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图书馆合理使用是基于保护公共利益需要而对著作权做出的限制,但其本身也需要被严格规范。通过比较两岸著作权法中图书馆合理使用的立法沿革、使用主体、使用目的、使用对象、使用方式以及对使用的限制等,可以发现两岸立法各有所长,但台湾地区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更加具体,特别是其中关于使用主体、使用目的、使用对象以及对使用的限制规定可以作为大陆地区完善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用户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用户对电子书的认知及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频率、使用理由、使用电子书的来源、电子书的选取、使用方式及使用目的等。  相似文献   

3.
国外关于图书馆电子资源许可使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可使用是解决电子环境下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和管理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许可使用的概念、电子资源许可使用的产生和发展,详细探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关于电子资源许可使用的研究进展,包括许可使用原则、许可使用项目和许可使用协议模板等.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创作给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合理使用制度难以克服人工智能创作的“算法偏见”,而人工智能创作也难以运用传统“三步检验法”加以判断。反思人工智能创作对合理使用的开放化需求与封闭式立法的冲突,发现现行立法模式不足以回应人工智能创作对作品的使用,法定许可在规制人工智能创作使用作品方面缺乏制度优势,人工智能创作使用作品还会激化合理使用与技术保护措施的冲突。基于此,应当从分类保护视角出发,对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使用与传统版权领域的作品使用进行类型化划分,在维持传统版权领域合理使用制度稳定性的前提下,以开放灵活的态度借鉴转换性使用理论,在不排除商业性使用目的的基础上完成人工智能创作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5.
通过量化IPTV受众使用行为,总结了IPTV受众使用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IPTV的长尾效应,证实了IPTV使用中存在长尾现象,总结了IPTV使用的多样化,并提出通过建立合理"秩序",将受众使用的简单多样化变为有效多样化,带来受众使用规模和黏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北京市60岁以上使用微信朋友圈的老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整合型技术接受和使用理论模型(UTAUT)作为理论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老年群体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意愿与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老年群体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关键的两个潜变量是使用意愿和数字反哺;在影响使用意愿的潜变量中总效应最高的两个潜变量依次是子代社会经济地位、社群影响,而风险感知与使用意愿呈负效应;在影响使用行为的潜变量中,使用意愿、子代社会经济地位和数字反哺意愿是效应最高的潜变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延展和构建了老年群体的新技术使用UTAUT模型。  相似文献   

7.
转换性使用作为合理使用框架下一种全新的作品使用方式,有着不同于传统合理使用的特征。通过在合理使用立法中增设转换性使用作为兜底条款,并在司法实践中借助最高院的指导性案例制度和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进一步细化转换性使用的规则,对于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知乎平台,采用Python技术获得用户信息行为中发表文章、回答问题、提问和参与live活动的使用行为数据,进行了使用时间特征、使用频次和时间间隔分析,探索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络平台中产生消极行为的时间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部分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络平台过程中会出现减少使用、间歇性中辍和中断等使用行为,呈现不同程度的消极行为特征。对于用户的消极使用行为,需要洞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引导用户继续使用和深度创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UTAUT2模型对127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发现:期望绩效、社会影响、享乐动机、便利条件、习惯显著影响高校学生虚拟学习空间使用意愿,便利条件、习惯、使用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使用行为。习惯是使用行为意愿最强的预测因素,使用意愿是使用行为最强的预测因素。硕士生、博士生的虚拟学习空间使用行为显著高于本科生,理工科和医学类学生的虚拟学习空间使用行为显著高于人文社科类学生。  相似文献   

10.
黄钦  王露 《今传媒》2012,(11):37-38
网络媒介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工具。针对武汉经济开发区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使用更加主动积极,使用频率也较高,但在网络使用效率、网络使用水平、网络使用性质等方面依然处于较低层次,而且由于年龄、文化、性别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内部各个群体之间的网络接触和使用情况也呈现出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图书馆吸引和保留用户提供理论指导,丰富不持续使用意愿相关理论的研究。基于使用倦怠视角和期望不确认视角构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使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感知过载与用户隐私关注正向影响使用倦怠,并通过使用倦怠正向影响不持续使用意愿;期望不确认正向影响不满意度,并通过不满意度正向影响不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12.
甘春梅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1):106-115
[目的/意义] 以微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方法,以期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与特定功能使用的关系。[方法/过程] 通过访谈法和焦点小组法来确定微信使用的动机因素以及用户对微信功能的使用;并通过问卷搜集250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来验证不同动机要素与各功能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 结果发现,不同微信功能的使用受到不同动机的驱使;而用户对微信一般性使用的影响因素与对特定功能使用的因素也不同。具体来说,娱乐显著影响用户对群聊、评论和分享功能的使用;消磨时间显著影响用户对朋友圈、评论和点赞功能的使用;社会互动显著影响用户对扫一扫、群聊、订阅和语音功能的使用;信息搜寻显著影响用户对订阅和扫一扫功能的使用;信息共享显著影响用户对发布功能的使用;自我表达显著影响用户对发布、定位、摇一摇和分享功能的使用;而跟随潮流显著影响用户对摇一摇功能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李倩 《大观周刊》2011,(5):134-136
模糊语言是指在意义上存在不确定性的一些具体的语言单位,如模糊词语、模糊短语及具有模糊意义的句子结构。模糊语言源于语言使用中的一些模糊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交际里。人们使用模糊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可以将其行为分为两类:无意使用和有意使用模糊。由于有些词汇及短语的意义本身就很模糊,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很难避免模糊的表达。所以这类使用模糊语言的行为叫做无意使用模糊。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尽管人们能够准确、清楚地表达出其所知道的信息,但为达到交际目的,他们有意地使用模糊语言,这种使用模糊语言的行为叫做有意使用模糊。本文就是对有意使用模糊语言的行为进行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数据素养是教育者的核心素养之一,是透视数据使用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文章分别从大数据、决策以及教育者的角度阐释了数据素养的内容与特征,将国外教育者决策过程中数据使用的研究归纳为数据使用的知识点研究、数据使用的教育课程和数据使用的项目培训3种模式。然后,针对现有研究内容及不足,本文提出了注重数据使用的反馈与评价,依靠多种类型的数据辅助决策和注重数据使用过程的伦理关怀的建议,以期为教学数据素养研究提供思路借鉴,提高数据使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自编问卷,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状况实施抽样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时间、使用频率、使用类型、使用行为等方面的状况和特点,进而提出通过重视认知教育、心理疏导和舆情监控,建立网络学习互动平台,设置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等方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9,(4):74-84
合理使用制度是著作权保护与公共利益保护的平衡器。美国转换性使用的扩张,扩大了著作权合理使用的范围。在美国转换性使用规则膨胀的同时,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带来的著作权相关利益分配新问题,使美国从一定程度上注意到了转换性使用扩张的弊端。美国在最近的案件中,对转换性使用的限制及规范对合理使用中"转换性"的边界遏制有较大的帮助。我国近年来徘徊在是否引入美国转换性使用规则的边缘,虽无明文规定、司法中也较少直接引用"转换性使用"的概念,但该概念仍然存在于相关司法裁判文书中及法官的裁判理念中。基于美国在转换性使用方面的经验及我国实际情况,对该制度的借鉴应慎重,并着力于合理使用规则本身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和图书馆享受合理使用权的必要性,探讨了数字环境下转型中的图书馆合理使用行为.指出了合理使用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工作中的适用性,从而进一步论述了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工作中的合理使用行为,认为转型中的图书馆必须遵循合理使用的标准,把握合理使用的尺度,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8):54-57
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通过对微信使用群体进行在线问卷调查,解释了不同的微信使用模式与其线下社会资本以及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联。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微信用户群体的主要使用模式为两类:基于信息与社交需求的工具性使用以及基于娱乐与消遣需求的仪式性使用。其中,基于信息与社交需求的使用模式与人们的线下社会资本以及生活满意度呈现正相关,而基于娱乐与消遣的使用模式对于社会资本无显著影响,但是却可以提高生活满意度。另外,研究还发现微信用户中女性更倾向于娱乐性的仪式使用,从而生活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使用黏度是高校图书馆价值体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提高学生对高校图书馆的使用黏度,才能保证学生的持续使用意愿和行为,最终实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价值。在构建高校图书馆学生使用黏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层次分析法确立了各指标的权重,探究了使用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高校图书馆学生使用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层面的使用意愿和人际交往,以及图书馆层面的即时咨询和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20.
合理使用是美国版权法的重要内容.美国法院在判断某一使用作品行为是否构成合理使用时需综合考量四项要素,广播电视新闻报导中的使用作品行为是否构成合理使用同样需要对这四项要素做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