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兰 《青年记者》2006,(1):68-69
美国国会于1791年制定了宪法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准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即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和平集会的权利以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第一修正案保障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现在美国法学界的共识:言论是口头表达,出版是书面表达,两者在表达自由的概念下统一。解释与运用第一修正案以保障新闻自由的任务,主要由法院,特别是联邦最高法院承担。所以本文将主要重点放在回顾美最高法院在通过判例逐步解释、发展第一修正案,完善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对表达的保护第一修正案是用的“出版自由”与“言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背景和内容进行简述,明确本书作者的生长环境、书中主要观点及内容。韦伯认为,新教孕育了西方资本主义精神,也是新教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起着强大的伦理推动作用。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无疑是与资本主义精神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新教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列宁对资本主义出版自由的赞扬和抨击如果对列宁关于出版自由的论述不做具体分析,就会被一些看似矛盾的表面现象弄迷惑。如列宁对资本主义出版自由有许多赞扬,同时,又有许多批判与抨击。如何正确认识列宁对资本主义出版自由的赞扬与抨击,是研究列宁出版自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22,(3)
清教徒的良心本质上是一种与上帝或圣经一致的道德意识与理性机能。本研究采用观念史的发生学方法,将清教徒群体作为考察对象,梳理了英国宗教改革至内战时期清教徒群体的媒介实践,分析了作为宗教职责的良心、作为政治职责的良心以及作为信仰自由的良心对清教徒媒介活动的促进作用,揭示了“信仰-责任-行为”这一驱动机制。本文认为,清教徒的媒介活动是其良心观的外化或客观化,其媒介实践囿于信仰框架。宗教领域的良心在实践中演变为一种传播上帝福音的责任感,传教动机引发了布道写作、印刷出版等活动。政治领域的良心在革命中演变为一种按照上帝意旨行使的公共职责,而集会、自由抗争、诉诸公共舆论、关注新鲜信息等行为,不过是清教徒履行责任的方式和手段。在信仰领域,良心是全然自由、不受世俗权力限制的,清教徒的言论出版自由斗争成为追求良心自由的表现,最终是为了保卫上帝事业、捍卫上帝真理。  相似文献   

5.
自由是人特有的圣物,个体性与自由总是息息相关的。本文通过对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和密尔的《论自由》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强调了在天赋权利中实现个体的自由,它是从神学的角度所表述的一种抽象自由。而密尔的自由观中的个体性是强调在自我防卫的限度下实现个人的自由,它是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的一种现实实践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看来,人要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达致自由个性的理想境界,必须首先告别“人的依赖性”,进而挣脱“物的依赖性”。所谓“人的依赖性”,是指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对血族群体、奴隶对奴隶主、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个人,不具有相对于他人的独立性。所谓“物的依赖性”,是指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新型媒介技术使微博成为自由表达的有效工具,微博的"微"字特点便于公众实现表达自由,微博使每个公民成为言论的自由表达者、新闻传播者以及出版者。本文认为,微博实现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边界的消解与融合,形成了涵盖三大自由的"表达自由"。微博等自媒体宣告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终结,各国公民依据本国宪法,追求的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表达自由。微博监管部门也应当针对这种新型的、全面的表达自由制定新的政策法规,对于范围更加广泛的信息传播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确保公民依据法律法规运用微博行使表达自由和舆论监督的权利与职责义务。  相似文献   

8.
由于新教传教士的插手,鸦片战争结束时所订的江宁条约里规定解除基督教禁,在上海等五通商口岸和传教士当天可以来往的地区能够自由传教,新教的传教活动将成倍地扩大。适合这种要求,英国伦敦播道会在上海成立了专门的印刷机构,这就是墨海书馆。它的英文名称意译为“伦敦播道会上海印刷所”,任务自然是印刷包括《圣经》在内的宗教宣传品。它大约在1851年开始出版非宗教读物,所以把它放在太平天国出版活动之后来谈。  相似文献   

9.
近代西方新闻自由观 (一)新闻自由在西方的发展 新闻自由是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最初被表述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人类历史上,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崛起,一些思想家在17~18世纪率先提出了要求言论、出版自由的口号.新闻自由观念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从约翰·弥尔顿到约翰·洛克到密尔,最后由杰弗逊把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付诸实施,用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形态,对权力机构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自由表达看法的客观效果。没有一个有职业道德的记者会因为自己的隐性采访而沾沾自喜,也没有一个有职业道德的记者会把隐性采访当作自己的主要采访手段,更没有一个有职业道德的记者会觉得隐性采访比正常采访简单和获得更多的职业成就感。为达到新闻舆论监督的目的,隐性采访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采访手段。  相似文献   

11.
出版自由的争取和获得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其中,强制性的法律管制手段的失效,知识税的征收以及后来的被废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传播政治经济学者通过对英国历史上激进主义报刊兴衰的解读,却发现19世纪英国社会最终所获得的完全的出版自由,是以代表工人阶级的激进报业的衰亡为代价的,这种以"自由"为名而实施的控制力量远大于政府的强制性管制措施;而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对广播电视行业"解除管制"的呼声和发生的大规模媒体并购浪潮已经极大地侵蚀了传媒公共领域的存在,从而使现代出版自由本身也面临着深刻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改革的迅猛浪潮中,常有人把实行书稿的三审制看成是影响出书效率和发挥编辑个人意识的极大障碍,从而采取了一系列的简化审稿层次、省略审稿程序的做法。从表面上看出书效率好象是提高了,编辑个人意识也充分发挥了,但从客观效果看,图书质量与功能都明显降低了。这从根本上讲是违背改革的指导方针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解放生产力;对出版战线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出版有较高质量的图书产品,更好地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而削弱或取消三审制最终却只能导致降低图书质量。三审制是根据我国当前出书任务和现有编辑队伍的实际状况,所能采取的一种最适宜、最切实可行的审稿制度;也是长期以来,我国出版工作者根据书稿本身的特有属性及其服务功能,所摸索、总结出来的一条  相似文献   

13.
郑一卉 《当代传播》2001,3(6):68-69
网络好比一朵带刺玫瑰,在给我们带来资讯、便利、自由的同时,还带来了个人主义思想、网络传播带来的个人主义思潮正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国青年一代。 长期以来,我们把西方个人主义判归伦理范畴,看成品德问题,没有上升到政治、哲学的层面上去理解,把西方的个人主义视为资产阶级的统一的理论。近代西方个人主义在文艺复兴、新教改革中出现,在欧洲启蒙运动和美国的开拓建国历程中形成。《简明不列颠白科全书》将其定义为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个人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或自我的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18、19世纪的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完善和发展表达自由的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表达自由(freedomofexpression),是指一国公民通过口头、书面或印刷及其他手段表述各种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言论(口头和书面的)自由,也包括通过影视作品、录音方式、电子出版物和其他媒介表达思想的自由。表达自由是宪法规定和保障的公民最重要的权利之一。西方启蒙思想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提出了言论自由的口号,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把言论自由作为人权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加以规定。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等事项的法律。在国际人权公约中,表达自由也得到广泛…  相似文献   

15.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全文载1卷3—31页)是马克思第一篇谈及报刊理论的著名文章。文中所表达出的出版自由的思想是基于他对真理的认识和把握之上的。只有充分认识这种真理观,才能正确地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出版自由的真正含义。真理作为主体精神活动的对象,是客观的。客观性,在  相似文献   

16.
张妤玟 《新闻界》2013,(3):53-55
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韦伯的著述《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基本命题,分析了中国新闻职业理念对从业者新闻实践的促动作用,并简单分析了新闻理念被误读而导致的新闻实践的误区,从而尝试为匡正新闻理念、改进新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媒介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监督和自我认识的产物,媒介世界是对现实的反映,为现实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现实世界为媒介世界的存在提供依据,媒介世界对现实世界造成影响,而媒介真实也是对客观真实的反映,是虚拟的、片面的、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而客观真实则表达已经存在的。不因人的思想变化而变化,"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媒介真实"客观上反映了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18.
言论出版条款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四新 《国际新闻界》2006,(9):31-34,61
文章以中国宪法与言论出版自由有关的条文内涵为出发点,结合联合国(包括地区性)人权条约确立的表达自由的人权标准和其他国家保护表达自由的司法实践,提出了正确理解言论出版条款和文艺创作条款的路径,解释了宪法相关规定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完善我国现有的言论出版自由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出版自由     
《现代出版》2013,(3):40-40
根据中国学界对出版自由的理解,出版自由是指公民(包括政府机构)既可以依法设立和管理出版社,也可以通过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见解和看法。出版自由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著作自由,即公民有权自由地在出版物上发表作品;二是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而设立与管理媒体机构,即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社的设立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新闻自由是现代民主与法治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公民政治参与、造就健康社会生活的有效手段,许多立宪国家以保护表达自由的方式对之加以规定。如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日本宪法第21条规定:“集会、结社及言论、出版和其他一切的表现自由,均给予保障。禁止检阅(出版检查)。”据此,媒体有权自由收集信息并予以传播,当然包括对犯罪案件的报道。但是,被告人有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及司法独立原则也是法治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法律只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将未成年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