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的法律思想内涵极其丰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以“仁”为核心的法律观;礼是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提倡“德治”,认为道德教化高于法律强制;立法、司法主要靠贤人。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推进法治化的进程中,存在法律万能的倾向。但法律本身却有着不可克服的缺陷和弊端。中国历史上一直推崇德治,主张法律虚无。在今天的中国特别是民间,德治仍有不能忽视和抹煞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既注重法治,也不可忽视德治,即实行法治和德治并重。  相似文献   

3.
庞凤芝 《承德师专学报》2002,22(3):33-33,48
孔子德治学说的重点部分是“以德治人”,它对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德法并治的治国思想是在高度、深刻总结古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思想内涵,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得益彰,不可偏废;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规范手段各有其优势又各有其局限性,两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6.
孔子德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主张“以德治国”,反对单纯的刑治,对为政者提出了“以德修身”、“以德化民”、“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要求。这些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并重 ,同时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加以强调 ,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表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治国方略作出了新的探索 ,这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 ,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全面推进建设…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批判地继承了中国治国传统,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是对我们党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的明与进步,促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法律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哲学方面的“无讼”主义;另一是司法实践层面的“刑中”思想。二者皆是孔子德治政治哲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孔子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其法律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的精义,"仁者爱人"、"德主刑辅"、"刑罚中"、"无诉"等主张无不体现着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今天,在我们国家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力倡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孔子法律思想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恰好可以提供重要借鉴和充足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德治都是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长治久安、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行政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正名"理论中,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责任原则,规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各自的责任;二是德治原则,主张执政者要为政以德;三是"教化原则",强调执政者要充分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在今天,孔子的这些行政思想对我国当代公共行政也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孔子德治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基础,还对后世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道德完善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孔子德治思想的提出背景入手,从对统治者的道德教化、对民众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为主但并不排斥必要的刑罚三方面进行剖析,深化对其理论理解,孔子德治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为我国深化实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提供理论借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既要依靠法律的权威性、强制性——依法治国,也要依靠人的道德自律——以德治国,德法相济形成合力方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法治与德治的结合问题提出了三点初步意见。必须坚持法治主导,德治辅助,民主监督,三管齐下。官德重于民德,官德的优劣决定民德的好坏,关系社会的兴衰,国家的强弱与政权的得失。与当代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当代中国的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来源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同时,必须与国际接轨,充分吸收借鉴包括法律,道德在内的西方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华之一的“德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十分重要的意义;德治和法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应注重研究落实以德治国的途径、方法、目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指出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种治国方略既符合我国国情,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社会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需要,要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保证。要处理好贯彻“以德治国”方略中的几个关系,保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法两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思想根源不同,在于对人性的不同看法和历史观的差异,是其"礼治"、"德治"、"人治"与"法治"治国方略之争的理论前提.剖析儒法两家不同的治国方略和法律思想,对于我们贯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现代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