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字谜游戏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主要根据方块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设制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有关文字的传说和故事。而且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具有一种独特的特点——可以分拆,也可以拼凑、组合,所以在我国民间及文学作品中留下了很多有关汉字离合的文字游戏。它们奇思巧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给文学作品增添了趣味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民国时任浙江大学校长,一次师生联欢,主持人依节目单报出“校长训话十分钟”。竺校长感到在联欢会上训话实在煞风景,就急中生智抓住“训”字妙解道:  相似文献   

4.
-字谜游戏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主要根据方块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设制的。  相似文献   

5.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民国时任浙江大学校长,一次师生联欢,主持人依节目单报出"校长训话十分钟"。竺校长感到在联欢会上训话实在煞风景,就急中生智抓住"训"字妙解道:"‘训’字从言从川,即信口开河也。"引得师生们都轻松地笑起来,使联欢会的气氛保持了轻松与和谐。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字多奇趣,古今多少义人墨客玩味其中以为乐。如有一种文字游戏叫“拆字”,被广泛用于作诗、填词、撰联,或用于隐语、制谜、酒令等。历史上曾发生过大量的“拆字”趣闻,这里选出其中的几条经典趣闻,与各位看官共赏之。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错字可以划盼为不明结构而误、不明形符而误、不明声符而误、增减笔画而误和改变笔形而误等几种,对它们的错因作理据分析,从字源、字义上掌握汉字的形体结构,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杜绝错字。这也是纠正错字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熊梅 《海外英语》2014,(15):142-143
该文从情景喜剧中的文字游戏出发,探讨了舍意传形这种翻译方法在其翻译中的可行性。很多学者认为内容与形式的矛盾的客观存在导致了文字游戏的不可译。但在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为了顾全形式而适当地舍弃原文内容能更好地传递文字游戏的幽默色彩,帮助译语观众更好地欣赏影片。  相似文献   

9.
秦岭 《考试周刊》2015,(2):159-160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文化渗透上,实际上,汉字水平是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汉字数量多,结构复杂,汉字教学日益成为汉语对外教学的一个难点。了解汉字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利用汉字造字法进行文字部分相关教学,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一从二令三人木”,雪芹这句话,不是文字游戏猜灯谜,揭发出来,却是夫子自道庾词,出自《红楼梦》第五回,当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十二钗芳名批命图册时,看至一幅美人古庙读经图后,忽见下页画上一只凤鸟,并非传统凤凰于飞铿锵和鸣图,凤画的背景是“一片冰山”,并附题诗曰:  相似文献   

11.
张旭莹 《学子》2015,(1):23-23
【正】教书十余载,每每教到中年级,面对学生错别字较多、词汇贫乏、语言平淡等现象,心中倍感烦恼和困惑:学过、练过也抄过,为什么学生仍记不住、用不好呢?百思不得其解便心生埋怨,埋怨学生不用心记,埋怨汉字太难教!那么,如何让科学识字行之有效呢?首先,我们要遵循汉字构形规律,扎扎实实地教!一、激活象形字作为汉字形体构造基础的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独特地位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外汉字教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字理识字法、部件识字法、字族文识字法、集中识字法和注音识字法等识字法,呈现出汉字教学令人欣喜的一面。然而,尽管方法众多,但在本体研究和主体研究上从事的既符合汉字规律又符合学习规律的研究却很少。本文正基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外汉字字源教学法,为改进对外汉字教学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13.
文字长期处于语言的附庸地位,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难以得到重视。本文在“字本位”理论的指导下,探究对外汉字教学方法问题,主张根据汉字是否具有理据性分为两类,分别教学。对于理据性较强的文字,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入古文字材料,以探寻文字演变规律。不仅便于留学生记忆字形字义,分辨字形间的细微差别,规范书写;还能加强其对汉字,乃至汉文化的认知。其他丧失理据性的汉字可采用“正解”与“俗解”相结合方式,增加趣味性,但“俗解”要掌握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4.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形体中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信息,这是其他文字所不具备的特点.汉字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信息被融入到了汉字的结构形体和外观形体之中.汉字形体承栽信息,信息又反过来丰富了汉字,使得汉字更加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重体字的“多”义较为大家所熟知,本文通过对重体字这一意义的论述,形成了对重体字各种引申义的整体认识,揭示出了此类字在这一义类特征上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繁简字是从汉字生产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的。甲骨文,金文存在大量的异体字,记录一个词的字有的多达十几个,几十个形体;这么多的形体不可能繁简度同等,必然有的字“笔画”多些,有的字“笔画”少些,这样就构成了繁简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了解“点”在不同的汉字中所代表的意义不同,感受“点”的美丽,感受“点”的圣洁。 2.在充满趣味的故事中,激发学生发现、探索的欲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研究,分享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8.
黄莉 《语文知识》2003,(3):29-29
汉字是流传数千年至今仍极为活跃的表意文字。它是先人以描摹客观事物特征或标志为基础创造出来的,由于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所以它的形体结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本文仅以  相似文献   

19.
陈凤娟 《学语文》2014,(5):56-57
"说真话,抒真情"是作文的前提,也是作文的价值和魅力所在。我们只有在生活中发现真情、感受真情、播撒真情,让读者感到文章真实可信、真挚感人,才能让写出的文章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否则,弄虚作假、胡编乱造的文字游戏只会败坏读者的胃口。那么,在写作教学中该怎样才能突破"虚假"作文的瓶颈呢?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各种汉语词典,在援引成语“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出处时都明确指出:“丁”与“个”字形相近,“丁”即“个”之误。文章对两个字的形体演变轨迹以及历代名人应用这条成语上的共识,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丁”字并没有错,同时,否定了某些人长期以来判断上这一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