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高祖刘邦破咸阳后,曾召集诸县父老豪杰,与之制定了三条应急的法律条文,历来的研究者都称之为“约法三章”。但笔者认为应该称之为“法三章”。首先,汉代史家司马迁、班固均言其为“法三章”。《史记》《高祖本纪》云:“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高帝纪》基本上沿袭了《史记》。其次,历代学者之所以“法三章”为“约法三章”,笔者认为是对班固《汉书·刑法志》两条史料的误解。《刑法志》云:“汉兴,高祖初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来有“刑始于兵”的说法。如《辽史·刑法志》说:“刑也者,始于兵而终于礼者也。鸿荒之代,生民有兵,如蜂有螫,自卫而已。”《隋书·刑法志》说:“刑者,甲兵焉。”征之古籍,上述说法皆有所本。《国语·晋语六》说:“夫战,刑也。”  相似文献   

3.
《九章律》是汉朝的主要法律规范。关于它的主要内容及由来,传统的说法,都认为是萧何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兴》、《户》、《厩》三篇“事律”而成。持这种看法的,大多引《晋书·刑法志》:“汉承秦制,萧何定律,除参夷连坐之罪,增部主见知之条,益事律兴、厩、户三篇,  相似文献   

4.
1987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宋衍申主编、苗泼、王景周副主编编写的、标明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材”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全书一册,不到40万字。我粗略地选读了其中的《尚书·牧誓》、《诗经·七月》、《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武帝纪》、《汉书·张骞传》、《汉书·食货志上》、《后汉书·党锢列传序》、《后汉书·华佗列传》、《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十二篇文选,觉得有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一根据《尚书·吕刑》,周代有墨、劓、宫、大辟的五刑体系。其中,除大辟为死刑外,其他四种都是刻人肌肤、残人肢体的肉刑。肉刑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汉书·刑法志》载:“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汤、武顺而行之。”则夏商周三代都有肉刑存在。肉刑的使用,适应了奴隶社会的发展水平,因而在当时没有人对之提出异议。战国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封建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刑罚制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汉文帝十三年,一举废除了墨、劓、刖(即刑,包括斩右趾和斩左趾)三种肉刑,以钳城旦春(五岁劳役刑)取代黥刑(即墨刑),以答三百取代劓刑,以…  相似文献   

6.
一《汉书·艺文志》有名家《邓析子》二篇。颜师古注云:“《列子》及《孙卿》并云子产杀邓析。据《左传》,昭二十年子产卒,定公九年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则非子产所杀也。”在这里,颜师古认为这位春秋时代的思想家不是被子产杀害的。但这是一椿历史公案。后来杨倞注《荀子·不苟》篇亦疑邓析非子产所杀。  相似文献   

7.
关于元朝的法律,从来的论者,意见很不一致。《元史·刑法志》认为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缓弛”;《新元史·刑法志》却相反,认为其失在“任意而不任法,非纵弛之过也”。究竟如何评价,过去国内专门研究的文章不多,因略抒鄙见,希望得到专家学者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8.
一、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高六册《荆轲刺秦王》) 其中“戮没”,课本注为:“杀戮和没收。重要的杀,较轻的没收入官为奴婢。”将“没”作如是解,我们认为值得商榷。 对于没收罪犯家属《或财产》入官义,先秦典籍一般用“入”。如《周礼·秋官·司历》:“其奴,男子入端隶,女子入于舂橐。”汉以后用“没入”、“没官”。如上例郑玄注引郑司农云:“谓坐为盗贼而为奴者,输于罪隶舂人橐人之官也。……玄谓奴坐而没入县官者男女同名。”《史记·平准书》:“匿不自古,占不悉,戌边一岁。没入纸纸(纟昏)线。”《汉书·刑法志》:“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三国志·魏书·高柔传》:“是时,杀禁地鹿者身死,财产没官。”《北史康传》:  相似文献   

9.
《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比较三题游翔关键词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比较《史记·平准书》是中国古代史著中第一篇经济史篇,《汉书·食货志》承袭《史记·平准书》而来。本文拟就两者的范畴界定、撰述旨趣以及各自所蕴含的经济史识作一比较,故名曰:《〈...  相似文献   

10.
迄今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学者多认为,中国商周时代法律的一大特点是不公布成文法,法律“秘而不宣”。考其根据,主要是《左传·昭公六年》所记晋国叔向批评郑国子产“铸刑书”的一段话(详后),《汉书·刑法志》认为此语可信而加以引用。这大约就是“制定不公布的成文法”一说的来源。笔者认为,叔向的说法并非信史,谨著此文,以申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