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翼  孙健 《军事记者》2005,(5):70-70
本期函授开学不久,就收到不少学员采写的新闻稿件。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些反映边防和基层的稿件中。有相当多的稿件是军事训练题材的,而且大都写得有内容、有特点,这是很难能可贵的。部队训练是部队通讯员接触较多的题材,善于抓住军训的特点进行及时报道,是部队通讯员的基本功。而有的学员因到部队不久,对军训工作不熟悉而对军训报道不感兴趣.甚至采取回而避之的态度,这是不可取的。训练报道对于初学写稿的学员来说,的确有些难度,但作为立志学好军事新闻报道的学员.应当迎难而上,力求攻破。这里,我们集中点评几个学员的军训报道.目的并不在于肯定和赞扬他们的稿子写得如何好,而主要在于表彰他们这种不畏艰难扭住部队中心工作不放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谢顾问:我是一名新闻函授学员,、平时喜欢写些小报道、小文章,可从来都是自写自感,而不敢拿给领导和同志们看,更没勇气寄到报社去,请问,我该怎样克服这种“稿子怕人看”的心理障碍呢?学员杨洪亮杨洪亮同志:据我所知,在初学写作者中,“稿子怕人看”的现象是很多的。要说这种现象好的一面,那就是凡“稿子怕人看”的同志,往往有一种自卑情绪,觉得自己写稿子是“人软货松”,不好意思将稿子拿给别人品头论足,更怕稿子寄出去后“泥牛入海无消息”,干落个丢人现眼,自找没趣。说穿了,这是一种虚荣。C的表现,也是一种缺乏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马厚寅 《军事记者》2010,(11):67-68
看了这个有点像绕口令一样的标题.人们想必会觉得奇怪,你这不是在说废话吗?请容我解释一下,我绝无用绕口令来和大家开玩笑的意思,之所以想到这个题目,是近10个月来阅处函授学员来稿有感而发。我们注意到,本年度的函授学员来稿呈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有一部分函授学员,写稿的积极性很高。隔三差五就能看到他们的来稿,而有一部分函授学员写稿的积极性较低,很少有稿子传来或寄来,甚至有的函授学员开学近10个月来竟连一篇稿子也没有写过。  相似文献   

4.
在第14期新闻函授学员的来稿中,不少学员从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开始,写出了一批有思想、有内容、有真情实感的生动故事。我们认为,这个写作的“第一步”走得好!据我们所知,很多函授学员是基层连队的新兵,平时学习、训练很忙,连阅读函授教材都是加班加点或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完成的,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去采访、调查和搜集新闻素材呢?然而我们不少学员,偏偏在“没有办法”中找办法,既然没有大块的时间去采访,那就从采写自己身边的事开始吧。常写不辍,同样可以锻炼写作能力。下面选载的写“我”的故事都是本期函授学员写的,让我们通过他们的稿…  相似文献   

5.
本期函授开学不久,就收到不少学员采写的新闻稿件。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些反映边防和基层的稿件中,有相当多的稿件是军事训练题材的,而且大都写得有内容、有特点,这是很难能可贵的。部队训练是部队通讯员接触较多的题材,善于抓住军训的特点进行及时报道,是部队通讯员的基本功。而有的学员因到部队不久,对军训工作不熟悉而对军训报道不感兴趣,甚至采取回而避之的态度,这是不可取的。训练报道对于初学写稿的学员来说,的确有些难度,但作为立志学好军事新闻报道的学员,应当迎难而上,力求攻破。这里,我们集中点评几个学员的军训报道, 目的并不在于肯定和赞扬他们的稿子写得如何好,而主要在于表彰他们这种不畏艰难扭住部队中心工作不放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刚刚送走了学习结业的六届函授学员,现在又来迎接参加七届函授的学员。暑去寒来,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的函授已经越过了七个年头了。累计起来,参加函授的学员已经有三万四五千人了。我们不能把每个参加学习的同志在新闻工作上所作出的贡献,都归之于函授学习,但是,正如许多学员发自肺腑的来信中所说的,函授学习的的确确给他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前进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负责地对你说,亲爱的学员同志,只要你踏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学习,你总是会有收获的。按照惯例,每期学员开始学习之前,我们总是要把…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尹延桥报道:山东省夏津县人武部针对武装系统报道骨干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今年初他们把参加军报第十三期新闻函授学习当作提高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通讯员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广泛发动爱好新闻工作、有一定写作基础的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通讯员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新闻骨干参加函授学习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已有17名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通讯员成为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十三期学员。夏津县人武部踊跃报名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8.
今年刚开学的时候,我们曾给函授学员们送上一句话作见面礼:“从写身边的人和事起步”(详见1997年第一期《新闻与成才》)。这是多年新闻函授教学的经验之谈。为什么初学新闻写作要从写身边的人和事起步呢?我们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1、函授学员都是成年人,他们的特点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阅历,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他们学习新闻写作,固然也应当从新闻ABC入手,但这些新闻基础知识并不深奥,熟悉和理解也不太难,难的是用新闻理论指导新闻写作实践。生活在火热斗争第一线的成年人,正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函授学员高强报道:12月中旬,济南军区某团在“新闻报道总结大会”上,给7名战士报道员颁发了“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荣誉证书。这7名报道员都是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的第十二届学员。一年来,该团为提高报道员的新闻采写能力,积极鼓励报道员参加解放军报的新闻函授学习,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机制。团里先后有12名报道员参加了函授学习,并且实现了人人见稿的目标。一年来,该团先后有180多篇稿子见报。参加新闻函授,成效显著,团领导要求报道员再接再厉,政治处又做出决定:凡参加2003年第十三届军报函授的报道员,团里为其报销一…  相似文献   

10.
郭峰 《军事记者》2006,(3):72-72
说起我喜欢写新闻稿子的事,全是老函授学员——爸爸带动的。记得入伍前,我从爸爸保存完好,而且纸张有点发黄的数十期《新闻与成才》杂志和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结业证书中可以看得出,爸爸曾是解放军报连续三期的新闻函授学员。有一次我与爸爸闲聊时听他说,那些年仅焦作军分区系统每年就有百余名人武、专武干部参加解放军报的新闻函授,而且有位编辑老师还亲自来焦作为这些学员上辅导课。我还知道爸爸就是在这位老师的直接辅导下写作水平提高很快,时常有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民兵、法制日报等媒体上发表。其中,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艰苦奋斗铸辉煌…  相似文献   

11.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一年又过去了,仿佛刚刚写过欢迎六届新学员的稿子,现在又要写送别即将结业的六届学员的稿子了。在人生的旅途上,一年的确是很短暂的。但是,我相信,只要认真学习的学员,一定会对过去的一年不感到失望。翻阅一下剪报本,采访笔记本,以及读书心得笔记等等,是会看到自己已经取得的令人欣喜的成果的。有许多学员经过努力,终于使自己多年的梦想实现了:自己的手搞变成了报纸上印出的文章,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也有更多的学员,是从对新闻工作一无所知的状况,逐步达到了掌握写一篇新闻基本要领的水平,为自己进入这…  相似文献   

12.
三点体会     
新闻函授学习不像在校学习那样有严格的教学制度监督管理,其主要是靠自学,学习效果是否理想,与我们每个学员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我曾参加过三届解放军报的新闻函授,在学习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自信与坚韧。不相信自己能干什么,就注定干不成什么,别总说自己不是那块料。我曾两次报考军校而不中,当时,失败的打击折磨着我,有一段日子非常自暴自弃。我所在单位的首长见我精神不振,就给我找了几本名人传记让我看,我从名人们成才的事迹中了解到,古今中外,哪有一个想干成点事的人没有遇到过挫折呢?于是我下定…  相似文献   

13.
军报第七届新闻函授学员(第一批),即将结业了。一年的时间过得很快。不少学员来信都谈到,学习收获很大。一些人原来根本不了解新闻的要求是什么,现在已初步掌握了基本知识(一些人原来写稿很难见报,现在也有作品发表了;更多的同志则认为,这次函授学习,学的不仅仅是一些新闻业务知识,而且重要的是还懂得了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只有有了好的思想作风,才能真正写出好的新闻作品,等等,等等。当然,学习时间毕竟还是很短的,接触的学习资料还是很有限的。因此,我们对学习的成果不能估计过高。准确地说,一年的函…  相似文献   

14.
海装广州局新闻函授学员成绩斐然本刊讯函授学员凌青报道:近日,海装广州局报道员陈亮打电话给局政治部,称自己又有3篇稿子被《柳州日报》采用。至此,该局自年初所有报道员报读军报第11期新闻函授班以来,半年内已在各类报刊发表稿件33篇。该局90%的干部是技术干部,平时埋首业务,对文字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也影响了撰写专业论文的热情。局党委决定,以抓新闻报道为突破口,提高大家的文字表达能力。措施之一就是规定各单位的报道员必须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局政治部为大家办理了报读手续,并要求学员认真学习函授教材,按时完…  相似文献   

15.
(一)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一名叫冯义华的战士给函授中心负责同志写了一封信和两篇言论习作,要求对他的习作给予评改。笔者受领此任,试作评改如下。先看这封信。XX:您好!我是一名业余爱好写作的基层小战士,工作之余总爱舞文泼墨,自己解除了苦闷,也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收获。一年来在函授学习中我严格按照教材提纲中的规定,认真学习了教材的内容,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可以说是受益非浅的,在每期的函授通讯中我都仔细翻阅,也打至阿零的突破。但是却没有给函授中心写过一篇稿子,刚收到的第11期函授通讯看到有一篇函授学员李志写的…  相似文献   

16.
经过近12个月的函授学习,解放军报第12届新闻函授班即将结束。这期函授学员,从分布上看,覆盖面很广,大部分是驻全国(除台湾省外)32个省、市、自治区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基层官兵以及一些军队院校学员,还有少量地方学员。从年龄结构上看,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80岁的老人。这反映了函授学员们对军报函授的信任和重视。这对我们函授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来说也是鼓励和鞭策。我们感谢广大学员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从阅读学员习作和来信中看,他们的学习是认真的。学员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完全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闻写作,特别是地处…  相似文献   

17.
《军事记者》2001,(7):47-47
常接到一些学员来信。不少学员感到:教材也认真学了,知识和道理也好像懂,就是用不上──写作水平不见提高,这是为什么? 其一:知识转化成能力需要有个过程,尤其是从新闻知识掌握到新闻写作能力提高的转化,更需要有一个反复实践、不断升华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学了就能迅速用上。 其二:不少学员在参加函授学习之前,并没有搞过报道;有的虽有了一点初步的写作实践,却也是浅尝辄止。根据我的体验.没有或少有写作实践的同志单凭看书本、啃教材,很难对教材达到真懂。因为新闻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带着切身体验和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我是15期函授学员,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一年就让我尝到了甜头。且收获颇丰:在中央级报刊上稿14篇。其中在2005年11月3目《解放军报》三版刊登了一篇《为老兵制作“军旅光碟”》的稿子.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0余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把我从一个“门外汉”拉进新闻的“殿堂”的。于是.在15期函授学习还未结束时.我又迫不及待义无反顾在10月份报名参加了16期的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19.
第十届新闻函授教学之初,我们就新闻写作学习,向广大学友提出了一个共同“攻坚”的课题,即向新闻的“新”字挑战。那么,一年来在函授中心老师与学友共同努力下进行情况怎样呢?这里,作一些必要的回顾。挑战“新”字缘由第十届学员与历届学员一样,往往带着一种困惑和希望参加新闻函授的。在以往的岁月里,他们中间不少人写过不少稿件,十篇,二十篇,乃至上百篇,然而,都与报刊无缘,屡投不中。正如学友范从林说的那样,虽然“春花无数”,到头来“秋实无多”。为此,许多人陷入茫然、仿惶、失落状态。第十届新闻函授招生,在他们心目…  相似文献   

20.
张伟厚 《军事记者》2005,(11):70-70
我是军报函授中心第十五期学员。自参加函授学习以来,一直静心研读3本教材、每月一期的军事记杂志和函授月刊,常被老师的精辟讲解和渊博学识深深震撼。尤其在将所学新闻写作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时,我不但领会了老师的宝贵经验,更加深刻地读懂了一个道理:写报道也要有“拼”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