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植的《洛神赋》是中国文学史上震古烁今的赋作名篇,空间叙事是《洛神赋》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空间为故事发生不断建构坐标并表征时空变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精神空间以华美的想象和雅怨兼具的情感为中心,增强美感的同时拉近读者距离;文化空间内含多元文化,成就了多重的主旨诠释,耐人寻味。以空间视角观照《洛神赋》既丰富空间理论在赋中的实践运用,又为解读《洛神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洛神赋》以人神恋歌为主题,立足于赋这一体裁,在题材结构、形象塑造、语言文辞、情感内蕴、场景氛围等方面对先秦人神恋歌类作品有广泛深入的借鉴、继承与超越,塑造了集"美与爱"、"神性与人性"于一身的审美形象,使文赋趋于精致完美。  相似文献   

3.
对于曹植《赠王粲》的作年确定,历来莫衷一是,争议主要集中在王粲"拜侍中"前后.通过分析字句内容、思想内涵等,《赠王粲》应是拟王粲《杂诗·日暮游西园》而作.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可以发现,相比"拜侍中后","拜侍中前"说更符合史实、诗实与情理.在对建安十五年至十七年间曹植、王粲的事迹进行对比排除后,可将《赠王粲》诗的作年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符号学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现代符号学的两位奠基人是索绪尔和皮尔斯,他们的符号学思想——"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学说,奠定了现代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典籍,积淀了丰富的符号学思想。本文仅举《左传》辞令中引《易》的例子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京师论《易》"是张载与二程第一次学术交流的主要事件。对这一事件的探析显示,《周易》在张载与二程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张、程受王弼《易》学影响较深,都注重对《易》道的践履。作为理学的创立者,张、程早年出入佛老,后又返归六经,原因是他们需要从佛道中汲取营养,且他们有着浓厚的儒家情怀。事实上,"京师论《易》"是张、程回归儒家正统,共同致力于道学建构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一部蕴藏无穷智慧的宝典,拥有丰富的哲学思想。通过援易入译,提出了翻译的本质是文化交易这一论断,并围绕这一论断做了较深入的理论阐释。这为研究翻译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易》教作为“六经之教”之一,是孔子和其他先秦儒家王道教化的重要手段,是儒家思想体系建构的形上根据,是儒家通过总结《周易》的政治、学术、社会功能等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先秦《易》教作为数千年《周易》教化传统的发端,在长期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等,不但对儒家、道家等诸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汉代及其以后的思想、学术等也有重要的范式作用,对当下的传统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等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以精研《易》象、寻绎《易》理为治《易》之显著特色,创立了颇具影响力的“周易尚氏学”,成为20世纪重要的《易》学研究成果之一。尚秉和先生的钩沉索隐,揽精发微的治《易》之学思进路,使众多失传之的《易》象以确凿证据重新彰显。这种研《易》之方法和观念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诗画同体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一大特点。明中叶,文人文化的泛化与世俗文化的兴盛同步,使得这一时期的诗画同体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唐寅诗、书、画兼善,绘画作品多有题诗,具备“诗画一律”的自觉。分析“女几山图”的诗画关系,可以发现唐寅绘画创作过程中借助诗画互补以完成画面构建,同时通过诗意物象和诗意人物的选取与运用丰富画面形象。在传播学视域下,作为传播者的唐寅虽具文人画家素养却以鬻文卖画为生,故其绘画实践又带有职业性,诗画同体有助于其画作的传播与接受,诗画关系在接受过程中因观者全身心的参与而达至统一。  相似文献   

10.
晚明剧作家叶宪祖创作的杂剧《易水寒》改编自《史记·刺客列传》中脍炙人口的“荆轲刺秦”的故事,在基本保留原有的故事氛围和人物定位的基础上,叶氏依据戏剧本身的要求以及文人自身的表达需要对《史记·刺客列传》的叙事结构、创作特点和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改编,通过主线的突出与旁支的淡化、戏剧性的突出与纪实性的淡化、英雄主义的突出与悲剧色彩的淡化,形成了《易水寒》源于历史又有别于历史的独特风格,完成从历史到艺术嬗变。  相似文献   

11.
孟喜为汉易的一大家,属于今文学派。然而许叔重在《说文序》中却称孟氏《易》为古文,笔者认为这一“古文”乃指“古文字”。从许慎之易学所宗;许慎所见孟氏《易》与古文易差异甚微;现今残存之孟氏《易》中含有古文字这几个方面来论证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崇搬图》作为纳西族人民的经典创世之作,与纳西族的生活密不可分,是一部影响非常深远的纳西族"百科全书",更因其揭示了纳西族先民从哪里来而被称为《创世纪》。《丽江千古情》序曲《纳西创世纪》应用较为集中,具体体现在大鹏神鸟庇佑纳西族先祖、洪水泛滥的巨大破坏性、纳西族先祖与天神之女相爱等方面,较好地重现了《崇搬图》的神话传说故事,并让广大游客进一步了解了藏族、白族、纳西族和睦相处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的古老哲学中以《易》文化最为璀璨,《易》文化中探寻了宇宙中天体的运行规律,然后经验的总结出这些天体运行对地球以及人类的巨大影响,提出人类在体育运动中要遵循一定的天体运行原理和自然变化原理才能够获得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发展的哲学思想.从易文化中阐述的五大行星运行、春夏秋冬四季运行和月球运行对人体的影响中割析了人体体育运动要遵循的运动原理,总结出人体在从事体育运动时要在一定的时间遵循一定的运动原理才能达到人体正负能量的交替滋长,达到身体的和谐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幅经典之作,无论在图式、造型、意境等各方面都堪称完美。而在诸种表现元素中最重要的技法方面,范宽也表现出了高度的艺术匠心和创造力,笔法灵活,皴法多样,形态多变,在技法复合运用上缜密复杂,深厚单纯,从而创造了一个包蕴丰富而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山水画技法体系,并趋向完善,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由我国上古先民的迷信占卜巫术逐步演变形成的,至夏代为《连山易》,到商代为《归藏易》。之所以称为《易》,是由于源于易水,易水流域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周易》的许多《卦爻辞》与易水流域的社会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是易水人文物像的综合反映,是夏商及以前时期易水先民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16.
郭熙的《早春图》是郭熙最著名的山水画迹,也是他山水画观的完美体现,既有北方山水的四面峻厚,也有南方山水的深秀灵动。郭熙的绘画不拘限于一家之法,有自己的发明创造,将大自然的四季之变化体现得生动传神。《早春图》无论从意境还是笔墨两方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中能深刻感受到郭熙山水画创作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7.
保山名士范仕义任如皋知县时,政绩卓著,1841年邀名画家汤贻汾等补禊于如皋城内的水绘园,汤即作《水绘园补契图》题诗赠之。书画精妙雄劲,众人亦题诗,历经苍桑共有42位大家题诗,书法皆称极品。今名画归国,令人浮想联翩,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8.
用“七十子”称孔子弟子最早见于《孟子》,这是一种追“周公之迹”的仿圣行为。孔子弟子数量在两汉时期有三个不同的系统,它们各有来源,其中“七十二弟子”之说最终受到官方的认可,并得以确立。而官方认可的名单依据应是如《孔子家语》之类的孔氏家书。隋唐以后,“七十子”之称与“七十二弟子”之称合流,并最终演变成“七十二弟子”或“七十七弟子”的缩称,即孔子弟子的“举其成数”。经过对历代典籍记载的考察,可以看出“七十子”之称有鲜明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何良俊在文中是一个符号,他代表的是明嘉靖中后期活跃在南京附近、经常诗酒唱和的一批江南文士,被称为金陵六朝诗派或"金陵社集诸诗人"(钱谦益语).这批文士生活环境相近,人生意气相投,诗文风格相似,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吴承恩在嘉靖三十三年后编入南京国子监坐监的数年间,参与了这批文士的若干活动,形成了一段独立的人生体验.把吴...  相似文献   

20.
在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的研究中,学界对绘本插图的研究较为薄弱,对独幅图到连环画性质的多幅图的流变关注不够。在不同版本插图的具体比较方法上,大多为多对多或一对一的比较,缺少一对多的比较。比较“图咏本”独幅与“全图本”多幅《聊斋志异》“女性篇”插图,可以发现,在相同图像主题的呈现上体现出它们对情节律的共同追求。在相同图像主题的不同细节处理中存在“全图本”插图对文本的逃逸现象,“图咏本”与“全图本”插图在构图风格上呈现出文人画与风俗画、简朴与繁华、保守性与灵活性的对比。两个版本插图对不同图像主题的取舍反映了它们的雅俗差异,“图咏本”插图强调情节性,对小说的诠释性强,风格偏雅,适合公共性阅读;“全图本”插图喜艳情,崇尚家庭日常生活与民俗表现,观赏性与娱乐性强,风格偏俗,适合私密性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