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景谈》写于一九四○年十二月,当时作者从新疆途经革命圣地延安返回重庆不久,写了不少记事写景散文,均收于《见闻杂记》.作者曾说,在写这些作品时,“国  相似文献   

2.
一次听某青年语文教师讲茅盾先生的《风景谈》(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文选与写作》第四册),教师对标题是这样解说的:题目《风景谈》,意思是谈谈风景。风景,指自然风光和景色。如  相似文献   

3.
[原文及旁批] 日出绿海陈亮八月的天气也真恼人——骄阳似火,连清晨都是暑气逼人。我在房间里实在呆不下去了,便悄悄跑出了无锡的一个招待所的大门,想到外面“换换气”。  相似文献   

4.
当前正在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的活动,重读茅盾《风景谈》有助于加深对延安精神的理解。通过对《风景谈》中景与人关系的分析,揭示出景与人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与学习弘扬延安精神结合起来,以加强今天人们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5.
吴海法同志:来信敬悉,所提问题,简答如下: 一、“天下最难走的路”为当时流行语,暗指赴陕北(延安)之路;因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边区四周通道设置了无数的特务机构,绑架赴延安的青年。这句话既为当时流行语,特有所指,故加引号。教科书编者不明情况,去掉引号,是不对的。二、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者选取此文,又加删改,事先都没有同我商量;我根本不知选用此文。今读来信,始知之。可是我亦懒得找教科书来核对,究竟删了那些字句。  相似文献   

6.
鲍尔吉·原野的《月光手帕》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文章述说了一个极为平淡的"病房故事",可以说不是故事而是一个小小场面:在月光如水的宁静的夜晚,"我"看到一个少女弯腰去台阶上拣一方"手帕",这虽是一个错误——月光制造的错误,但它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因为它源于一个纯洁美  相似文献   

7.
鲍尔吉·原野的《月光手帕》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文章述说了一个极为平淡的“病房故事”,可以说不是故事而是一个小小场面:在月光如水的宁静的夜晚,“我”看到一个少女弯腰去台阶上拣一方“手帕”,这虽是一个错误——月光制造的错误,但它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因为它源于一个纯洁美好的心灵。作者没有嘲笑她,反而从这个举动中感到心灵的震撼,引发了一番灵魂的自责,为自己“成熟”而失去了发  相似文献   

8.
绝妙的风景     
玲哭着跑出了教室,我追了出去。她站在一棵大梧桐树下,用手指不停地在深褐的树杆上画着。我靠近她身边,一滴眼泪流下来,眼睛很红,顺着笔画,我看出了那是个“苦”字。我轻轻叹了口气,她说:“你先走吧!”我没动。我们就这样默立在风中,任煦风去抚平她难抑的心境。  相似文献   

9.
《月光启蒙》是根据我国著名“煤矿诗人”、民间文学作家孙友田的《月光母亲》改编的。课文语言朴素,情真意切。分析题目,“月光”、“启蒙”、“母亲”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启蒙”又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其一,编者把原文题目《月光母亲》改为《月光启蒙》,并在课后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默读课文,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看来在教学中“启蒙”不可少。其二,编者还将  相似文献   

10.
茅盾同志曾于一九六四年就《风景谈》一文选作教材的几个问题,写信答复我省语文教师吴海发同志(复信原文已在上期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四五年,中国人民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异常尖锐。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一方面是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卖国投降对内反共反人民的罪恶行径。一直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中国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中存在的两个战场、两种地区,各向着相反的方向发生急剧的变化。作为一个革命作家,茅盾在这一段时间里虽然经历了极其动荡颠沛的生活,但他始终与人民的斗争紧密相连,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他以锐敏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想力攫取现实生活中最尖锐、重大最有意义的题材,用手中的笔一方面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和他们卖国投降镇压人民的无耻罪行,另一方面热情歌颂人民的抗日斗争,表  相似文献   

12.
散文中的一块翡翠──浅说茅盾《风景谈》的美学价值江苏淮阴孟令涛散文,以其特有的形式和风格,特别是它隽永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作者以自己心房的颤动去颤动千万读者的心房,从而被人们昵称为“美文”。每次研读和教学茅盾先生的散文力作《风景波》...  相似文献   

13.
茅盾的散文《风景谈》,通过几个颇具特色的风景画面,生动地描绘了充满着希望的西北高原上革命圣地的风光和那里新的人物,新的生活。在这些风景画面中,人物和景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人物是核心,景物是陪衬,两者不可割裂。一些评论《风景谈》的文章,往往只看到人物,忽视景物,或者相反。这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茅盾先生的散文《风景谈》构思精巧,结构严谨,一向为人们所称颂。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面写风景,意在歌颂人,描写的六个画面看似信手拈来、毫无关联,实则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实在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5.
茅盾散文《风景谈》,题目上“风景”二字与通常的说法有些不同。通常理解的“风景”,是指由自然现象所构成的可供观赏的景致,而在这里指的是风物、景象。如此使用,倒也并非出于杜撰,它本来也可以这么理解,只是与常用义稍异而已。两种用义的区别,在于:一指自然的、静态的景物,一指“加入了人的活动”的地方风物、景象。茅盾之所以用这个文题,大约就是要利用“风景”的两义,从一个不惹眼的角度来写一个敏感性的地方:他要忆述亲见亲闻的延安生活,却又故意写得模糊一点,这也是一种遮眼之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风景谈》,是一首革命的赞歌。这篇散文写于一九四○年作家延安之行以后。那一年的五月,作家离开新疆回重庆途中,从西安转道前往延安,应邀在鲁艺讲课,在延安住了几个月的时间。他在延安,亲眼看到了新的天地、新的世界,从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比国统区的腐朽、黑暗,作家坚信未来是属于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的。  相似文献   

17.
一茅盾的《风景谈》写于一九四○年十二月,曾收入一九四三年在桂林出版的散文集《见闻杂记》,现编入《茅盾文集》第十卷。抗战中茅盾曾在新疆和延安工作过一个时期。他是于一九三八年底应进步学者杜重远之邀赴新疆的,在杜重远任院长的新疆学院执教,并担任新疆各族文协联合会主席、新疆中苏文化协会会长。后来新疆督办、地方军阀盛世才的反动面目逐渐暴露,肆无忌惮地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一九三九年底和一九四○年间杜重远就被盛匪软禁起来  相似文献   

18.
《风景谈》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语文》基础版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篇。本文通过六幅风景的描绘,赞美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这篇课  相似文献   

19.
《风景谈》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语文》基础版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篇。本文通过六幅“风景”的描绘,赞美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崇高”一词为切入点,与学生在“崇高”中穿行对话,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课文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个基本载体。读者要把握好作品中的文字、词汇、语法、思想内容及表现形式,应力求培养自己具有读懂文章的穿透力、理解力和意会力,这就是语文教师应有的一种综合素质——鉴赏力。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自我培养,就会给我们的教学积累丰富的养料。本文以《风景谈》一课为例谈谈该如何对文章进行赏析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