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奥斯丁作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文学家之一,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被世人称作"散文中的莎士比亚"。笔者结合叙事学的阅读方法,对其小说《爱玛》进行解读,得出其美学意义主要表现在其对反讽结构的艺术性构建上。作者通过将一个幼稚而自负的女主人公作为反讽的对象,逐渐将一个从幼稚中走向成熟最终获得幸福的女性故事完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哈代在其诗集《命运的讽刺》中运用了大量的反讽技巧,揭示了生活的表面现象与实际生活本质之间的强烈反差。对于现实主义作家哈代来说,反讽不仅是一种写作修辞手法,更是一种关注人类生存困境的手段。哈代借用借用反讽揭露了人类生存的现实,批判了人类虚弱的灵魂,讽刺了人类虚伪的本质,使读者正视自己的内心,引起警醒,从而达到"社会向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简·奥斯丁的系列小说中多次出现文中人物对反讽话语的误解,作为误解现象的一种,对他人反讽话语产生误解并不仅仅是反讽语言层面导致的一种结果,它主要是受听话人的认知环境所影响。奥斯丁小说中误解反讽产生的原因,及其在对话交流中所导致的后果,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小说中的人物,以及奥斯丁通过言语交际中的这一现象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
反讽是人类文化发展中自我反思的必然结果。传统的文化逻辑与现代文化意识猛烈冲撞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当代小说反讽形式的勃发。当代小说所普遍存在的言语反讽、情景反讽与结构性反讽等方式,构筑了多重反讽视境。从而促成了当代小说叙事艺术的超越性位移。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当代小说的反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讽是人类文化发展中自我反思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文化逻辑与现代文化意识猛烈冲撞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当代小说反讽形式的勃发。当代小说所普遍存在的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与结构性反讽等方式 ,构筑了多重反讽视境 ,从而促成了当代小说叙事艺术的超越性位移  相似文献   

6.
反讽作为文学批评术语具有多义性和难解性,从反讽的角度解读鲁迅的小说,在鲁迅研究界只初见端倪。作为鲁迅讽刺艺术经典之作的《肥皂》,可以依据反讽所具有的双重意义结构,从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总体反讽三个层面上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7.
方方小说中大量运用了反讽艺术.在方方小说中,小说的情节结构的反讽性构思、人物形象的反讽性描写与意象的反讽性运用,共同构成方方小说的反讽特色.她在冷静的叙述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思考.反讽使方方小说含义丰富,也使方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迷惘的一代"最后一位天才,纳撒尼尔·韦斯特致力于通过反讽手法将古典文学艺术本身及宣扬的价值观念掀翻在地,其文学反讽技法上主要表现为梦幻架构、文体杂糅和戏仿三个层面,对反讽技法的分析有助于了解韦斯特小说艺术技巧和创作意图,也有助于了解现代作家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9.
鲁迅认为“讽刺”就是“真实”,是“事实如此”,这种“真实论”的讽刺观与鲁迅对于中国现实的认识与体验有着密切关系.正是基于对于现实中的虚伪之憎恶与滑稽感受,鲁迅才会将“讽刺”理解为“写实”,理解为对于最普遍最平淡的“实情”的揭露与描写,而这种体验与感受又塑造了鲁迅对于虚伪与伪崇高的逆反性的心理反应模式,并驱动他在揭露虚伪的时候经常使用一种自贬式的反讽修辞.  相似文献   

10.
反讽误解这一写作手法被广大的文学作家所应用,反讽误解是误解现象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意思就是说对他人的反讽式的话语的误解,在奥斯汀的小说中,很多地方都涉及到了反讽误解的应用,理解这一写作手法对于理解整部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奥斯汀小说中的反讽误用展开讨论,从语用学角度深入分析了这一写作手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知叙述与简·奥斯汀小说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小说的发展,特别是自法国的福楼拜和美国的詹姆斯积极倡导作者的隐退以来,十八世纪盛行的全知叙述模式受到很大的冲击。现代作家均对作者在小说中公开进行议论这一形式表示不满;现代读者也无法接受作家的公开说教。事实上,各种叙述模式各有所长,全知叙述也并非一无是处。本文以奥斯汀的作品为例,尝试说明全知叙述与其作品特有的讽刺艺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奥斯丁在英国小说史上因风格独特著称。她在小说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主要是在对话与思维的表述和视角两个方面。这些创新使她成为英国文坛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3.
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语用角度探讨反语问题。反语是说话人出于礼貌故意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通过表面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说话人在从根本上遵循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4.
简.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诺桑觉寺》采用了大胆、激进的叙事态势,构建了公开的、女性身份立场。这种叙事策略显示出一个初涉文坛的女作家对男性文学传统进行颠覆的勇气,显示了奥斯丁对话语权威毫不掩饰、大胆而激进的追求。这部小说在商业上的厄运促使奥斯丁改变了叙事策略,在随后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爱玛》四部小说中,她避开了外向的作者权威,明显地表现出对作者型叙事行为的克制。这四部小说的成功给了奥斯丁极大的信心,在其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奥斯丁又一次改变叙事策略,她试图回归《诺桑觉寺》那种自由叙事手法,表现出对外在作者权威的再一次大胆地追求。奥斯丁叙事策略的改变显示出一个有着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在男性声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对女性话语权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5.
梦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小说《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通过梦的意象把女主人公简爱充满疑虑和矛盾的内心展现在读者面前。该文对小说中的梦境描写进行了归类并对其作了进一步分析,展示通过梦意象的运用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增强了思想感情表达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6.
出离悲剧的情感因素,换一种角度观察,滑稽幽默在《金锁记》中起到了很奇特的艺术效果,这是在审美之余的一种审丑。把这些"笑"从小说中提取出来进行了分类,试图分析内部幽默原理,并且与老葛朗台、严监生等形象联系,说明审丑的背后,是为了展现美的情感,超越丑本身,并不是冷酷的调侃丑陋,获取肤浅的快感。  相似文献   

17.
人的饮食就不单纯是生理意义上的活动,而是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格内涵。《儒林外史》中的饮食有很高的讽刺意味。它从刻画人物的性格入手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分析,使得《儒林外史》中的饮食讽刺更鲜明和更突出。  相似文献   

18.
悖论的定义蕴涵着无限的思维张力,悖论的历史就是彰显悖论思维张力的过程,生活充满着悖论,悖论存在泛化的趋势,其泛化特征是悖论思维张力的外在表现,它具有外在的张扬性、无限延伸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悖论展现出来的那种无限深邃的魅力是悖论思维张力的内在品质。悖论思维张力就是这种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的辩证统一。悖论思维张力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它在给人类尴尬的同时,也赋予人类无限的启迪和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绘画审美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它可以从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材料学……等等多个角度切入。本文从最简单的视角感觉切入,以此展开探讨东西方绘画的本质区别,从而由形象诱发对审美情感的共鸣,在有序的整体中,阐发绘画审美之要诀。  相似文献   

20.
杰出的小说总是移情卷入和超然审视的对立一体,是人道视野与天道眼光的矛盾统一,因而具有深广的审美张力空间,内含着耐人回味的审美意蕴。古典形态的小说,其失败主要是因为偏重于移情而缺乏超然审视;现代形态的小说,其失败主要是因为偏重于超然审视而缺乏移情观照;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失败之作,则主要是因为过度移情于时代,毫无超然反观的轻灵。因此,它们都匮乏深广的审美张力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