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设计体育课程方案之时,理应考虑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目标以及一系列的要求。但是,当我们在考虑不同学制阶段体育课程方案时,更应当重点考虑的是该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所采用的身体练习的特点以及由这些特点所决定的教学单元构建的特点。和遵循共性的原则与要求相比较,揭示学制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将是设计具体课程方案的更为重要的依据,小学体育课程的设计当然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程中的身体练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课标在显著的位置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性质,指出了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采用身体练习,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体育课程的特征,离开了这个特征,体育课也就不能再称之为体育课了。新课标还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实际上五个领域目标包含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发展主线,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另一条是运动主线,包括了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如果说发展主线是灵魂,那么运动主线就是载体,发展主线永远也离不开运动主线。这实际上告诉大家,体育课上实现的一切发展基本上是通过身体练习来实现的。但当前的情况是对体育课程发展主线的研究较为深入,对体育课程运动主线的研究还较为肤浅,特别是学制不同阶段的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所采用的身体练习各有什么特征,更缺少有针对性的解析。  相似文献   

3.
哲学意义上的身体,自古希腊开始就成了先哲们思考与研究的对象。身体理论已成为我们重新思考和认识体育现象及其本质的崭新的理论视角,基于身体视角的体育科学研究,成为了我国当前体育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范式。学校体育作为身体的教化场所,而身体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体育身体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研究价值。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身体哲学视角对近代以来学制和课程标准中的身体观线索进行梳理和分析,挖掘和整理近现代以来学校体育身体观的历史变迁,探索其所蕴含的身体线索及身体观的内涵、本质、生成发展及演变的规律,找寻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身体观的演进脉络和身体的建构路径,为我国现阶段的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近代学制建立前体育课程发展概况进行了溯源性挖掘与分析,探讨了教会学校、洋务学堂、变革中的书院以及清末新式学堂中的体育课程。研究结果认为,"癸卯学制"颁布前存在一个我国近代体育课程的萌芽和雏形时期,这是我国近代体育课程的渊源,也是我国近代体育课程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从“整合课程”来看体育与健康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和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从一定的理论视角出发。本文就此作一些尝试,以抛砖引玉。一、“整合课程”简介1. “整合课程”的由来整合(integration)的主要含义是综合、融合、集成、成为整体、一体化等。在不同学科中,整合都具有独特的含义。而在哲学意义上,整合“是指由系统的整体性及其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序化过程”。在课程研制过程中,如何使学习计划分化的同时又保证这些计划的独立部分比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引入“整合”理念而形成一种新型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在显著的位置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性质,指出了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采用身体练习,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体育课程的特征,离开了这个特征,体育课也就不能再称之为体育课了。新课标还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实际上五个领域目标包含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发展主线,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另一条是运动主线,包括了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如果说发展主线是灵魂,那么运动主线就是载体,发展主线永远也离不开运动主线。这实际上告诉大家,体育课上实现的一切发展基本上是通过…  相似文献   

7.
虽然高中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具体目标和初中一样,均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但在具体要求方面有了很大变化,形成了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特色。《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学习多种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校应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进行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特长,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堂中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扬州会议以后,“学校体育以增强体质为主”成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对长期以来重视知识技能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学生体质增强的倾向起到了纠偏的作用。提出增强体质“为主”,就一定存在“为辅”的其他发展领域。可见,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前,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浏 《体育教学》2006,(4):12-14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是在总结我国几十年来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根据社会、经济以及教育和体育的发展趋势,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实践,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展开和推进的。改革是为了促进发展,改革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全部否定和抛弃,  相似文献   

10.
体育隐蔽课程对大学生身体自我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验法对大学生进行为期2个阶段的体育隐蔽课程学习,通过PSDQ问卷测试发现: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提高男生身体自我概念、身体自尊、身体活动、身体运动能力、身体力量和身体耐力;有助于提高女生身体健康、身体自我概念、身体自尊、身体肥胖、身体外表、身体活动和身体运动能力。说明体育隐蔽课程对大学生身体自我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魏伟 《体育师友》2009,(1):17-1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维角度为体育教学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体系,解读这个目标体系不难看出,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变化在于从过去只强调身体健康过渡到“三维健康”观。这一本质变化其实凸显一种和谐思想——身、心和谐,包括学生身心的内在和谐以及学生与社会的外部和谐。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个“和谐体育”的思想呢?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2001年开始实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但是,目前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是一些教师的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初中阶段的学生进入到了性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身心变化变得更为迅速,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与需求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的身体一步步地向成年转化,他们的内心世界更是迫切地期待着快一点转化为成人。因此他们对体育课程的要求和小学生相比较就有了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代体育课程以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为开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癸卯学制时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起步时期,也是我国体育课程走向近代化的关键一步。笔者对癸卯学制时期清朝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未实施)和奏定学堂章程中所规定的有关体育课程的内容做了论述,并着重分析探讨了癸卯学制时期体育课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试行之后,给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带来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同时也给中学体育教师带来了困惑。本通过运用献资料法、调查法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邓雷 《体育教学》2003,(6):36-36
新体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原来体育教学大纲相比,新体育课程标准有两个明显的不同特征:一是在理论体系中设置了五个学习领域及其目标,其中“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是两个重新界定、明确的学习领域;二是尽管设置了学习领域目标,但没有规定达到目标的具体内容和  相似文献   

17.
大学体育教学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养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大学体育课程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载体,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性、时代性的系统工程。在身体素养视域下重新审思大学体育课程的现状问题,提出大学体育课程需要在价值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和实施主体五个方面实施转向,并结合时代特征与社会客观需求提出体育课程改革的新路径,以实现大学体育课程全面育人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其实施的本质包括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研究体育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和条件,有利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和新课程计划的顺利进行。体育课程改革者应充分认识到课程实施的重要性,为课程实施创造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中专体育教材如何改革进行探讨 ,为推进中专体育课程的改革 ,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20.
对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针对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教育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平。因此,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体育课程来说,由于不同地区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差别加大,要促使所有学生达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努力开发与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