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苯酚的俗名,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三册P115中写成“石炭酸”而乙种本下册P195写成“石碳酸”,“炭”、“碳”之差,甲、乙两种版本不统一。究竟写哪个好,本人认为,俗名应该用“炭”较妥,应将乙种本上的石碳酸改成石炭酸。翻阅我国出版的一些教科书、工具书上,我没有看到有“石碳酸”之写法,均写成“石炭酸”。  相似文献   

2.
苯酚是德国化学家隆格 (F .F .Runge) 1 83 4年从煤焦油中首先发现的 ,他还相继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苯胺、喹啉等有机物 .苯酚俗称石炭酸 .苯酚来自煤焦油 ,又呈微弱酸性 ,叫“石炭酸”也顺理成章 .至于石炭则是中国古代煤的旧称 ,最早出现于我国南北朝 ,到隋唐时石炭这一名称已广泛使用并传播到海外 .苯酚发现后一直未能发挥它的作用 ,卅年来默默无闻度春秋 .使苯酚首次名声远扬要归功于英国著名的医生 ,“外科消毒之父”的约瑟夫·利斯特 (JosephLister 1 82 7-1 91 2 )利斯特出生于英国 ,父亲是酒商 ,业余喜爱科学 ,曾经…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可以降解弱酸废水,特别是在工业处理废水方面运用效果显著,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温度、初始浓度、pH等对象对弱酸影响很大。当温度为摄氏30度,初始浓度为135.15mg/L,且pH值为3,4小时的超声波辐射,对石炭酸废水处理效果最好,结果为5.64%。当加入适当的H2O2时,可以使降解提高到61.60%,可见曝气可以加速石炭酸的降解。  相似文献   

4.
王永辉 《生物学教学》2011,36(12):54-55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在用醋酸洋红对洋葱根尖进行染色后,可以放在酒精灯上略微加热,这样可使细胞质破坏,增强染色体的染色效果。但不宜过于加热,如将染料煮沸则使细胞干缩毁坏,染料沉淀而不能观察。如用石炭酸-品红代替醋酸洋红染色效果更好,石炭酸-品红把核和染色体染为红紫色,细胞质一般染不上颜色,故背景清晰,观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4-羟基-3,5-二溴苯磺酸,作为石炭酸类杀菌消毒剂,其应用范围广,杀菌消毒效果好。以苯酚为原料,采用分步合成,先磺化后溴代,产品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袋装方便食品(如方便面、袋装真空蜜饯、袋装真空榨菜等)已成为日常家庭餐桌上的“常客”。这些方便食品既使用方便,替家长省时省力,而且味道极好,深受大人小孩的青睐。但专家告诫:儿童不宜多吃!多吃,对孩子的健康极为有害。为了控制食品微生物的繁殖,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几乎所有的袋装食品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防腐剂,如安息香酸石炭酸等。有的为了增加食品的色香味,又加入了香料、色素、人工调味剂等。这些物质在国家允许标准下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但经常食用或进食太多,在体内造成积蓄,就会带来副作用,时间久了对肝、肾…  相似文献   

7.
常用化学消毒剂因种类不同,杀菌作用机制也不同。长期使用某种化学消毒剂,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常用的乙醇、碘酒等消毒剂对大肠埃希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作用效果测试,结果发现2%的龙胆紫对这两者作用较强,5%的石炭酸和75%的酒精对这两者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8.
食管瘢痕性狭窄,最常发生于误饮或有意吞服腐蚀性物质之后所造成。强酸和强硷都可造成严重的腐蚀伤。误饮其它腐蚀剂或药物如:石炭酸、来苏、碘洒、氨水等,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食管损伤。食管的腐蚀性损伤,急性期常同时伴有口咽粘膜的烧伤。由于疼痛、患者多不能吞咽、所以常有流涎的现象。在急症就诊时,患者可能在休克的状态或出现脱水、高热、  相似文献   

9.
1 给化合物命名或写出结构式 (1)CH3-CH=CH-CH2-CH2-C≡CH (3)HOOC-CH2-CH2-CH2-COOH (6)(Z)-3-甲基-3-庚烯 (7)环戊二烯(8)苯甲醚 (9)苄醇(10)石炭酸 (11)阿司匹林 (12)甲酸乙酯 (13)苯甲酰氯(14)α-萘酚 (15)N,N-二甲基苯胺 答案 略。  相似文献   

10.
正羧酸是有机化合物中一大类具有酸性的物质,其结构的特点都具有羧基.一般来说,羧酸是由烃基和羧基连接而成,但是也有例外,如甲酸(HCOOH)和乙二酸(HOOC-COOH).另有一些有机物虽然具有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盐,被称为"某酸",但是却不属于酸酸,例如石炭酸(苯酚)、苦味酸(三硝基苯酚)、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有机酸均指羧酸.一、羧酸在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日本科学家最近利用低温加热和溶液萃取相结合的方法从煤炭中制取清洁燃料获得成功,而且这种方法还能够抑制燃料中硫磺成分的产生。 据《日刊工业新闻》报道,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三浦孝一等利用 350摄氏度的相对低温和 200个大气压的条件裂解煤炭中的氢键,然后再用石炭酸油萃取,这样可使 80%的沥青煤变成流体,并且在室温环境下也能保持液体状态。另外,在制取过程中,煤炭中 70%的硫磺会被萃取,因此它不会被排放到空气中。试验结果表明,用新法得到的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废气很少。 报道说,利用这种新方法生产的清洁流体煤在作为发电…  相似文献   

12.
二十八、“即”与“及” “即”,意为“靠近,接触”。如“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 “及”,意为“达到”。如“波及”“普及”“及格”。  相似文献   

13.
王弼哲学的基本范畴是“无”和“有”。“有”必须“由乎”“无”,此之谓“崇本”;“无”则应“因乎”“有”,此之谓“举末”,合起来即是“崇本举末”。“本”与“末”、“无”和“有”如何贯通联结,其关键在于“自然”这一范畴。王弼的“自然”哲学观念对于魏晋玄学、魏晋时代的思想文化均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盾”是汉语常用字之一。甲骨文有■,似盾形作“毌”字,其为“盾”之初文。甲骨文又有■,象人持戈盾之形,隶定后作“”。■金文也作■,与“旱”形近,故■也作“”。后因世人不识“”而以“”为“瞂”,“盾”亦作“瞂”,读如“犮”声。“”同时又借作“干”。“干”本指“捕猎工具”,引申出“犯”义,而“扞”义实为假借义源于“”,故“干”也借指“盾”。“毌”“”“干”同属古音见母。“”属匣母,音近义通。经过字形演变,金文中有■似人持盾之形,为后世“盾”的直接来源。“盾”属定母而非见、匣,一方面■等后起形声字也作舌音;另一方面初文“毌”后表“贯穿”义,而不再作“盾牌”义了。  相似文献   

15.
《氓》之“垝垣”初被释为“毁坏的墙”,沿用至今。有学者曾提出质疑,以为“垝垣”应作“高墙”解。通过对“垝”“危”通假现象的梳理、“垝”“垣”等相关字形的分解、“垝”“垣”等文献词义辨析,文章论证“垝”表“毁坏”义,“垣”指矮墙,即“女垣”。  相似文献   

16.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重“道”,重的却是不可言之“道”;他重“教”,重的却是“不言之教”;他重“治”,重的却是“无为而治”。老子的“道”“教”“治”思想充满辩证色彩,却又一脉相承,统一于理想社会的实现。在老子的视域中,“道”不规则、不确定,不能用言语表述,“不可道”;然而,不借助言语,“道”无法被认识,难以被理解,不得不用言语描述“道”。由此,形成“道”与“言”的相悖相依、辩证统一。不可言之“道”,主要靠“不言之教”来把握。但没有言语的介入,不可言之“道”难以被领会,“不言之教”难以被实施,不得不借助“言教”,形成“不言之教”与“言教”的辩证统一。道的“自然无为”属性与教的“不言”特点,要求“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但“无为”的前提是对“自然”的把握,要依照“自然”而“为”。因此,“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依照“自然”的原则积极而“为”,由此形成“无为”与“为”的辩证统一。在老子看来,“言”“言教”“为”隶属并服务于“道”“不言之教”和“无为”。借助“言”“言教”与“为”,老子阐明了“道”“不言之教”与“无为而治”之间的关系,将不可言之“天道”引入人道的“教”与“治”,服务于符合天道...  相似文献   

17.
数字“一”,含义较广。首先,它表示数的开始,《汉书》曰:“元元本本,数始于一。”所以由一构成的词语,大多有元始、少、小等的含义。例如“一夫”“一苇”“一隅”“一字千金”“一呼百诺”“一寸光阴一寸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8.
《老子》书里,道>象>物>精>信构成连续性和包孕性的序列。精是物的极微细者,相当于《墨子》的“端”和古希腊的Atom(原子);那么“信”就可能是“亚原子”,进入“量子论”的范畴。而“信”近于“非常名”的“名”,是“语言”,是“信言”,颇像后现代思想者所谓“话语”。原始思维里,“语言”或“话语”具有创生功能。万物的原初是“无名”,“有名”才是万物的母亲。世界是在被认识、被命名以后才成为人类的对象,成为“人化的自然”,“文化的自然”,亦即“话语化的自然”。也许可以在此视界下理解“解构主义”所说的“话语”先于“实在”。而“道”也有“言说”即“话语”的涵义,然则“信”(信言)又是道的超微存有或原初状态。道回归为“信”,“信”再现为“道”,构成“永久循环”,螺旋上升,臻于无穷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流行语都是从网络上流行开来的。譬如,早已家喻户晓的就有:“被”“雷”“圆”“宅男”“宅女”“菜鸟”“山寨”“秒杀”“蜗居”“杯具”“餐具”“洗具”“偶稀饭”“打酱油”“躲猫猫”“俯卧撑”“不差钱”……网络热词热语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么,这些网络语词何以能够热行呢?  相似文献   

20.
“做”“作”之间的区别很多人查过字典,但是人们仍然常常混淆。现辨析如下:“作”“做”的本义不相同。“作”的本义是“起来”,“日出而作”是说太阳出来就起身,“日落而息”是太阳落山就休息。“作”从“起来”引申为“发难”“兴起”。“做”的基本义是“制造”,表示制造具体东西时,用“做”。例如:做饭、做家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