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中国进入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时期。为赢得民族自卫战争的胜利,调动全国一切可能调动的力量,结成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得到全国各阶层爱国人士的热烈拥护,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开始公开活动。在祖国西陲的新疆,中国共产党于一九三七年十月在乌鲁木齐设立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与把持新疆的盛世才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2.
<正> 1945年9月2日,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终于放下了杀害中国人民的血腥屠刀,在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向战胜国的中苏美英四国签署了投降书。这一重大的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地结束,同时,它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极其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疯狂掠夺,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主要是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一切力量为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党外各界人士和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开展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发动和组织了千千万万的民众,粉碎了投降派的阴谋,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4.
<正> 1937年9月22日和23日,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先后发表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国共合作的宣言和蒋介石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给中国革命以巨大的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历了酝酿、形成和发展阶段。本文仅对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的过程作个简略的历史回顾。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成为我国的  相似文献   

5.
在皖南事变过程,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坚持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随着时局的起伏和矛盾冲突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灵活运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气焰,维护了统一战线和团结抗日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全民抗战的历史,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外敌入侵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经过不懈的努力,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敌,完成了驱逐日寇、救亡图存的伟大历史使命,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付出了极大努力,表现出了以各族人民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我国的侵略活动,1935年的“华北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控制了上海和华北,准备进一步灭亡中国,中国面临空前的民空危机.但是,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对内仍在致力于内战.蒋介石密电张学良  相似文献   

7.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疯狂的武装侵略,首先霸占了东三省,接着在1933年又占领了热河省,并进一步进攻长城各口。严重地威胁着华北的安全。在这种形势下,国内的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开始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与其它帝国主义的矛盾以及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则降到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矛盾的新变化,提出了新的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这一政策也是国际无产阶级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政策在中国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新疆军阀、地方实力派——盛世才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一、新疆是苏联和其他一些国家援华物资的重要运输线。新疆地处内陆边陲,是日本飞机难以轰炸到的大后方,又紧邻苏联,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保持新疆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国抗战。特别是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重要城镇和港口相继沦陷,海上交通线全部被切断,1940年7月英国又封锁了中国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后,新疆就成了通往国际的唯一交通运输线。因而,保证这条交通线的畅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都广泛参加的统一战线。由于参加统一战线的社会阶级的广泛和成分的复杂,就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为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党制定出正确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贫穷落后的中国之所以能够打败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而爱国主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一场充满爱国激情的抗日救亡运动在神州大地全面展开:关内的青年学生发表演讲、进行请愿,要求政府对日抗战;工人和市民进行罢工、罢市,示威游行,发表通电,要求抗日;民族资产阶级也投入到救亡的行列,他们用报纸刊登学生的抗日…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式下进行的.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建立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酝酿过程.这个过程是同中、日之间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的过程相一致的.正如周恩来所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时间很长,差不多‘九一八’以后就逐渐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1.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部奉蒋介石“绝对不抵抗”命令,撤至山海关以南,日军随即占领辽、吉、黑三省,并开始问热河进攻.9月下旬,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揭露了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号召全党同下层小资产阶级群众结成抗日反蒋统一战线,发动和领导群众开展反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但是,由于临时中央继续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政策,夸大日本进攻苏联的可能性,忽视中间阶级的抗日民主要求,对当时的抗日民主运动未能给以正确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毛泽东、周恩来为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杰出贡献。研究他们在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至1937年9月国共合作成立期间构建抗日民统一战线过程中的思路,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对象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因为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拥有全国政权、军权和财权,是当时的当权派。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血战10年。蒋介石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后,仍然抱着“捷外必须…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历了“反蒋反帝”的下层统一战线,“抗日反蒋”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联蒋抗日”的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几个发展阶段。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接受共产国际领导的同时,将马列主义统战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的自主性和对中国革命与民族命运的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1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倡和推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统一战线内始终存在着国共两党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实现,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它与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是同步进展的。  相似文献   

17.
传统美德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思想基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激励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真诚守信、顾全大局的美德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立70周年了。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艰难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英勇奋斗,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今天国际风云变幻的重大时刻,我们顶住了来自国外的冲击和压力,平息和克服了国内的动乱、反革命暴乱和重重困难,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在拥有十一亿人口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是全国抗战的大后方也是最重要的国际交通要道,因此新疆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对新疆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展开新疆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条件,苏联共产国际因素是开展新疆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条件,新疆抗战共同纲领是发展新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动力。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新疆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形式的多样性的特点,对以后新疆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中,统一战线是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统一战线同样必不可少。重温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我们建立新时期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