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回溯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德奎 《教育科学》2007,23(5):23-28
课堂优质化研究就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课堂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透视、整合与重构的研究。从课堂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是课堂研究在经历了译介、独立探索、解构研究阶段后而逐渐达到的一个新的研究阶段。目前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生命课堂、生态课堂、和谐课堂、关怀型课堂和优质课堂等几个方面。今后课堂优质化研究要做到公平与优质并重、理论与问题并举、移植与实证并行、开放与融合并论、文本范式与田野范式并存、解构研究与重构研究并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优质课堂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并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优质课堂研究有助于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它也是提升教师素养和教师专业成长、消解课堂异化和促进师生优质成长的理想平台.当前,对优质课堂的研究还存在着视域窄化、重理论轻问题、重开放轻融合、重解构轻重构等问题.今后,优质课堂研究的重心要从优质课到优质课堂、理论建构到问题研究、多元开放到视域融合,研究范式要从文本式到田野式,研究方法要从解构研究转向重构研究.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义范式强调的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是导致传统课堂教学问题的重要原因。重构课堂教学应在解构和批判现代主义范式的基础上,力主师生平等,倡导师生对话,尊重学生差异,正视课堂的非线性特征,同时强调师生间的真实交往。  相似文献   

4.
纪德奎 《广西教育》2008,(11):20-20
西北师范大学纪德奎在《全球教育展望》中撰文提出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的愿景。一、研究理念:公平与优质并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人们由关注量的普及转向了追求质的提升,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与需求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所以,当前与今后的课堂研究理念应是公平与优质并重,这是课堂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探析语文教学优质提问的特征,是建构以优质提问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优质范式的基础。优质的语文教学必须是高效且长效的教学,是进行语言训练与语言实践、语言体验与语言感悟、语言生成与语言创造的教学。优质的语文教学提问的特征最终都会表征为语用清晰化、语用逻辑化和语用智慧化。只有具备这样的语用特征,语文教学提问才能真正实现优质化,并促进语文教学优质范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信平台可以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边界,可以把理论进行 "整体化"的重构与"碎片化"的解构结合起来,在重构解构中加深对其理解,做到因材施教,增加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等优势.要从转变观念,打造共享的优质微信思政课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微信平台的具体功能等方面着力构建高校思政课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产生并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理论范式和社会思潮.其“解构”理论在强调解放思想、张扬个性和主体思考、重构人际关系方面,提供了积极的思维方式.但“解构”在后现代思想尤其是“消极的”后现代那里,表现为一种注重“破旧”解构、疏于“立新”建构的否定性思维方式,在“解构”及“价值祛魅”思维中,传统的真善美的意义深度、价值的普遍性和相对确定性也被消解了,而在一味强调多元性、个性自由、不确定性等社会及其价值的“碎片化”过程中,也易走向价值相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甚至道德虚无主义.因此,对后现代理论范式及价值思潮的辩证把握和反思,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以及文化价值导向,对坚守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文化生态和共同价值观、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与国家精神培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后现代性的视角审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着危机.后现代公共行政范式通过对官僚制、理性、效率的解构批判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又通过公共能量场、想像、话语与对对话理论、公共政策的共同体价值取向来重建公共行政的理论大厦.这种解构与重建对于我国目前的行政改革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听评课存在听课无合作、评课无依据、听评课无研究的症状,体现了专业性的丧失。课堂观察LICC范式从当前作为一种课堂研究的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出发,坚持科学实用主义,通过对课堂的解构,倡导教师组建不同的合作体,采用类似科学观察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该范式在丰富课堂知识、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在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高品质教育诉求的现实语境中,构建中小学优质课堂的诉求日渐强烈。近年来有关优质课堂的研究主要涉及优质课堂的含义、教学模式、资源利用与策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这些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优质课堂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明确优质课堂的内涵,借鉴与吸收传统经验和外来经验,融合社会学、生态学、文化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处理好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关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课堂公平:蕴涵、缺失与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堂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课堂公平是指学生具有平等的课堂学习身份,公平地享受课堂资源,公平地获得课堂评价。课堂中存在不平等的课堂社会结构、不平等的课堂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学生学业评价等公平缺失现象。建构公平课堂需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解构与重构课堂中的社会结构、课堂资源面向所有学生、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教育理论范式是由教育研究者针对教育活动所提出的较为成熟的教育理论体系总和,既是知识存在和建构的一种形态,也是历史化、社会化和情境化的产物。研究从托马斯·波普科维茨的现代知识社会学视角出发,结合其“土著外国人”与“旅行图书馆”的观点,以实用主义理论为分析范例,解构教育理论范式传播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教育理论范式的传播是一项复杂的联动过程,需要教育理论生产者、社会历史情境以及结合本土化与全球化语境共同作用,同时需要考虑在传播过程中理论范式“自在”与“自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10年12月举办的全国第五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有效教学视野中的课堂规范"研讨成果进行了梳理,从重新审视课堂规范、解构和重构课堂规范以及课堂规范的实践探索三个层面总结概括了与会者对于有效教学视野中课堂规范问题的认识与实践,以期为当前有效教学的不断深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课堂优质化,其实质就是课堂的变革与重建,是基于课堂实际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向课堂的可能的发展水平不断跨越式发展的过程。通过对甘肃省9个地区的27所中学课堂优质化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课堂优质化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存在的问题是:课堂优质化存在地区性差异、整体建设程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课堂理念层面与现实操作层面出现落差、教师教学能量呈现不足与分化以及学生课堂投入失衡。课堂优质化建设要富有韧性和弹性,从理念走向行动,融入文化之中,形成支持系统;同时,要克服局限思考和自扰现象,生成崭新的课堂标准,提升教师能量,培养学生研究者。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给课堂教学实践以及课堂分析带来了新的技术工具与学术挑战。第20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以“技术赋能的国际课堂分析:打开黑箱与重构课堂”为主题,对课堂分析前沿问题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信息爆炸特别是错误信息广泛存在的信息时代,学生需要掌握判断信息可靠性的科学思维,这一思维的培养有赖于信息化课堂建设,而多模态、智能化的信息收集与分析手段驱动着课堂研究的范式转型。对课堂活动、课堂环境、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支持等课堂要素的技术解析催生了对课堂的全新认识。技术进步在带来新证据的同时,在与理论双向融合的需求、人技和谐的伦理问题、教师-学生-人工智能的关系探索等方面也显现出对理论建设的迫切需要。基于此,学习国际课堂分析研究经验,提炼中国课堂的本土智慧也成为我国学者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主义是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社会发展观,其弊端在于思维范式的形而上学化、社会发展主体的虚幻性和发展目标的乌托邦构想。只有通过解构形而上学思维范式、消解抽象的主体、扬弃资本力量等路径,才能真正走出理论困境,实现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17.
课堂观察LICC模式是由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与课堂文化(Culture)四个维度构成的课堂观察的新范式。它在哲学、社会学与技术层面上对传统听评课进行了重构。本文从专业合作体、观察框架与工具、课堂观察即研究三个视角论述了LICC模式的专业性,并展望了LICC模式研究的进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喻春兰 《教育学报》2007,3(3):34-40
概念重构学派和后现代课程范式是在对现代课程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分析近年来发生在以概念重构学派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学者和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现代课程理论学者之间的激烈论争,可以看出现代课程与后现代课程范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有优点也各有其局限性,两种课程研究范式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因而并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职教新干线的英语空间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整合职教新干线学习空间和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根据解构重构的原则,创建碎片化的空间资源课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教学与课堂面授相结合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组织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注重求同,轻视差异;变化有余,兼容不足;强化末端,弱化顶端等。进行课堂结构多元重组的探索,使课堂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割裂走向融合、从模仿走向创新。以"解构——建构——重构"的思路展开探索:解构,用"分"的方法,从知识序列、认知序列、活动序列等角度解析课堂要素;建构,用"聚"的方法,凝聚共性,构建课堂结构基本模型;重构,用"化"的方法,关注个性,根据差异进行课堂结构多元重组,有层次地推进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