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原年 《武当》2006,(5):11-13
对于陈氏太极拳的“缠丝法(精、劲)”,太极拳界褒贬不一,褒者称“缠丝法”是“太极拳的灵魂”,是“太极拳命名的由来”。贬者却认为“缠丝法”是“不科学的说法”,是“故弄玄虚”。对于名人名著,笔者不敢妄言或褒或贬,但笔者精读了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以下简称《陈图》)后,发现书中有不少疑点。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6,(1):T0001-T0001
1949年5月出生,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九世,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河南省武协副主席,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主要著作有《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中国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术》等,其中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法国等国家。  相似文献   

3.
木子 《中华武术》2004,(3):27-27
我是马虹先生《陈氏太极拳体用图解》《陈氏太极拳技击法》《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这三本书的读者与后学者。我喜欢陈式太极拳表现的劲力和刚柔相济优美的拳架风格。因此,我研究了陈派太极拳的历史。陈式太极拳强调技击时既要用意,又要用劲或力,当然,强调的是用阴阳相济的巧力(没有拙力、笨力、蛮力、直力,而是松活弹抖的整体力),“用意”或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5,(10):4-4
8月22日上午,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向焦作市捐赠了他花费15年心血编撰的太极拳资料。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筱麟、焦作市政协主席赵功佩、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王鹏应邀出席捐赠仪式。陈正雷向焦作图书馆捐赠的资料分光盘和书籍两部分,其中光盘系列包括《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陈氏太极拳养生功》《陈氏太极拳单剑》等共15种28盘,  相似文献   

5.
米景扬 《收藏》2006,(10):42-48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清光绪年间,衡山名门陈氏五兄弟中,陈嘉言等二人同榜举进士,陈范等三人同时中举人,被誉为“五凤齐飞”,于朝野传为佳话。陈嘉言先生正是陈少梅先生的父亲。陈氏才人辈出,陈范办《苏报》,聘章士钊为主笔,章炳麟、蔡元培为撰稿人,宣传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6.
关地太极拳的起源,有着种种说法,有些甚至带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清人陈鑫所辑《陈氏太极拳图说》“自序”曰:“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始祖讳卜,耕读之余.而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者,散子孙以消化饮食之法,理根太极,故名曰太极  相似文献   

7.
允燕塔杂谈     
傣历大庆年之际,邮电部发行了《傣族建筑》邮票1套4种,再现了独具特色的傣族文化和建筑风格。 允燕塔因位于云南省盈江县城郊允燕村而名。允燕塔在不同的著作中有不同的名称。日尧先生在《允燕塔就是勐町塔》一文中就提到他的查证,允燕塔就是“允雁塔”,又叫“勐丁塔”、“允雁山佛塔”等。《中国宗教名胜事典》则称其为“勐町佛塔”、“勐町塔林”。《中国古塔鉴赏》叫它“曼勐町塔群”。这么多不同的名称  相似文献   

8.
流行全国的太极拳,虽同出一源,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却形成了不同特点的诸多派系,现就陈氏太极拳,概述其沿革,简单介绍其内容和特点。 (一)陈式太极拳的沿革现在研究的是人民体育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陈氏太极拳》所介绍的那一体系。远在明朝末年河南温县陈家沟有一陈王庭,陈氏家谱中在陈王庭的名侧记有“拳手”二字。陈氏后人在康熙58年(1719年)为陈王庭树有墓碑,而无碑文。在家谱中还记有陈王庭是“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甲申年(1644年),明王朝覆灭后陈王庭写了一首词:“叹当年,披星执锐,扫荡  相似文献   

9.
反映西藏文物的明信片极为少见。笔者偶得一套70年代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布达拉宫》明信片,其中有一张图案为布达拉宫所藏的“珍珠塔”。把“珍珠塔”与报刊上所刊《西藏文物》邮票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上半叶五四文化革新运动的大潮中,“精神界之战士”鲁迅是《新青年》杂志的轮流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他围绕民主和科学的时代主题,遵从“革命的前驱者”陈独秀的“将令”,通过文艺创作批判愚妄的封建伦理道德和思想,重塑国民精神,在现代文学转变和报刊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痕迹。  相似文献   

11.
李滨 《武当》2008,(9):34-36
三、历史新证 如前所述,陈氏宗祠所谓遗留人物画像,最先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陈子明游说于唐豪与徐震之间时所出示,可是唐豪与徐震也都不以为然。以后,陈绩甫《陈氏太极拳汇宗·自序》据此画像,竭力夸饰王廷。陈鑫是陈沟村最明白的教书先生,是陈子明、陈绩甫的老师。陈鑫《太极拳图画讲义》书稿,后来出版,书名《增补陈氏太极拳图说》,称颂先人拳技,却连陈王廷的名字也没提及。今据《陈氏家乘》言及李际遇之本末来看,显然这张画像所提示的画面人物,坐者乃李际遇,立者为陈王廷!因为陈家沟九世陈王廷于明末考举失意,抱怨考官,变生祸患,远走他乡,以至于避难御寨山李际遇处,是李际遇引领陈王廷习武少林寺。拳史研究,终于解决了这宗前代疑案!  相似文献   

12.
李滨 《精武》2007,(3):44-45
《陈氏家乘》(以下简称《家乘》),是《增补陈氏太极拳图说》的附件。《增补陈氏太极拳图说》,原名《太极拳图画讲义》,是陈鑫遗著。陈鑫始撰于1908年,完成于1919年,并且亲手缮写简编,分定四本。  相似文献   

13.
李滨 《精武》2007,(2):40-41
《陈氏家乘》(以下简称《家乘》),是《增补陈氏太极拳图说》的附件。《增补陈氏太极拳图说》,原名《太极拳图画讲义》,是陈鑫遗著。陈鑫始撰于1908年,完成于1919年,并且亲手缮写简编,分定四本。  相似文献   

14.
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和式太极拳谱》(和有禄著,2003年6月第1版)271页中附录有"大中华民国十七年岁次戊辰九月初二日, 是年闰二月,温邑岁贡生行年八十二岁品三陈鑫抄"的《拳谱》,中有"辨拳论"一篇,其文曰:"前明有父女从云南至山西,住汾州府汾河小王庄, 将拳棒传于王氏。河南温东刘村蒋姓得其传,人称仆夫。此事容或有之。至言陈氏拳法,得于蒋氏非也。陈氏之拳不知仿自何人,自陈氏迁温带下就有太极拳。后攻此艺者,代不乏人。如明之奏廷,清之敬柏,季□好手不可胜数。后有赵堡刑西怀、张宗禹,又后陈清平、牛发虎皆称名手。陈必显不摸原由,谓学于蒋氏大为背谬。" 在《陈氏拳械谱》"文修堂本"中  相似文献   

15.
有这们一群人,专门在环塔赛事中负责记录赛场内外的精彩瞬间。作为《环塔纪事》画册的工作人员,甭管骄阳烈日,还是滂沱大雨,他们始终坚持在第一线,用画册创办人洛桑白玛的话说:“这是一种情怀,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 喜好,更是向十年环塔赛事的伟大致敬。”  相似文献   

16.
范克平 《武当》2003,(2):60-60
胡振国.湖北黄冈人。祖辈多有习艺为官者。据民国所修《黄冈县志·胡氏宗谱》记载:“……祖先胡氏钲孺.善骑射,精大枪,屡立战功。周朝时封为金吾大将军,振武节度使”。父亲则是京城“大刀王五”门内宠徒。胡振国早在6岁时就随山东  相似文献   

17.
松活弹抖的爆发力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也是陈氏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的主要区别之一。众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对发劲都很喜欢,但苦练多年,能将劲发得淋漓尽致,随心所欲,意到气到劲到者,却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不得要领。如果真正掌握了陈氏太极拳发劲的规律,练好也并非难事。笔者在多年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潜心探寻其奥秘,现就练习太极拳发劲方法谈一下自己的切身体会。陈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必须在去僵求柔、周身放松的情况下,遵循“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这个太极拳发劲的基本规律,秩序渐进,用心揣…  相似文献   

18.
邮票是邮资凭证,国家的名片,是体现国家意识的宣传品。新中国纪念邮票中以党代大会为主题的有5套9种。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五大”,届时将发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邮票1套1种。 1921年7月,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等12人。大会最后一天,因被法租界巡捕发现,移到嘉兴南湖游船上进行。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和《关于党的政治任务的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中央局,陈独秀担任党的中央局书记。从此,一个以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19.
魏坤梁 《武当》2005,(11):29-32
上世纪三十年代,唐豪先生断然否定传统太极拳源流观,破天荒提出太极拳是二、三百年前十七世纪明末清初时温县陈家沟一隐退老人陈王廷所创造的观点,其几乎唯一的证据是《陈氏家乘》所载陈王廷一首词中“闷来时造拳”这句词语。唐豪自言“予十余龄失学,考据一道,初未敢望”(见唐豪、顾留馨著《太极拳研究》140页),由于他古文基础低,看不懂全首词的整体意思,误将“造拳”理解为“创造拳术”,从而一口认定“太极拳为陈王廷所创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军事学家孙子在《孙子兵法》《行军篇》中提出的以:“合之以文,齐之以武”为核心的治军思想,对我们研究现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孙子治军的目标孙子非常重视治军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孙子兵法》中多处论及治军的目标、原则、方法等。如:《火攻篇》中的“安国全军”,使自己的军队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具有“上下同欲”的政治信念孙子在分析战争致胜的因素时,提出“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的著名论断。对“上下同欲”研究者有不同的解释,但实质上可以解释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