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是易中天成就了"百家讲坛",也有人说是"百家讲坛"成就了易中天。无论是谁成就了谁,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易中天以"百家讲坛"为平台,以"品三国"为抓手,一举成为"文化名人",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的博学、机智、幽默、风趣、儒雅,一举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凝重、遥远的印象,变得轻松、亲切而灵动。而"百家讲坛"自易中天始,也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受群众欢迎、最有品位的重要栏目之一。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有人提及"百家讲坛"就会引起一致共鸣。继易中天后,纪连海、刘心武、王立群、阎崇年等一大批"文化名嘴"相继登台,潇洒自然、思想深邃的于丹更是把"百家讲坛"推向了极致",百家讲坛"现象悄然形成。这些不仅让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2.
易中天,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2006年中国学术界的"学术超男",凭借央视的"百家讲坛"红透了大江南北。易中天讲史,独辟蹊径,把严肃的问题幽默化,把高雅的东西通俗化。人们  相似文献   

3.
中央十台有个很火爆的栏目,叫<百家讲坛>."明星学者"易中天、于丹等等皆诞生于此,一跃成为大众眼中炙手可热的红人.说不清是<百家讲坛>成就了学术明星.还是学术明星捧红了<百家讲坛>,总之,<百家讲坛>给大学教授们提供了展示"文本细读"成果的舞台--刘心武解读<红楼梦>;易中天解读<三国演义>;于丹解读<论语>;阎崇年解读<明亡清兴六十年>……一时间,全国兴起了"红学热…"三国热""国学热"……  相似文献   

4.
《百家讲坛》是家喻户晓的电视讲坛类栏目,通过《百家讲坛》一炮走红的易中天现在更是被大家广泛关注的人物。以“易中天现象”为切入点来分析《百家讲坛》运作的成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对整个电视学术论坛节目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易中天现象"的出现,引发了一场文化与文学的论争,同时也引起有关学者和媒体关系的争辩。《百家讲坛》成就了易中天,而易中天也激活了《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以通俗的语言、故事化的叙述方式、立体的传媒手段等并借助学术明星来传播经典的学术文化,赢得了广大观众,形成电视栏目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朱亚平 《考试周刊》2011,(18):40-41
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演讲,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其"品《三国》"成为"百家讲坛"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之一。本文试从意义和声音的角度分析易中天的词语锤炼艺术。  相似文献   

7.
文化教育篇     
《高中生》2007,(23)
学术超男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通过《百家讲坛》栏目迅速走红,由一位学者变成了大众文化的传播者。后来,《三联生活周刊》刊载了王小峰的《"学术超男"易中天》,由此,这一称呼得到大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我视儿子为一所学校,我要做那里最好的学生。这是我给亲爱的儿子一生的承诺。——题记一这些日子,儿子成了"易中天迷"。他一集不落地看完了《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品三国"部分,一遍又一遍地读《易中天品三国》,外带着重新细读了《三国演义》,甚至还  相似文献   

9.
《百家讲坛》是家喻户晓的电视讲坛栏目,通过《百家讲坛》而一炮走红的易中天现在更是被大家广泛关注的人物。作者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以“易中天现象”为切入点,来分析《百家讲坛》定位和运作的成功以及存在的问题,而且试图提出对整个电视学术论坛节目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是易中天成就了“百家讲坛”,也有人说是“百家讲坛”成就了易中天。无论是谁成就了谁,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易中天以“百家讲坛”为平台,以“品三国”为抓手,一举成为“文化名人”,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的博学、机智、幽默、风趣、儒雅,一举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凝重、遥远的印象,变得轻松、亲切而灵动。而“百家讲坛”自易中天始,也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受群众欢迎、最有品位的重要栏目之一。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有人提及“百家讲坛”就会引起一致共鸣。继易中天后,纪连海、刘心武、王立群、阎崇年等一大批“文化名嘴”相继登台,潇洒自然、思想深邃的于丹更是把“百家讲坛”推向了极致,“百家讲坛”现象悄然形成。这些不仅让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石慧萍 《考试周刊》2014,(47):31-31
正《百家讲坛》于2001年开播,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等学术明星,从褒贬争论中走到现在,没有更辉煌,收视率下滑,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曾发表文章说,易中天走红是"浅思维"的成功。课堂上,很多教师"清浅化"地处理教材,课堂上热热闹闹,似乎这样才是生动的课堂。不知道看过《百家讲坛》的观众,有多少被激发了阅读《论语》、《三国演义》等原著的兴趣,课堂下经典依然冷冷清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7,(27)
《百家讲坛》采取讲课的形式,主讲人站在台上讲,观众坐在底下听,按理说这是一个极易枯燥的节目,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却让万千观众如痴如醉,为什么呢?易教授"讲"得实在高明啊!如果我们能像易中天教授一样地"讲",还怕学生不认真听吗?  相似文献   

13.
国学热在2009年继续升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易中天、袁腾飞是2009年聚光灯下的主唱。易中天穿梭于全国各地,上节目,作讲座。一桩毒舌门事件将易中天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  相似文献   

14.
话说易中天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可能没想到,他竟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人气最旺的主讲人之一,并迅速走红。在被大众追捧的同时,他也受到某些学者和传媒的指责。对此,易中天说":我的初衷就是想做一个亲近民众的学者,没想到竟成了‘大众情人’了。"近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人文学者走出实验室和书斋,来到公众之中,直接面向大众传授人文科学  相似文献   

15.
2006年至今,"易中天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关注。易中天走上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汉代风云人物"、品评"三国",以现代的视角、通俗的语言受到观众热捧。众多学者认为:易中天实际上扮演了历史学启蒙者的角色,通过独特的说史方式和个性解读,唤起人们对历史学的兴趣,这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是有很大贡献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易中天现象"带给人的思考是全方位的,远远超出了历史学本身。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语文教学改革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当我们殚精竭虑挖掘内部潜力的时候,需要一种外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易中天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中讲汉朝和三国的事儿,乍听起来像个说书的。他说,袁术弄了个假玉玺,胆子就大起来了——耗子腰里别杆枪,起了打猫的心。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笔者在电视上看到王志主持的《面对面》节目,他采访的对象是在百家讲坛上以《品三国》一炮走红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王志问了易中天这样一个问题:"在武汉大学工作了十年后,为什么选择去厦门大学工作呢?"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易老师这样回答:"为了养老!厦门的气候温和,而武汉不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以易中天教授在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上通俗品三国的“易式样语言”为启发,对当代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师语言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看易中天     
卢杨 《学语文》2007,(4):42-42
近一段时间,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十分火热,而易中天更可算是其中的一位领军人物。易中天的成功折射出这样的现实:在这个高度发展的物质世界中,浮躁的人们已开始静下心来加大对知识的需求,并且渴望用全新的方式加以吸收。  相似文献   

20.
前几年,《百家讲坛》风靡一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再次观看《百家讲坛》于丹、易中天、王立群等教授的讲学后,还是很受启发,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应该向他们学学教师语言,锤炼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