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晚清神话著作的梳理,发现其理论渊源除中国传统经史学之外,主要是西方社会民俗学,包括社会学派、地理环境论、神话学语言学派、人类学派等。在借鉴西方社会民俗学的过程中,晚清志士救亡图存的启蒙改良思潮和借途日本学习西方的社会背景是无法回避的。以梁启超和章太炎为中心的学术团体构成了论述的主要对象,包括:严复、蒋观云、夏曾佑,刘师培、鲁迅和周作人。  相似文献   

2.
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始于2 500多年以前,认识的载体是丝绸.丝绸的精美绝伦让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好得如同神话一般,对中国的称呼"Seres"亦来源于丝绸.直至6世纪,中国的丝绸技术传到欧洲,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才逐渐从半空中的神话状态逐渐落实到地面上的现实状态,但依然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派的神话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现代神话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中国现代神话学界对人类学派理论方法的介绍和运用及其在当代的余响作了简明扼要的探讨,最后还分析了人类学派理论方法在中国神话研究实践中的得失。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倡导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的表达对象,然而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作家却都曾创作过以古老神话为题材资源的重要作品。与现代作家对于中西方神话故事的广泛择取相呼应的这一阶段,又恰恰是中国神话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得以建构的奠基性阶段。从理论研究的视角,现代作家普遍认为远古神话作为民族文化的源头蕴含了强烈的民族性、现实性和民间信仰力量,同时这也是激发现代作家在创作中积极借鉴古老神话的重要动因。现代作家在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双重维度上,表现出对远古神话的深切关注,既是现代作家对于民族文化之根的深情回望,同时也体现了现代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浅析中西方神话中道德观差异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志华 《文教资料》2006,(3):106-107
比较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神话时,前者有着极为鲜明的尚德精神,相反,在古希腊神话中,我们所看到的大大小小的天神都是世俗的。这些差别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势必要影响到各自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民族特性,甚至思维、生活习惯等等。文化导向型英语教学模式英语教育是一种新的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西方神话服膺于人类文化共同的历史进程,故而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另一方面,神话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民族的特性,蕴涵着不同的文化精神。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体现了以世俗个体自由为重心的人文精神;中国神话表现出来的文化心态是伦理性的,神话中的人物往往是“德”的化身,表明我们的祖先关注的是社会整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中国神话学将考察的对象局限于古代遗留下来的神话文本,并且认定神话只存在于人类的童年时期,从而导致神话学和神话研究的没落。西方学者开启了重新认识神话的学术视野,颠覆了固有的神话樊篱。神话是关于世界和人类本原问题的探询,宣扬了立足于信仰的永恒的精神境界。神话叙事意味着我们认知世界的努力。神话从远古一直向我们走来,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世界。传统神话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出来,而现代神话则成为奇迹创造和另类叙事。  相似文献   

8.
“神话”概念的厘清是中国神话传说研究中一大关键问题。对于“神话”概念的认知必须紧扣“神圣性与真实性”的基本限定,这样既有利于与国际学术话语进行有机衔接,也有利于选择适切的中国神话传说的具体材料和相关论题在中国文化的具体语境中展开论述。其中,神话与仪式、传说、故事等相关概念的区分也是进行神话研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作家既以学者身份对中外神话进行译介、研究,重返文化源头,为现代民族国家成长寻找动力;同时又取材神话进行文学创作。神话资源经过现代性阐释与创造,获得了生长,在母题与原型的变异中融入了时代色彩和个人情感,完成了对民族国家的现代想象。现代作家的神话重述,体现了时代语境规约下的不同话语的纠结与冲突;此外也曾注意到神话的艺术审美性。现代作家的神话研究与重述显示出了较宽广的视界,但也体现出某种"偏至"。  相似文献   

10.
现代童年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反映了启蒙运动以来对待儿童及其生活的现代思维方式。现代童年概念强调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和对立;建立了童年的线性发展模式;产生了"标准化"的童年样态。现代童年概念源于二分法的现代思维逻辑,受生物学导向的童年研究视角限制,并随着制度化学校教育的发展及现代家庭生活的变化得到巩固。现代童年概念以儿童生理发展的不成熟预测了儿童社会能力的不足,将儿童的生活划定在特定的范围内,使得儿童的社会地位被边缘化,定义童年的权力被成人操控,童年的多样形态被忽略,儿童的声音被埋没。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文学与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神话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义拟从古代与现代来分析探讨神话与文学的关系,神话与西方文学有深厚的渊源,在古代两者相辅相成,而20世纪文学出现了神话复兴。  相似文献   

12.
神话的意蕴与神话学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话是20世纪中国人学科话语中出现的新名词,与它同时传入我国学术界的是以神话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神话学”,神话作为学,宗教和初民思维的表现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化意蕴和哲理蕴涵,现代神话学发展迅猛,理论和方法日新月异,在解读模式上可归结为语言学的,仪式学的,自然学派的,历史学的,结构主义的,心理学的,哲学的和女性主义的八中方法流派,总结神话学的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运用,对于拓展跨学科的人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希腊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一样反映出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本文从宇宙的生成、人类的起源、大洪水的传说和兄妹通婚现象等四方面比较了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异同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中国与希腊虽因所处地理及人文条件各不和相同,而思维方式各异,但从两国的古代神话对比中,我们还是能发现相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在东北亚地区分布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与阿伊努族中均流传着月亮阴影神话,并可将其分为“祈求型”、“攫取型”和“惩罚型”等三个类型;而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月亮阴影神话分别容括于“祈求型”和“攫取型”之中,阿伊努族月亮阴影神话则包括于“惩罚型”之中。这三个类型中,“攫取型”比较接近于月亮阴影神话的原型,因为其中出现母亲诅咒女儿——原始人的语言信仰,男性的月亮攫取人间少女——原始社会抢婚习俗的反映,少女及其水桶等成为月亮阴影——原始人对月亮阴影的猜想等与人类社会早期思想观念相关的神话母题。在这三个类型中,“祈求型”和“惩罚型”月亮阴影神话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三者显然来自相同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15.
试论西王母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王母的形象演变经历了四个时期。在《山海经》中,西王母是一位狞厉的瘟神和杀神,体现出远古神话的原始风貌。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一位才华横溢、气度雍容的女王。在汉代仙话中,西王母成了掌管不死之药和仙桃的吉神。从魏晋的《汉武帝内传》到明朝的《西游记》,西王母一直是众仙的领袖。西王母由原始神话中的凶神,变成了仙话中的吉神,又变成了神魔小说中的美神,这是道家的神仙观念所使然。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洪水神话异文的具体情节不尽相同,但其隐含的基本叙事结构却是共同的,都可以划分为开端、中介、结尾三个发展阶段,于是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情节结构纲目来归纳各异文中的情节发展。它们在宏观叙事结构上具有“蜕变型”的统一范武,意味着由旧秩序向新秩序的蜕变。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汉字解释的角度,依次对“示”、“柴”、“神”、“禅”、“社”的神话意义进行了描述,在与古希腊及日本神话的参照下,指出中华民族曾经有过漫长的神话时代,这些神话的故事文本虽然消失了,但它们的意蕴却通过汉字保存了下来。本文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存在及消失的可能性进行了简要的勾勒。  相似文献   

18.
神话植根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上,很多广泛流传的神话已经成为经典,渗透到各国文学、文化领域。“重述神话”这样一个主题,呼应了当下“神话复兴”和“重构经典”的潮流。现以“重述神话”已出版的几部作品为例,从文本指向和意义指向的角度分析“重述神话”现象的狂欢化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上古神话不发达的根本原因可分四个阶段考察:语言产生之前,人们无数代全力以赴地解决生存问题,与此相随的是“重实际而黜玄想”的心理习惯;语言产生之后,神话题材必然是紧紧围绕着与生存相关的事与物:补天、射日、治水、移山,数量既少,又总离不了功利性,这就必定是孤立的、片段的;接近文字出现的时期,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又使得产生神话的基础——蒙昧状态消失得快一些,其巨大的惯性还使中国的科技一度走在世界前列,却不能保持长久;文字产生之后,有史以来“重实际”的观念演进为重视先人的经验、重史,促使神话迅速演进成传说,甚至写进了史书,一些荒诞成分较多的传说,或加以全新的解释,或加以排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