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基层学校的共识,教育科研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助推力。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高涨,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常出现的问题有:  相似文献   

2.
正"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呼声响彻全国。当前,教育科研工作已公认为是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重要措施,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强大助推器。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建校58年,现已成为融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为一体的公办国家级重点学校,2012年又被教育部等三部委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作为大连市教育研究基地学校之一,学校自上而下科研学术氛围浓厚,教师敬业、乐业、专业。  相似文献   

3.
浅谈当前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科研在教育中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并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实际行动。近几年,我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激烈升温,省级普教科研立项课题逐年增加,可谓形势喜人。但是在这一片繁荣的景象中,也有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引领教师参加教育研究,推动“科研兴校”,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如火如荼的新课改,呼唤研究型教师和研究型学校的涌现,中小学如何开展教育科研是急需探讨的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改革经验,可以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校领导和教师不断增强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加上外部客观的要求,如评选先进学校、模范学校、创建实验小学等等,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提出的硬性规定,更促使各校领导和教师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为此,各小学普遍开展了教育科研,出现了科研热潮,形势一片大好。但也不可否认,在这当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师成为研究者”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的“教师成为研究者”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7月 1 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教师成为研究者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者谈到 ,当前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观念和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对于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广泛的推动作用。但是 ,当广大教师发动起来 ,积极参与进来的时候 ,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背景中小学教师在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要胜任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工作,不得不走上教育研究之路。教育研究已经走出高校和科研院所,走向中小学校。中小学教师开始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成为许多中小学的办学理念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8.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实践深化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树立科研兴教意识,促进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有效避免学校“走弯路”、“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9.
正校本教科研是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育科学研究融为一体,是解决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惟一途径。学校要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思想,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与反思,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一、校本教研为课题研究提供载体教师做研究并不是搞发明,只是针对教育教学的困惑及问题找  相似文献   

10.
蔡敏 《教育探索》2002,(1):105-106
“科研兴校”是中小学教育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教育研究人员应积极投身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发挥好“宣传员”、“参谋”和“教师”等角色的作用。对这些角色的深入探讨,有助于研究人员在带动学校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找好定位,明确任务,为“科研兴校”战略的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一场将触及人才培养目标、思想观念、课程内容和教育模式的重大变革。教育变革需要教育科研,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动和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根本保证。群体科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产物,也是教育科研普及和深化的结果。群体科研的兴起,使教育科研走出“象牙之塔”,成为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改革教育教学的有力工具,使“以科研为先导”、“向科研要质量”,从启蒙者的呐喊变为群众的实践活动,使“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从战略选择变为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研是教育的先导,不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决策和管理,还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施素质教育都离不开教育科研。全面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目标。笔者认为,要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实现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目标,应注重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深化中专教育改革,必须依靠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因为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体,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科研就不能取得成效,所以要强化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主体意识。但目前由于多种原因,教师的教育科研主体意识存在着弱化现象。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应采取积极引导、精心组织、激励等有效措施,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主体意识,使教师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教育科研,促进中专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4.
校本教科研是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育科学研究融为一体,是解决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惟一途径。学校要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思想,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与反思,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领路人 ,是学校教育科研、教育教学和各项工作的决策人。校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科研兴校”已经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显著特征 ,把教育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突出特点。校长只有带领广大教师深入研究现代教育理论 ,探索素质教育规律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使学校教育步伐跟上时代的发展。一、校长亲自搞科研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学校教育科研多以动态研究法为主要形式 ,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社会转型,为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育只有坚持科研,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肩负起“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历史重任。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科研兴校成为引领教育和学校发展的灵魂,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为了总结中小学科研兴校的基本经验和教训,理出我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研究的基本脉络,归纳总结科研兴校研究的基本成果,进而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对我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的研究现状进行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远含  杨志兵 《教育家》2004,(10):37-3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研工作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和实验。”同时,新一轮课程改革也给教师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即要做学习型、专家型、研究型的专业人员;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的要求,教育则必须通过改革求发展来适应要求。多年的教育改革发展使广大教育工作一致认识到“科研兴校”是一个学校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提高认识。深化科研兴教的内涵 中学教育科研的实质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凝练学校办学特色和提升学校品质的过程。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根本的动力是来自于教育改革与学校、教师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2001年5月15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与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共同创办的“教师发展学校”在丰台教育发展服务区正式启动。首批“教师发展学校”有丰台区太平桥中学、东铁营中学、丰台区第一小学、南宫中心小学等四所学校。在中小学建设教师发展学校,通过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培养21世纪新型教师,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一个有益尝试,是中小学教育发展、教师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探索。“教师发展学校”的提出和建设借鉴了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经验,适应了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目的是探索研究型教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新课程的实施,教育科研在学校各项工作所显现出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是学校的一把手工程,教育科研是教师进修的加油站等真知灼见,常见诸报刊,教育科研工作已成为各家兴校强有力的抓手。但从近年来评选出的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