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程角色是对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价值的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作为素质教育核心体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正向我们涌来,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涉及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评价、实施等方而。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9.
一个设计完善的课程计划只有通过成功的实施才会发挥其重要作用.当前的课程实施存在着对课程计划机械忠实和随意解读两种错误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效果.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在忠实于课程计划及其所蕴涵理念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理解与选择,并展开个性化的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0.
教师课程实施程度是衡量课程实施品质的重要指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研究沿着忠实和调适两条脉络,发展出诸如使用层次,使用者形貌、实施课程的调查等一系列检测工具,并提炼出影响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重要因素。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中,当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发展多脉络的实施程度研究,发展适合我国教育情境的检测工具,并关注影响我国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本土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教育》2013,(8):8-10
激活校长课程领导意愿开启课改草根时代课程论学者辛德尔(音)等人归纳出了课程实施的四种取向:得过且过取向;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创生取向。回顾我们历次课程改革(有的是教育革命),在实施上,采用的一直是单一的忠实取向。由此建立起来的以学校、教师忠实执行统编教材为标志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从单向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课程消极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积极的开发者、研究者。为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将成为课程改革的呼唤。“教师即课程”(teacher as curriculum)理念指“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时刻用自己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  相似文献   

13.
国家进行课程改革,学校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实施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提升课程效能。课程效能是指课程在促进个体经验增长和课程目标达成上所产生的有效结果和能力。我国目前普通高中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实施主要体现为忠实地实施国家规定课程、对部分国家课程进行调适、对全部国家课程进行调适三种样态,三种样态的课程效能逐级提高。要促进学校课程效能的提升,需要学校增强课程效能意识,完善课程设计,加强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和教师培训,设立指向目标的课程评价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前,校本管理正在成为学校管理改革研究和实践的一大热点。在这一趋势下,教师作为实施校本管理的关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必须从原来课程忠实的执行者变成课程开发的参与者、课程的决策者,从学校组织工作的被管理者转变为学校组织工作的设计者、决策者,从学校工作的评价对象转变为学校工作的评价主体。以上教师的转变都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参与决策"的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15.
孙艳 《学周刊C版》2010,(2):172-17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评价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信息技术作为技术课程领域的一部分.有义务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抓住课堂教学.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才能抓住教育教学的命脉.因此,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开展教学评价.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忠实和创生等价值取向。除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等内在因素以外,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对课程实施的规定与限制是导致教师课程实施采取忠实取向的主要原因。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在规定与限制的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一定的创生空间,教师可以从课程标准的诠释、课程模块的衔接和教学内容的重构等方面发掘自身的创新能力,逐步实现忠实取向与创生取向的融合,同时进一步提高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教师忠实执行课程、与课程相互适应以及参与课程建设的三种课程实施观入手,分析课程改革体制、教师自身态度知识能力、课程资源等因素对教师课程实施观的影响,进而对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的教学研究制度主要是以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为生成背景的。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种教研制度对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转变为相互调适取向,  相似文献   

19.
论文借助多元文化教育中跨文化教师的类型划分,探讨教师的跨文化适应对其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局外人"的教师在课程实施上采取"忠实执行"取向,而作为"局内人"的教师则往往基于对学生的"同情性理解"或迫切希望学生改变现状的心态,开展有益的课程资源开发("文化附加")甚至"创生"新的课程。由此可见,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参与,不是简单地技术参与,而是深刻地触及到教师个人的身份层面。教师对"我是谁"、"我属于哪一个文化群体"的个体身份认同,以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在深刻地影响其课程实施行为。同时,在多元文化学校情境中,"局内人"的文化身份对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教师成为学生文化背景的"局内人",对学生的处境"感同身受",关心学生的生活境遇和前途命运,是教师有效参与课程变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课程不再是既定的,高高在上的“圣经”,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不再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教师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成为“自己课程”的创造者。即我们在兼顾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课程。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实践中对小学数学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