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情感是个体德性形成的中介,注重人的情感需要是发展美德以及德育建设的需要。现代德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并关怀人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人们理解道德准则对生命的意义,道德准则也才会内化为道德学习主体自身品德结构的有机内容。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做人的教育.这不仅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工程.实践证明,情感在德育过程中往往起着关键和核心的作用,它不仅是行为的动力,而且也是接受德育理论的土壤.如果我们在德育中只讲道理,不培养孩子的情感,道德信念就不能在他们心里开花结果.因此,必须注重情感教育,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验心灵的自由和生活的幸福,体验德育理论的真正价值,并实现由德育认知向信念形成和行为实践的转化,从而达到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时 ,有一项重要任务 ,就是要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掌握道德情感发生、发展的规律 ,将有利于我们在德育中提出恰当的教育措施和方法。一、道德情感在品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道德情感是品德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情感既反映了人们的道德需要 ,又表现出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比如 ,对英雄模范人物的敬佩和对犯罪分子的忿恨 ;对助人为乐行为的赞赏和对损人利己行为的谴责 ;对自己过失行为的羞愧和在做好事时所感到的自豪与满足。这…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性的消解和对"知性德育"的反思和批判,转型时期的高校德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面向大学生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需要关注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和德性发展。高校德育情感性缺失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在情感德育理念指导下,在德育价值、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环境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高校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5.
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是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是高校德育的重中之重。在论述了道德情感培养在德育中的作用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现状及原因,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尚而又强烈的道德情感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知、情、意、行是德育的四个要素,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教学却存在着重认知和行为,轻情感的现象。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的道德教育就变成了干枯的、苍白的语句,这种语句只能培养出伪君子。"鉴于此,笔者想谈谈在品德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感的方法。1.做一名情感丰沛的教师。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德育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 ,德育效能低下一直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在反思德育效能低下的成因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我们认为 ,分析探讨目前德育效能低下的原因 ,必须重新审视德育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德育实践表明 ,道德规范的灌输同受教育者德性的成熟和发展并不是一回事。道德认识固然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要素 ,然而在道德实践中 ,任何人的道德意识活动都离不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价值评价等因素的作用。本来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区分 ,仅仅在品德心理结构因素分析中才是可能的 ,否…  相似文献   

8.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思想品德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情感是其道德信念、道德力量、道德准则的有血有肉的心脏。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情感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规范学生的情感行为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注重情感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德育情,以德育德,注重情感教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钟诗俭 《文教资料》2014,(17):105-106
道德在个体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道德教育取得的效果似乎有限。究其原因,是德育的理念与方法论上存有偏颇,过于重道德的理性教育而轻道德的情感教育。对小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获得道德的情感体验,就不会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所以在小学德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林泳强 《班主任》2001,(12):3-4
道德情感是道德的生命力,培养积极的道德情感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从德育过程看,不管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如何崇高,如果没有道德主体的情感体验,道德标准和要求就不能真正成为道德行为的动力.而道德情感的培养又是德育过程最复杂的一环,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应着力于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的低效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漠视学生情感是其主要原因。文章从了解学生的品德及情感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确立可亲的德育目标、让德育活动深入人心、重视学生的道德体验等方面阐述了重视学生情感与提高德育实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德育过程不是简单地把美德装入学生的“美德袋”,道德的深层本质应该是发于情出于自愿的行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开心的深处。”因此.要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应把情感培养作为德育的核心和追求目标,重视情感在个体道德  相似文献   

14.
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而片面强调道德认识的灌输,是传统德育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道德情感是道德体系中的关键因素,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德育的内在要求,德育应该充分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从德育过程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过程与知、情、意、信、行五方面心理因素的作用和变化密切相关,其中情、信、行三个环节需要特别重视。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把传授知识与情感体验、形成信念、行为训练相结合。根据以上德育过程的“三环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从集体主义(仁爱精神)入手,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做到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从爱国主义入手,树立学生的思想道德信念—做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从自我实践做起,训练学生的行为规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教育的本体议题,是教育实现其所负载价值观的重要核心。道德学习是确认德育活动发生并开始发挥其育德功能的标志。道德情感是主体由内而发的意志特殊情感体验,是德育主体认可并内化道德规范的前提,也是促进和激发道德行为的基础。以"非指导性"作为道德情感的学习原则,为道德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非指导性"道德情感学习具有情境性、生成性、体验性、创造性和整合性的特征,不仅对德育主体道德价值的建构,而且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道德情感是提高人们道德认识、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自觉履行道德义务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加强道德情感的培养,就是要在道德实践的基础上。排除人们的道德情感障碍。培养人们的正义感、义务感、良心感和荣誉感。  相似文献   

18.
一、狠抓德育常规工作,夯实德育基础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常抓不懈,星城镇中心学校根据德育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未成年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形成规律,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强化德育基础条件的建设,为德育_[作取得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道德学习:高校德育的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学习包括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行为学习等三种基本类型的学习.大学生道德学习的发展水平与中小学生存在诸多差异,进而在道德学习的诸方面独具特点.具体表现为:道德学习思维的发展和道德学习内容的丰富;道德情感体验形式的变化和道德情感稳定性的增强;道德行为习惯基本定型和道德行为呈现二重性.把握大学生道德学习的特点,是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是高校德育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20.
以情感为中心增强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的低效问题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 ,无视、漠视学生情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人的情感素质及其发展往往在更深层次上决定着人们对道德的接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育改革应该着眼于情感的作用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了解学生的品德及情感基础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品德和情感现状 ,教育才有针对性 ,德育目标才可能实现。了解学生的基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了解并理解学生的品德基础。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承前启后 ,他们已有的品德基础就是当前德育的立足点。了解学生的品德基础主要是了解他们以往的品行、主要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