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琳 《现代语文》2009,(11):27-29
本文对北大语料库和人民网副词“都才”连用时可以被替换成“才都”的语料进行了逐一分析,对可以被替换的语料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发现了副词“都才”连用时的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最后分析得出“都才”可以被“才都”替换的两个条件,即“都”的意义和副词凝固程度。  相似文献   

2.
语气助词“时”在《三遂平妖传》中使用频率较高,我们参照甘肃天水方言,分析发现该词或用在“看”等表示行为的单音节动词后.表示一种尝试语气;或用于句末表示假设语气,其形式有“若……时”,“……时”。  相似文献   

3.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分析,“绿色建筑”应体现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室内空间安排,施工过程中提倡“清洁生产”、优先使用“绿色建材”,建筑物拆除时要充分注重“环保”。  相似文献   

4.
徐静 《辅导员》2014,(7):19-20
写作时,同学们经常分不清“片断”与“片段”的用法,二者经常混淆,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各个时期典型语料的基础上,简要描写了现代汉语中表“某某时间”的标志“时”在汉语史中的词汇兴替情况,文章把“时”“顷”“间”“际”“次”“处”“会”这一组词定义为时间标志词,并从语义基础和句法位置两个方面解释它们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V1着V2”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V1的语义特征及V1、V2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只有当V1为“留存、催促”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连动式,当V1为“期盼、准备”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动宾式,其他都是状中式。从句法关系来看,“V1着V2”结构中状中式应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的“打”字用法比较灵活,特别当作为动词使用时,有很多含义。本论文从汉语中作为动词时“打”的本意,引申义,与其他动词结合后成为另一个动词,以及作为介词使用时等方面,举例分析介绍了汉语“打”在朝鲜语中的对应形式。  相似文献   

8.
情态动词“会”有两个基本意义:能力与可能。从情状入手,通过对“会 V O”的分析,认为这一组合中蕴涵着事件的变化或活动时,“会”表示“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9.
“时”不必改作“小时”———兼与朱新康老师商榷○邓文圣(江苏省海安县北凌中心小学)贵刊去年第3期刊载了朱新康老师写的《小议“时”与“小时”》文章。朱老师从“时刻”与“时间”的内涵分析开去,认为人教版五年制第七册第68页例2中“19-8=11(时)”,...  相似文献   

10.
在处理恒成立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形式相似”而“解法互异”的问题,解此类问题时,由于题型“面熟”极易陷入思维误区,形成负迁移,造成解题失误,本文通过对恒成立问题中的形似质异问题的分析,旨在阐明此类题组训练在数学教学中的功效,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找“手”,设疑激趣导入 先设计一只手的轮廓,将课文中的五个片断分书于五指,再设疑点拨:人人都有手,手能谋生创造财富,请同学们看看小说中孔乙己的手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这样设疑并辅之以图示化板书,颇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经过讨论归纳可以发现,小说中的五个片断都与“手”有关,“手”演绎出孔乙己悲剧的一生:“排”时的可鄙,“偷”时的可耻,“教”时的可叹,“罩”时的可笑,“摸”时的可怜,“走”时的可悲。孔乙己完全可以凭一双手自食其力,可他却从开始“排”的得意炫耀直到结局‘‘摸”时的倾其所有,从用手抄书到偷东西,甚至沦落到用手走路的这一悲惨结局。做这样的导入,既能基本理清全文的情节脉络,又能为分析主题打下良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12.
分析在多媒体“两课”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探讨启发式教学在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两课”教学时的具体运用,重点分析“要点讲授和融会贯通相结合”的方法在多媒体“两课”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V着V”结构的意义关系及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讨论“V1着V2”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V1的语义特征及V1、V2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只有当V1为“留存、催促”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连动式,当V1为“期盼、准备”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动宾式,其他都是状中式。从句法关系来看,“V1着V2”结构中状中式应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4.
解答力学问题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研究对象的选取对解答问题至关重要。学生刚学习力学时,老师一般都教给学生用“隔离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这种方法往往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使问题很快解决。但对于有些问题的解答,“隔离法”会带来麻烦,而采用“整体法”来分析往往会事半功倍,显示出其优越性。下面就选取研究对象何时采用“整体法”,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点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学会分析句子,便于我们阅读时准确透彻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判断句子有无毛病,知道病句错在哪里,更有助于我们说话作文时正确地组织句子。分析单句的方法,一般采用符号法。用“||”表示主谓句,“||”之前是主语部分,“||”之后是谓语部分;用“|”表示非主谓句,其结构关系的名称可在“|”上注明。主语下边画,谓语下边画,宾语下边画;()内是定语,[]内是状语,<>内是补语。分析单句的步骤如下:(一)分清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如果是主谓句,就用“||”把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分开;如果是非主谓句,就用“|”把非主谓句…  相似文献   

16.
“共振”,足一个物理慨念,是指外力作用频率与物体振动频率相等时,振幅达到最大值的现象同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好比给学生一个“外力”,只有当教师传授知识的这种“外力”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活动达到“共振”时,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下面就音乐教学中如何使师生问产生这种“和谐共振”做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根据“非质点类”模型物理特点,采用“迁移法”,利用机械能守恒对“非质点类”模型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与计算,论证了迁移法在解决“非质点类机械能守恒”问题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破”,肉《楚辞》成书的角度,一一辨驳郑先生否定王逸之《哀时命》为严忌“哀屈原”“叹而述之”之说;“立”,从屈原与《楚辞》中之汉人作品的种种同共点考察,并分析《哀时命》与屈原思想所以有某些差异的原因,证明王逸《哀时命序》之说正确,从而指出:《哀时命》可作为考屈原事迹之一助,而以之考严忌之生平事迹则非。  相似文献   

19.
《招生考试通讯》2008,(4):46-46
一位同学在参加一次模拟考试时,看到一道是非题“……德川家康先以大阪夏之战,之后又以冬之战消灭了丰臣家……”最初,他是打“×”的,但是再次检查时,突然产生疑问:“奇怪!季节的顺序是春夏秋冬,所以夏之战应先发生才对”,他越分析思绪越混乱。  相似文献   

20.
释“喜”     
分析了“喜”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为上“ ”下“口”的上下结构。“喜”字为会意字,其形体表示人们在面对具有浓烈喜庆色彩的鼓时发出欢乐的呼喊声。“喜”一词的上古音本身即;为人们在欢乐时发出的愉悦赞美之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