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湖北省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压力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10所职业技术学院974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职业院校学生对心理压力有所了解,大多数学生认为心理压力会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而正面效应对学习生活的作用被忽视;学生的压力来源主要有就业问题、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经济问题等;学生应对压力的方式主要是自己解决,在遇到压力时最先求助的对象是同学、父母、朋友,但问及理想的求助对象时,心理咨询人员却成为主要求助对象.  相似文献   

2.
周昊 《宜春学院学报》2017,(12):120-122
目的:了解某高校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女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并对其差异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医学和非医学女生318人作为研究样本,应用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为基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总体均分为2.09,根据评分标准为中度压力。医学与非医学女生压力得分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择业压力、情绪压力、学业压力。其中非医学女生择业压力高于医学女生。其他六个方面及总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学女生群体中,医学女生并非心理压力的高发人群。无论医学还是非医学女生心理压力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高师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随机抽取的广西师范大学不同专业的女生468人为调查组,男生395人为对照组,对高师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一)高师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存在更多的抑郁、焦虑、恐怖的心理问题;(二)高师女生在遇到烦恼和挫折时较多采用的是“求助”、“退避”和“幻想”的应对方式;(三)高师女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问题越少;(四)高师女生中获得社会支持较多的个体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低社会支持组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探讨职校生学业求助的特点,分析职校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取向及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之间的关系。发现职校生学业求助行为水平低下,遇到学习困难更倾向于执行性求助或回避求助。职校生工具性学业求助和回避性学业求助三个年级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执行性学业求助三个年级之间存在差异。职校男生的工具性求助极其显著(p〈0.001)的低于女生;执行性求助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回避性求助行为极其显著(p〈0.001)的高于女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取向与学业求助行为有显著关系。自我效能低的学生更不愿意求助或作执行性求助,支持脆弱假说。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回顾心理康复特质文献的基础上,根据自编的青少年心理康复特质问卷,选取四川省彭州市等各受灾程度不等的中学的650名学生进行施测,以探讨四川灾区中学生心理康复特质的差异。本研究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并运用相关分析、双因子变异数分析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所得结果如下:从不同年级的中学生的平均数来看,初一和初二、高一和高二年级的中学生在乐观与希望、问题求助方式、不安全感、安全感维度以及总问卷上的平均分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1)初中二年级学生具有的乐观与希望、安全感特质好于其他年级的学生;(2)初中二年级学生整体心理康复状况好于其他年级的学生;(3)高中二年级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更善于运用问题求助来帮助自己康复。从不同性别的中学生的平均数来看:(1)男女中学生具有的整体心理康复特质没有显著的差异;(2)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高程度的不安全感;(3)女生比男生更多地用问题求助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康复,且女中学生比男中学生更能找到问题解决和求助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学女生在体育课堂上普遍出现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就大学女生的心理动机和心理过程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女生体育课教学的几点规律并提出相应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希望对提高大学女生体育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陈颖 《少年世界》2013,(4):39-41
一、概念界定 幼儿的求助行为是指幼儿遇到困难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即处于困境中,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的行为策略,是一种解决困境的行为策略。这个行为策略包含着求助者对困境的觉察、求助需要及求助意识的产生,对求助对象的选取(向谁求助)、对求助方式的采择,还包含求助者对求助结果的判断。幼儿的求助行为不仅是种行为策略,还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从长远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在11所全日制本科大四学生中随机抽取526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整体以解决问题、求助和合理化为主;男大学生在解决问题、合理化与自责、退避方式上都表现显著,女大学生则倾向于求助;城市来源大学生善于求助,而乡村来源大学生多倾向于自责与合理化;相比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更喜欢采取求助的方式。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呈现出的特点与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有关,也是大学生自身性格特征的体现。高校辅导员可以根据这些特点,从引导合理利用社会支持,密切关注思想动态,加强就业与创业指导以及重视归因引导着手,帮助大学生养成成熟型的压力应对方式,顺利度过这关键的人生转折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当前初中生心理压力的应激源及其压力应对方式,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安庆市60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安庆市初中生心理压力的应激源主要是学业、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应对生活压力的主要方式依次为问题解决、逃避、求助、忍耐、幻想、合理宣泄及消极反抗。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应对方式有较大不同。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逃避和合理宣泄应对,男生比女生更多采用忍耐、幻想和消极反抗应对;初二年级是变化较大的转折点。学校应针对不同性别、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社团和校队两种形式的大学女生足球运动竞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大学女生最看重的足球竞赛价值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两种形式的女足队伍最喜欢参加的比赛类型正好相反.在竞赛赛制方面,选择11人制和7人制比赛的女生最多.社团形式的女足参与者倾向于时间较短的比赛.两者都认为最好的学习足球运动竞赛规则的方式是教练讲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328名江苏和青海两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家庭经济状况、文理科等变量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形成稳定而显著的负相关,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可以减轻就业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2007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表明,被测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和谐,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男生心理素质略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3.
探讨体育锻炼对高中生生活事件应激的影响。结果:(1)男生的应激水平明显低于女生.男生的运动量明显高于女生;(2)应激水平存在城乡差异,市区学校较县城和乡镇学校应激水平低;(3)高三与高一应激水平整体上高于高二;(4)高二运动量显著高于高三,高一与高二无明显差异;(5)不同运动量对应激水平的影响均有明显的差别,大、中运动量的学生应激水平较低,小运动量的学生应激水平较高;(6)运动量与应激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专业承诺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采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大学生专业承诺问卷》对9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男生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大学女生(t=3.940,P〈0.01),但在专业承诺总分上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t=0.718,P〉0.05);(2)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3.224,P=0.022),专业承诺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F=15.368,P=0.000);(3)心理资本与专业承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444,P〈0.01),心理资本中的希望、自我效能、乐观三维度对专业承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校正R^2=0.225).从而得知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专业承诺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可有助于专业承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法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大学生316名大学生(男64人、女252人),其中独生子女145人,其它171人,进行匿名性的自编问卷调查,然后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两类学生之间心理抑郁与心理健康等级无统计学差别(P〉0.05);抑郁原因有较大的统计学上的差别(P〈0.01),独生子女前四位原因为升学就业压力、恋爱情感矛盾、人际关系孤独与教书不育人;非独生子女为升学就业压力、教书不育人、人际关系孤独与经济困窘;心理抑郁造成自杀的因素具有相似的排序,心理抑郁是可能自杀的首要因素,有一定的统计学的差别(P〈0.05);心理应激强度过大是自杀时可能的心理状态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两周来严重抑郁,有明显的统计学的差别(P〈0.01);相似的自杀后的危害后果,以个人的所谓“仇人”作为侵犯对象,无统计学的差别(P〉0.05)。结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抑郁、预防自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针对贵州师范学院2010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3274名大学生测查出1141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4.85%)。各因子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强迫(56.65%)、适应(54.28%)、情绪稳定(50.92%)、焦虑(50.82%)、学习压力(49.29%)、抑郁(39.40%)、人际交往(39.19%)、偏执(30.64%)、敌对(22.24%)、心理平衡(21.13%)。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及时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师的写作教学质量和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本研究以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策略的运用与写作成绩的相关性为调研问题,以105名铜仁学院2年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以学期成绩考试卷和写作策略问卷调查量表收集的相关数据为依据,结果显示:(1)学生运用写前策略的频率最高(平均值=3.88,标准差=0.164);(2)性别差异影响了写作策略的运用,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写作策略的认知和社会情感上;(3)写作策略的运用与写作成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应对效能、归因方式与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与应对效能和归因方式的关系,以及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和人口学变量等对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作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理论与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效能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对福建省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女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比男大学生积极。(2)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要更积极。(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积极。(4)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高校心理健康应当面向全体大学生、特别针对特殊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归因训练和应对效能训练,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良好的应对效能,以期改善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和心理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边远地区300名在职中小学女教师的职业压力基本表现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影响边远地区中小学女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边远地区中小学女教师职业压力普遍较大,24.1%的女教师体验着重度的职业压力。(2)边远地区初中女教师在职业压力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小学和高中女教师;主科教师在考试压力和工作负荷方面压力显著高于副科教师;班主任教师在考试压力和工作负荷方面压力显著高于非班主任教师。(3)部分女教师面临家庭与事业发展的双重冲突,尤以研究生学历女性为最。(4)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前提,增强自我职业压力管理能力是缓释教师职业压力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究当前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经过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发现,有20%以上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究其成因主要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个性特征等个人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经济等家庭因素;中小学教育环境、就业压力、教育政策等社会因素。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笔者提出预防和改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