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旭 《小学生》2011,(6):32-33
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创造,这是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这是意向过程。一方面,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入进行时,意向过程会得到相应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向又决定着认知水平,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情感不强烈,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认知和意向相统一、协同发展的过程。而认知和意向是组成小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要素。小学数学教学要顺应"认知和意向的发展"规律设计教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能为学生的认知意向和发展提供教育载体与素材。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的有意识活动,由情感决定的学习意愿构成了学习活动的直接诱因;学生的学习情感伴随着认知过程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抑制消极情感的滋生,以提高学生认知过程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协同发展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是组成小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要素。认知因素的功能体现在个体对知识信息的接收、加工和转化上;情意因素的功能体现在对认知意向的定向、维持和调节上。我们必须注意二者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哲学的角度对快乐这种心理进行分析,认为快乐是一种单纯的情感过程,快乐的情绪能够促进我们的认识活动,并从认知治疗的角度,认为要想获得快乐,首先要确定快乐的意向,然后去勇敢地追求,当遇到不幸时,更要积极地改变我们的认知,重建快乐.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是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认知过程有关的,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称为智力因素;另一类是与认知过程的启动、维持、调节有关的,如兴趣、动机、情感、态度等,称为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数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还要兼顾学生情感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数学情感来自于对数学本身内在美的追求几千年来,历代有识之士将自然界的千姿百态的事物加以逻辑整理,提炼加工,使之形成…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创造",这是认识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这是意向过程,一方面,认识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识活动深入进行时,意向过程会得到相应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向又决定着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们头脑中的哲学及对美好生活的设想决定着我们如何将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及影响课程的重要因素的方式。认知分类学可以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手段,帮助教师设计涉及更大范围的认知学习的教学活动,但需要区分资料(信息)与知识,也有必要在分类学中增加问题解决过程和创造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情感过程——兴趣、态度、价值观不可能从认知过程中分割开来,用情感过程作为重点取代狭窄的以认知为基础的课程潜伏着导致新的不平衡的危险。既然儿童的智力发展不会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和谐的,我们就必须考虑儿童所处发展阶段,从而在学校和家庭中为儿童提供适当的环境条件。道德教育不能被看作是维持现存秩序的道德教化,民主社会的理想要求在批判社会不平等、不公正现象中发展起来的理性的力量充实我们正在成长的一代人,学校应该是给予正在成长的一代人理性的力量以最终引起社会转型的主要机构。  相似文献   

9.
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感受和情感体验是分不开的,这种情感体验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认知心理学家也指出:学生的认知过程伴随着情感过程,而良好的情感过程又促进认知过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还是在情感参与下进行的活动。数学活动有别于其他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一种特殊的人类情感,必定伴随数学活动而出现,这就是“数学情感”。具体地说,数学情感是指在人类数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1.
数学认知策略与情感体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策略与情感体验有密切的关系,认知策略和情感体验影响着学习结果,而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反映最为强烈.由此我们得到启示:数学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学活动中所必须关注的.  相似文献   

12.
意向活动决定着认知的深度。因此,学生内在的兴趣、情感和意志,是其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地学的动力。近年来,我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数学深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小学生认知的基本方式。良好的认知可以助推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数学教材知识庞大的结构,具备层次性和逻辑系统性,不断进行着认知的扩充,呈板块结构状态。一言以蔽之,优化数学认知,关注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学新知识,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是沿着“复习旧知——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消化巩固——具体运用”的规律向前推进的,认知程序的编排只有与此相适应,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解释高级管理人员是如何从策略决定中得到信息的这一过程 ,对于了解策略是如何构建的将会有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 ,从认知模型、实证研究以及情感与认知的组织研究三方面来观照情感在策略决定中的作用 ,并提出了情感在策略决定时的影响作用图。  相似文献   

16.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要素组成的,在这三者中,每一个要素都影响着个体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以态度三要素为视角,探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情境的创设问题,符合态度形成和转变的规律,将有利于更加清晰地了解态度三要素在这一具体实践中的作用,有利于充分利用发挥各要素的优势,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学习是个体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其中非智力囚素制约着人的智力活动和智慧潜能的发挥。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的决定智力活动效益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绪、意志及认知风格等方面。如果能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则会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认知轻情感的现象仍较严重。哲学的发展轨迹和趋势体现着认知和情感统一的呼声;幸福感的两种核心成分即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一段人生经历,因此应该体现幸福感,即要求认知与情感在这一过程中统一。由于诸多原因,这一理想目标要求我们的社会系统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学习的本身就包括认知和情感这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在整个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对信息的加工和内化,即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感知、识记、保持、应用。而在整个非智力因素活动中,情感因素担负着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任务,对有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以吸收,进行知识的积累。这就表明,情感因素对智力因素起着积极的定位、维持、调节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得以培养,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郑确  戴月舟 《文教资料》2007,(35):128-129
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内容或教育者的抵制和对立,是青少年成长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拟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角度对逆反心理的实质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