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野草》是鲁迅创作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在鲁迅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诗集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当时的鲁迅还不是一个阶级论者。后来鲁迅并不满意《野草》所流露出的思想情绪,认为其“心情太颓唐了”,“日在变化的时代,已不许这样的文章,甚而至于这样的感想存在”。但肯定:“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确实,无论是题材选择、主题表现、艺术构思和语言运用,《野草》都有独特的风格,显示出作者的匠心和才华。本文仅就其艺术特色进行一些探索,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2.
异于鲁迅通常风格的散文诗《野草》,是一九二四年九月到一九二六年四月--差不多和他的小说集《彷徨》同时的创作。鲁迅在致肖军的信中曾说:“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鲁迅书信集》,上卷,六三六页)这里说的“技术并不算坏”,一点也不夸大。下面,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对《野草》的“技术”作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倾注了鲁迅艺术创造的心血,蕴涵了他洞察社会和剖析自己所获得的人生哲学。作为著名的语言大师,为了表现情感和思想,他采用了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以《野草》为研究对象,对文中常用的比喻、摹绘、排比等辞格进行分析,并探讨鲁迅在辞格运用上的特点,以及达到的修辞效果和表现出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4.
论《野草》     
《野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散文诗集之一。它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内容集中、以我为主、哲学意蕴深厚,全面反映了鲁迅心目中散文诗的特点。《野草》晦涩难懂,既是现实需要,又是艺术表现上的需要。同时,《野草》也反映了越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5.
《野草》是我们这个民族复杂心灵史的凝聚和浓缩,是鲁迅这位东方哲人心灵阵痛和冲突的艺术结晶。探讨鲁迅创作《野草》时对现代主义艺术的接受心理,以说明鲁迅对中国新文学的现代化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黄艺荣 《阅读与鉴赏》2007,(10):56-57,26
对《野草》的解读,之所以至今还没有出现无可辩驳的解读方法,之所以从作者写出来直到8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像斯芬克斯之谜一样,我想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鲁迅自己对章衣萍说的“我的哲学都包括在我的《野草》里面”,  相似文献   

7.
构思表现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运用梦境写心境.以小见大,以个别反映一般.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从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子夜》的艺术特色:1.塑造人物形象的多样化手法。运用现实主义典型化方法,抓住时代特征,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和浓郁的气氛渲染,展示人物命运,提示人物性格。2.谨严宏大的艺术结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线和与附线、明线和暗线三条线索或交替或齐头并进,形成宏大而严谨的艺术结构。3.以现实主义多样艺术美的创造,展现时代的风云变幻,成功塑造了悲剧美的艺术形象。4.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和现代化都市特征的描绘,展示出一幅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9.
《东郭记》作为晚明剧坛上的一朵奇葩,其艺术特色是:(1)春秋笔法;(2)寓庄于谐;(3)喜剧精神,均使其在嬉笑怒骂之中充满喜剧性的同时丝毫不减讽刺的力量。通过对其艺术特色的分析阐释,进而能够探讨影响《东郭记》创作的深层原因及其接受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将自己的创作理想成功地付诸艺术实践,小说意味深长,因而引发了人们对小说的艺术特色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众多解读。这也是小说的生命力之所在。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实”,谱写出一曲激励人、感染人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11.
《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创作的一部深刻揭露黑暗旧社会的剧作。这部作品的完成,不仅有力证实了老舍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所作的坚实努力,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戏剧创作园地中的一个重要收获。《茶馆》的思想内容是深刻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正如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所评价的:《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中的精典”,“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12.
赵玉芳 《考试周刊》2008,(49):225-226
《春蚕》是茅盾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名篇。《春蚕》主要通过老通宝一家人在蚕事季节里,借债买桑叶,没日没夜地拼命劳动,虽然蚕茧获得丰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中,被誉为“天下夺魁”的《西厢记》,不汉以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激励读者,而且以优美的文词悦人耳目。作者从情节安排到戏剧冲突,从人物塑造到语言设计,都注意了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划与描写,婉曲细腻地表现了张生和崔莺莺恋爱的心理变化,塑造了敢于冲破封建樊篱的张生、莺莺、红娘等艺术形象,从(?)使“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呼声震世骇俗,流芳百代。(一)王实甫《西厢记》之所以能引人入胜,是因为作者首先描写了人物复杂而微妙的内心活动,然后根据人物的内心活动发展情节,使之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这是《西厢记》情节组织上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4.
对于“文学是什么”一题历来众说纷纭: “文学是苦闷的象征”,“文学是白日梦”,“文学是逃避”,直至目前的文学是人类心灵自由的象征”……。这一切对文学的解释无不道出一个奥秘——文学正是在精神的世界里还给人类本该有的自由与完善;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类可以美满地实现其追求自由的精神本质,可以尽情地实现现实世界对这精神本质的束缚和压抑而产生的苦闷。这片神奇的土地不只为创作主体作家所拥有,更为接受主体的读者而开辟。这不仅就创作主体而言,其所以把自己的文字公之于众,成为作品,而不放入抽屉作为供自己欣赏的日记,这是因为他在感情得到自由发泄的同时,还需要有世界上别的更多的心灵去理解,去共鸣,且是因为作品一旦进入接受过程,也便成了接受者“浇心中块垒”之“他人杯酒”。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实现作品的社会意义,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作品自身的美学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阅读活动就其结构来说,首先是  相似文献   

15.
《野草》是鲁迅仅有的一本散文诗集。它包括鲁迅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所写的二十三篇散文诗作。一九二七年收编成集时,又作《题辞》一篇,共二十四篇。它是五四以来我们无产阶级艺苑中一朵永不凋败的奇花。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仍然闪耀着熠熠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鲁迅个人的阅读史和作品风格考证鲁迅在写作《野草》的时间前后对象征主义理论的自觉接受,还在厘清象征主义理论的不同形态的基础上,将《野草》语言的象征主义艺术特征分为表达语言背后的深层隐喻词义和借助象征语言表达作者个人化的思想情绪两种类型.继而通过对《秋夜》、《死火》、《颓败线的颤动》和《过客》等篇目进行文本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野草》与《苦闷的象征》作了比较研究,认为《野草》与社会、人生,生命的对话方式是象征。本文还用较大的篇幅探讨了《野草》梦境的显现方式,鲁迅敏感的艺术本能建构了心灵与梦幻形态之间的内在关系,创造了一个带有梦幻与象征色彩的艺术空间。文章还论及了《野草》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8.
19.
鲁迅散文诗集《野草》在艺术上对尼采有积极的借鉴,表现为象征主义、“超人”哲学、生命意义、心理经验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野草》是鲁迅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到一九二六年四月的一部散文诗集。由于鲁迅写作《野草》时,正是新文化战线经过了一次大分化之后,他因寻不到“新的战友”,而感到苦闷、彷徨;在写作方法上,《野草》又较多地运用了象征主义。这样,《野草》成了鲁迅著作中最难读懂的一种。《野草》自一九二七年七月由北新书局出版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陆续有人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