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那亚国际财政经济会议(1922.4.10—5.19),是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英国作为会议的首要发起国在会议的提出与筹备期间自始至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会议的构想和提出与当时英国对苏俄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可谓英国对苏俄政策调整的产物;英国的真实目的在于借苏俄因经济困境亟待外援之机利用热那亚会议以外交手段边使苏俄回归资本主义阵营。研究英国在热那亚会议发起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动机对于深入了解会议的起因和性质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北洋政府对苏政策的内容,即在政治上抵制马列主义向新疆传播,在军事上支持新疆对俄国革命取不干涉政策,在贸易上允许新苏通商。本文还分析了北洋政府奉行这一政策的原因,认为这一政策施行的结果既有阻碍马列主义向新疆传播的消极一面,又有利于中国新疆边境安全与人民生活稳定的积极一面。  相似文献   

3.
罗伯茨电报是研究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对苏政策的重要文献,它对研究冷战起源的意义,可以跟乔治·凯南的长电报相提并论。罗伯茨认为,应抓住时机,直面英苏关系现实,反思苏联思维方式和俄罗斯外交传统,以便对苏联外交政策形成正确认识。罗伯茨的分析和建议,显著推动了外交部大幅度调整对苏联政策的步骤,从而加快了英国同苏联冷战对抗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研究了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为官清廉的政治品德,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二)用人唯贤,大公无私;(三)严于律己,并经常教育其亲属;(四)密切联系群众,不摆官架子。他的这些优良品德不但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就是在现在依然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债务问题"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战败国对协约国的战争赔款;第二类是以英、法为代表的协约国在一战期间向美国所借的战债;第三类是沙皇俄国政府以及克伦斯基政府向英、法、美的贷款。①自从苏俄建立之日起,协约国就对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抱有很深的敌意。1918年英、法、美、日等协约国开始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活动。直到1919年协约国军队才被迫从苏俄撤出。至此苏俄与协约国间开始冷静地审视它们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这其中也包括债务问题。债务问题是影响苏俄与协约国关系的很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双方在热那亚会议上就债务问题的交涉。  相似文献   

6.
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与英国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 9年 1 1月 3 0日爆发的苏芬战争实质上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为贯彻“避战自保”政策而采取的重要行动之一。英国政府出于战略上缓和与苏联关系的需要 ,在对苏政策上从一开始就采取谨慎态度 ,极力避免卷入与苏联的军事冲突 ;在国际联盟介入苏芬冲突后 ,英国坚持反对制裁苏联的动议 ,1 2月 1 4日投票支持国联开除苏联并非英国本意。英国在苏芬战争期间始终没有采取直接针对苏联的军事行动 ,其结果不仅避免了英苏关系恶化 ,而且在客观上为日后英苏走向联盟留下了余地。  相似文献   

7.
8.
最新的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卢沟桥事变后英国的对日政策,从九一八事变后的绥靖政策,转变为一种自私自利的、被迫的援华抗日政策。英国明确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但不愿为了中国而与日本开战;英国官方不愿公开援助中国抗战,但允许通过民间方式援助中国;英国希望“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但英国对日退让的底线是“恢复到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英国的这种对日政策虽然仍然是一种妥协,而且还没有完全摆脱绥靖政策的阴影,但已经有了实质上的改变:英国并没有出卖中国来与日本妥协,实现其维护在远东利益的计划。这也就说明,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并不存在英美等国勾结共同出卖中国的“远东慕尼黑阴谋”。  相似文献   

9.
郑丽丹 《考试周刊》2010,(22):236-237
大萧条时期,胡佛政府对苏联继续坚持一贯的不承认政策.在经济上更是掀起“反对苏联商品的倾销”运动和征收“反倾销”特别关税。这些经济上的反苏政策非但没有给美国带来任何的好处.最终还导致关苏两国经济联系的减弱和美国自身经济利益的损失。本文以当时美苏两国经济情况为背景.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对苏经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希特勒对苏政策是他侵略战争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他的种族主义和生存空间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外交策略。文章从希特勒的种族主义和生存空间理论出发,对二战前希特勒对苏政策的形成与特点进行了探析,试图挖掘纳粹德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实现其军备重整和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英国政府是最早开始专门就对德战败赔偿问题进行讨论的,而且早在战时内阁正式将这一问题提上日程之前,其他政府部门早已对此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本在论述1941-1943年期间英国政府对德赔偿政策的讨论的基础上,认为其中1943年8月由麦尔金委员会向内阁提交的“麦尔金报告”对于日后美英制订对德赔偿政策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国范 《红领巾》2005,(6):112-113
1935年,为了对付来自德国的挑战,英、法两国采取了不同的对德政策.由于对德政策的分歧,英、法在如何处理意大利对外侵略的问题上互不配合,有名无实的对意制裁又把意大利赶入了德国怀抱,使欧洲局势更加恶化,并最终把世界再次推入大战的深渊.  相似文献   

13.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对英国小说有很大贡献。她继承了理查逊善于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现实主义手法及菲尔丁对不合理现象的讽刺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鲜活的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乡村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画面。她发展了戏剧小说,解决了詹姆斯、狄更斯等作家无法解决的问题,创造了圆形人物,打破了西方文学史上正面人物完美无缺的传统。她的客观描述手法也是英国小说史上的首创。她对于女性小说的贡献更是前所未有的。她被誉为是莎士比亚式的世界永远知名的英国小说之母。  相似文献   

14.
“9·1 1”事件发生后 ,美国政府就强烈倾向在取得阿富汗战争胜利后进入反恐战争“第二阶段” ,而这个阶段被设想和规划的首要内容 ,便是实现解除伊拉克武装和变更伊拉克政权。在布什的心目中 ,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 ,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 ,外加其他一些地缘政治、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目的以及布什本人的国内政治利益。然而 ,美国无法解决阿拉伯世界的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柏林会议前后十余年间,俄国近东政策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避免外交孤立,保证黑海两海峡的安全和确保俄国在保加利亚的优势地位。1878年柏林会议召开,俄国迫于列强的压力,将《圣斯特法诺条约》提交会议讨论。结果保加利亚被肢解,但俄国获得了在保加利亚的绝对优势影响,虽然它同时失去了巴尔干诸国的支持和同情。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英国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渐由世界一等强国沦入二流国家的行列。有鉴于此,英国审时度势,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在对欧洲其它国家奉行的外交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幅度的调整。英国逐步放弃了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光荣孤立"政策,转而实行从传统的"扶德抑法"到"协调法德"再到寻求英德和解下的"绥靖政策"。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国对外政策的调整非但没有开创外交新局面,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负责任的重要国家形象,反而导致向法西斯势力妥协退让,一步步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漩涡。  相似文献   

17.
最新的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卢沟桥事变后英国的对日政策,从九·一八事变后的绥靖政策,转变为一种自私自利的、被迫的援华抗日政策。英国明确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但不愿为了中国而与日本开战;英国官方不愿公  相似文献   

18.
英国对外贸易在生产、原料、资本等方面推动了英国工业生产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工业革命与英国对外贸易同步发展,说明工业革命与对外贸易互动促进;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英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从前工业化时期干涉贸易自由的立场上向自由贸易政策迈进,从根本上推动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间接地推动了工业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英国政府依据人力资本论从提高幼儿教师素质入手,通过加强教师培训、给予培训补贴、增加津贴与福利等方式,在提升教师能力的同时带来薪资福利的提高,并最终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发展。我国可以吸收英国幼儿教师增进福祉的方式,提高幼儿教师质量,改善幼儿教师福利,扩大优质幼儿教师资源,建设优秀的幼儿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0.
英国侵入亚洲后,根据战略和经济的需要,采取种种手段企图打开西藏大门.这种努力失败后,英国就转变策略,开始西藏大量培植亲英分子,分裂西藏,这导致了西藏亲英派的出现.之后,西藏亲英派在英国支持下进行了大量分裂活动.在印度独立后,英国仍沿用过去的西藏政策,多次进行鼓动亲英派策划西藏“独立”的阴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