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院与大学区制的试行与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进行了一次著名的教育行政制度改革,即出台并试行了大学院与大学区制。然而这一制度试行不到两年便先后被废止。本文试图从这一制度的缘起、出台与试行、失败及其原因等方面作一粗略探析。  相似文献   

2.
周颖 《现代企业教育》2007,(2X):112-113
蔡元培提倡教育独立,20世纪20年代,他开始推行大学院与大学区制,但仅两年就被废止,可谓是“昙花一现”。这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提倡教育独立,20世纪20年代,他开始推行大学院与大学区制,但仅两年就被废止,可谓是“昙花一现”。这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大学院制失败原因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峰 《煤炭高等教育》2003,21(1):49-52,70
民国时期“大学院”制虽经蔡元培等人的发起与辛苦经营,却终究避免不了迅速失败的命运。通过简述“大学院”制的产生及废止的历程,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意在廓清这一教育制度改革的历史面目。  相似文献   

5.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以蔡元培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倡导南京国民政府借鉴西方的大学院制度,变革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为大学院制。大学院制以"学者主政"、"学者治学"与"学者执教"为推行目标。蔡元培在1927年至1929年期间所推行的"大学院"制,改变了北洋政府时期教育部及大学机构成为腐败的官僚机构的窘境。大学院制是近代中国建设大学制度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1927年至1929年,蔡元培等人在中国倡导推行大学区制,但最后无果而终。单纯从“不合国情”等方面讨论大学区制在中国试行失败的原因是不充分的,蔡元培在其中的策略性失误也是重要原因,即过于偏重高等教育的发展、偏重教育独立的实现、偏重制度层面的变革以及偏重留学欧美人士的任用等。  相似文献   

7.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战祸不断,殃及教育。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以蔡元培为首的一些教育界有识之士提倡教育改革,开始推行大学院与大学区制。但两年后,这一制度被取消。大学区制虽然失败了,但它所提倡的“行政学术化”,仍有现实的意义,值得人们加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大学院(区)制改革试行不久即被废止。企望民主却呈现专制,推重学术却催生学阀,谋求独立却依恃政府,欲行简约却终至繁杂,是改革实践中的几大悖谬;制度依赖严重、建立成本高昂、改革条件不足,是改革失败的理论原因。制度废立、当慎其事,新旧之制、衔接甚须,新制初立、配套应予,是反思此次改革所得到的几大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士伟 《文教资料》2009,(33):125-126
北京中法大学在1921年建校时采用了法国的大学区制.再加上学校有充足的教育经费和优秀的师资队伍.促使北京中法大学发展壮大起来。大学区制在北京中法大学的试验成功鼓舞了蔡元培,从1927年6月开始.南京国民政府由蔡元培主持实施全国范围的大学院与大学区制.对中国教育制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改。  相似文献   

10.
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先生站在中西文化交汇处,以高度的智慧和超凡的勇气,毕生献身于中国教育事业,提出了一整套思想主张和政策措施,为中国教育体制向现代转型提供了正确导向;并且身体力行,勇于实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一、借鉴西方教育理念 建构中国现代学制 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是一个对中国旧教育制度进行扬弃,同时引进西方现代教育制度的过程。蔡元培亲身游历了欧美、日本等国的大学,系统考察了西方近代大…  相似文献   

11.
校务委员会是新中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组织和一项重要的制度。由于不同时期高等学校面临的形势不同,尤其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校务委员会也会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职权和人员组成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新中国建立以来有关校务委员会的一些主要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文件,结合校务委员会在一些高校的实践及其在各个阶段特点、作用的变化,可以发现职权充分、明确,人员组成广泛、稳定的校务委员会对高等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当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可行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他对北大的改革气势恢宏,影响深远。特别是他改革北大的办学理念至今引领着中国当代大学的发展。从蔡元培大学理念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当代大学理念之现状及大学理念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大学理念建设的一些设想。蔡元培大学理念启示当代高校要确立教授治校、大学自治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细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何谓大学?有容乃“大”,大学为“学”。蔡元培执长北大后,围绕着“容”和“学”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为之注入了现代大学的灵魂,使之由一个封建官僚的养成所变成名副其实的高等学府。蔡元培不仅是北京大学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是一种学术组织的管理,即教授治校。教授治校意在通过大学评议会的民主决策为大学立法。完善的大学评议会制度,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共同实现了现代大学治理的三权分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5.
蒋梦麟先生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在北京大学主持校政17年。他将蔡元培的办学思想发扬光大,提出了更加切合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的“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十六字方针,并将他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实践于北大。“校长治校“是蒋梦麟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大学理念与其在德国学习、考察的经历有密切关系,德国经历是其大学理念的重要来源。本文以蔡氏在德国的经历为中心,分析探讨了德国古典大学观对蔡元培的影响,以期深化我们对中国高等教育及学术传统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于外来文化、外来教育观念接纳吸收借鉴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界对蔡锷在京师的任职情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经考证,蔡锷在京师先后担任的职务是总统府军事顾问,政治会议议员,约法会议议员资格审定会会员,约法会议议员资格审定会代理会长,参政院参政,将军府昭威将军,经界局督办和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办事员。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和洪堡德都对所在国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教育思想是一笔重要的财富,其重要性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减轻。文章对蔡元培和洪堡德的教育思想和大学办学理念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厘清他们的教育思想的渊源、异同及其产生的影响,以期有助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推行的改革,从制度层面正式确立了以教授治校为具体形式的大学学术权力制度,进而开启了中国大学的现代化进程.从此次北大改革实践来看,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构建有必要在积极营造良性制度环境的条件下,从确立学者主导、民主管理的规则与规范体系,培植“学术为本”的大学文化—认知,建立独立、权威的学术权力机构,到建构学术主导型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组织行动逻辑等方面协同行动,需要通过专家型大学校长和学者群体等关键制度性能动者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学术权力从观念形态向制度实践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