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是一部在群众口头文学基础上产生出来的长篇小说。它在成书以前,水浒故事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口头流传过程。南宋时期,水浒故事成为民间艺人说平话的绝好题材,元代杂剧又把它们搬上戏剧舞台,创作出许多以宋江等人为主人公的水浒杂剧。中国文学史家和《水浒  相似文献   

3.
在元明清三代七百年间的杂剧和传奇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剧作都是采用历史题材,又多取材于列国、两汉、三国、隋唐、五代、两宋历史。这包括正史、杂说、文人笔记、演义故事、唐人传奇等方面的题材,加以采撷、剪裁、构思、改编而成的。这也成为三代剧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之一。现存《脉望馆古今杂剧》就收集了大量这类题材的剧作。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 ,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 ,体裁的纷繁 ,流派的众多 ,作品的丰富 ,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 ,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 ,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较兴盛 ,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荣而小说还显得较为薄弱 ,从元末明初开始 ,特别是明中叶以后 ,小说和…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 ,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 ,体裁的纷繁 ,流派的众多 ,作品的丰富 ,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 ,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 ,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较兴盛 ,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荣而小说还显得较为薄弱 ,从元末明初开始 ,特别是明中叶以后 ,小说和…  相似文献   

8.
在对《水浒传》成书所进行的研究中,学者历来重视元代水浒戏的价值及其与小说的关系,而明代水浒杂剧多被忽略。明代的水浒杂剧从明初到明末历时比较长,而小说《水浒传》开始广泛流传是中叶以后的事,所以明代水浒杂剧与小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本文主要以现存七部明代水浒杂剧的内容与小说的比较为依据,讨论明代水浒杂剧与小说的关系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使用的仍是1987年制定的教学大纲以及据此编制的文字教材和电视课程,总的教学要求也没有新的变化。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较兴盛,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荣而小说还显得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的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较兴盛,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荣而小说还显得较为薄弱,从元末明初开始,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小说和戏剧就都有了长足发展,无论就其成就或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来看,都是同期的诗文难以比肩的。元明清诗文涌现出许多比较重要的流派和作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的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较兴盛,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荣而小说还显得较为薄弱,从元末明开始,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小说和戏剧就都有  相似文献   

12.
严冰 《当代电大》2001,(1):5-7,11
中国古代文学本学期讲授元明清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 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 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 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 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 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在文 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 较兴盛,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 荣而小说还显得较为薄弱,从元末明初开始,特别是明中叶以 后,小说和戏剧就都有了长足发展,无论就其成就或是在文学 史上的地位来看,都是同期的诗文难以比肩的。元明清诗文涌 现出许多比较重要的流派和作家,在不少方面有新的探索和建 树,其中亦不乏名家名作,但总的说来已退居相对比较次要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对《水浒》的研究中,作者的政治态度和道德立场一直受到异乎寻常的关注,并每每作为论证成书处代,写作目的以及版本等诸多问题的重要依据。诚然,作者在现实政治和道德压力下,不得不同传统话语方式达成某种妥协,但《水浒》成书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此。我们认为:从话本和杂剧中吸取继承的现实主义精神贯穿全书,成为《水浒》一书的最大特点。这种现实主义精神迥异于现当代文学中流弊甚深的那种虚假的现实主义,而以“  相似文献   

14.
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发生在山东、江苏一带的宋江农民起义,在以后的800年中,一直是小说和戏曲创作的重要题材。早在宋末元初,水浒故事已成为艺人们讲述、演唱的重要内容。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中“小说开辟”有“公案类石头孙立”、“扑刀类青面兽”、“杆棒类花和尚、武行者”等,显然是水浒故事最早的段落。元代杂剧兴起后,大  相似文献   

15.
历代论大都从学、作、时代等角度来阐述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而较为忽剧杂剧的戏剧“本位”特征。以杂剧的表演艺术的视角,从接受、创作与导演、表演三个方面来阐释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便能更为关注杂剧的戏剧“本位”特征。  相似文献   

16.
雁足传书并非汉代苏武事,而是发生在元代山西陵川郝经出使南宋时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元史·都经传》及元明清三代各种文献资料,都有明确记载清代许云峤因慕郝经忠贞,遂作《雁帛书》杂剧,敷演郝经出使南宋被南宋拘禁,因雁足传书而归的千古传奇,体现了郝经不辱使命,忠贞不二,成武不屈的民族气节与人格情操太行深处小小陵川县,养育了郝经这样一位忠贞传奇人物,这是陵川的骄傲与荣耀。  相似文献   

17.
有元一代,杂剧创作逾500种。现有完本的也有110余种。元明清以致近当代,元杂剧研究业已成果斐然,然系统地关注少数民族元素的学术探讨仍有诸多空间。本文作者将从元杂剧女真族作家创作队伍、反应女真族生活风貌的元杂剧、女真族特色的元杂剧曲牌音乐、女真族语词在元杂剧中的运用这四个方面对元杂剧中的女真族特色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从少数民族的新角度,拓展元杂剧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8.
现存的杂剧文本多属文人创作,叙事文学的特征鲜明。如何借鉴现代叙事学理论来研究杂剧的叙事机理,不仅对当前的戏曲文学研究有所裨益,而且能为继续构建中国叙事学的理论提供参考。本组笔谈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第一篇研究了杂剧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独特的叙事机制;第二篇以公案戏为例,研究了元杂剧中“谁在叙事”、“代谁叙事”的话语权问题;第三篇以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为例,研究了杂剧作家在面临既有史实、传说等现成素材时如何叙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之友》2020,(1):F0002-F0002
高文秀(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元代戏曲作家,人称"小汉卿"。创作杂剧32种,今存《黑旋风双献功》《好酒赵元遇上皇》《刘玄德独赴襄阳会》《须贾大夫谇范叔》《保成公径赴渑池会》5种。代表作《黑旋风双献功》是以水浒英雄李逵为主角的杂剧,写李逵下山保护郓城县孙孔目与妻子郭念儿到东岳庙进香还愿。孙妻郭念儿与权豪势要白衙内私通,约定在进香路上一起潜逃。  相似文献   

20.
甄静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1):26-28
《世说新语》作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志人小说,自其成书后就拥有众多的读者,影响深远,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世说新语》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世说新语》的接受在元代以前,接受者主要是社会上层的文人士夫;而到了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开始走下文人的案头,其中的许多故事,被改编成杂剧、南戏或传奇,在市民阶层中流传,这些改编剧成功地完成了戏剧对小说的二度创作,对《世说新语》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